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北亚

东北亚

东北亚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外交、国际关系、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25篇;相关期刊1230种,包括当代韩国、东疆学刊、黑龙江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亚洲合作与发展会议、2007“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等;东北亚的相关文献由2580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朗云、刁秀华、张秀杰等。

东北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4 占比:87.3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425 占比:12.35%

总计:3440篇

东北亚—发文趋势图

东北亚

-研究学者

  • 傅朗云
  • 刁秀华
  • 张秀杰
  • 笪志刚
  • 郑媛媛
  • 娄伟
  • 宋魁
  • 陈才
  • 李华锋
  • 衣保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燕
    • 摘要: 本专栏题为"国际中国学",涉及的国家并不局限于东北亚(中、日、韩),而是拓展到俄罗斯、瑞典与欧美等国家,一则体现了以中国为中心,以东北亚为圆心,辐射全球的跨文化交流与互动研究趋势.
    • 王涛; 张建军; 李舢; 童英; 郭磊; 张晓伟; 黄河; 张磊; 薛怀民
    • 摘要: 东北亚大地构造发展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的俯冲-碰撞作用。如何鉴别和厘定这三种构造体制的时空影响范围和叠合过程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巨型岩浆岩带的建库编图,揭示了该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迁移规律;据此,探讨和厘定了这三大板块构造体制的时空分布范围和构造叠合过程。二叠纪到三叠纪早期间,古亚洲洋体制经历了俯冲到碰撞,主要作用于阿拉善—华北北缘—大兴安岭一带;期间,鄂霍茨克洋主要为陆缘环境,影响范围限于中北部蒙古—外贝加尔一带,并在侏罗纪逐渐向蒙古—鄂霍茨克主缝合带迁移,到白垩纪,其造山带伸展垮塌阶段,影响范围增大,远程效应波及阿拉善—华北北缘—大兴安岭一带,叠加于古亚洲洋体制产物之上。古太平洋构造体制主要发育于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其平板俯冲影响范围抵达大兴安岭—太行山,在白垩纪,俯冲板片后撤,影响范围迁移至东亚大陆最东缘。这些作用叠加于古亚洲洋体制产物之上;并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体制同时叠合于大兴安岭一带。
    • 钱政宇; 杨柠聪; 孙振威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朝鲜面临疫情、国际制裁的双重挑战。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朝鲜劳动党在“正面突破战”战略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内外战略,进一步确立了一条“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战略路线,以党的领导、主动外交和军事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朝鲜的战略调整及其内在逻辑预示朝鲜将转变其发展模式,这有助于缓和后疫情时代日趋紧张的东北亚局势。有关国家应积极支持朝鲜的新战略路线,引导朝鲜融入地区经济合作,破解朝鲜半岛安全困局,使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走上正轨。
    • 梁亚滨
    • 摘要: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总体上发展稳定,进步巨大,长期保持向好趋势。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未能解决两国之间潜在的政治不信任问题。在“萨德”事件的刺激下,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恶化。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在地缘政治上作为中等强国的重要性格外凸显。美国不断强化与韩国的军事、情报、供给链合作,试图将其纳入围堵中国的战略联盟。韩国在中美之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战略选边压力。中韩建交30周年是两国重新塑造预期的关键契机。不断强化稳定健康的未来预期,是当前扭转韩国对华态度的关键抓手。中韩关系作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需要两国以高度的责任感,携手并进,开创未来。
    • 李冰
    • 摘要: 东北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与能源生产消费的重要一环,其能源合作实践与机制建设备受瞩目。近年来,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提升影响,东北亚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双碳”目标,以期通过碳达峰与碳中和,稳步实现能源转型。中日韩的“双碳”目标承诺以及俄朝蒙加速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推动了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转型进程。东北亚能源合作实践的转变,也推动其合作机制在小多边机制中的效用发挥、知识引导型多层合作网络、多议题领域国际机制融合发展三个维度出现新变化。因此,应围绕政策沟通、多元参与、平台构建、关键矿产等四个领域,积极推进中国在治理参与和机制变革中的参与度,为东北亚能源合作机制贡献中国智慧。
    • 沙秀娟; 郑鹏; 辛桐旭
    • 摘要: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东北亚各国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如何加强经贸合作是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东北亚各国间贸易伙伴地位的基础上,对东北亚各国要素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探寻东北亚各国建立经贸合作的契合点,提出东北亚经贸在全球价值链视域下建立合作的必要性。研究发现应该在助推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东北亚贸易合作的政策支持、创新中日韩区域经济国际合作中的模式和机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和打造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筑互信互助、深化东北亚经贸合作之路,进而提供东北亚各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地位,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宋永辉; 马海斌; 任福真
    • 摘要: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日韩率先遏制疫情为东北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健康的营商环境。辽宁省作为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是我国连接东北亚其它国家的重要枢纽。深耕与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后疫情时代辽宁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战略。因此,从数字经济、金融合作、构筑东北亚区域价值链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后疫情时代辽宁省与日韩经济合作新趋势和新方向。
    • 刘大先
    • 摘要: “京旗”一语源自清代制度体系与社会结构,后来延及为政治与历史研究术语。它包含地域与身份两重要素,“京”即北京,“旗”即旗人;前者顾名思义,容易理解;后者则需要略作解释。旗人包含了人口族群的涵义,但并非狭隘种族的划分,它的族裔来源多元,包含由女真人演化而成的满洲、满洲征服并结盟的蒙古诸部、辽东汉人集团,以及东北亚和内陆亚洲各种小的部族,如索伦、维吾尔甚至俄罗斯。
    • 张雪洁; 杨纪君; 王博洋; 曹原
    • 摘要: 刻画东北亚域内石油合作网络并进行深入的结构和特征分析对于中国制定并优化相关政策,进而更加主动地融入该能源合作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东北亚域内能源合作网络,从多个角度探究了网络结构特征,剖析国家间石油"流动"情况,探索东北亚域内石油资源分布和加工情况对贸易网络的影响,为中国主动融入并推进能源贸易网络演化提供有效参考。研究表明:国家之间经济依赖度与石油资源首位进出口对象国分布对网络密度皆有较大影响;东北亚域内在石油贸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东北亚域内石油贸易联系越发紧密,贸易网络越发坚固,越有利于东北亚域内国家应对当前挑战与机遇。
    • 李海生; 安达; 裴莹莹; 柴发合; 胡京南
    • 摘要: 中韩两国乃至整个东北亚都面临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需求和挑战,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交流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环境合作的热点议题.为共同应对雾霾挑战,2019年以来,中韩两国通过密切交流合作,探索形成了一套以合作机制创新、共同平台建设、旗舰项目打造、互助联合研究等为主体的务实高效的合作范式,打破了双方在组织、地域、学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五大壁垒”,实现了政策、技术、数据、信息、成果等共享,助力了两国空气质量改善,也推动了东北亚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提供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宝贵经验.本文在分析阐释2015—2019年中韩两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需求和挑战的基础上,全面总结2019—2021年中韩大气领域合作进展和成果,以及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复制性的合作范式,阐明双方在提升两国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切实回应社会关注问题实现增信释疑、支撑多边环境外交等方面的合作成效,并基于东北亚大气环境治理需求和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展望和建议,建议未来两国应持续打造和推广中韩大气领域双边合作范式,积极推动建立“中韩+”环境合作新格局,为东北亚乃至全球大气环境治理贡献中韩智慧和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