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华

水华

水华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394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9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693篇;相关期刊307种,包括湖泊科学、水生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2013民盟华北五省市区生态研讨会等;水华的相关文献由312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艺、王立、许继平等。

水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9 占比:47.27%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3.01%

专利文献>

论文:693 占比:49.71%

总计:1394篇

水华—发文趋势图

水华

-研究学者

  • 王小艺
  • 王立
  • 许继平
  • 于家斌
  • 刘永定
  • 张慧妍
  • 沈银武
  • 戴会超
  • 孔繁翔
  • 毛劲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崔玉洁; 杨友德; 郑婉婷; 成再强; 陈天生; 林晓芳
    • 摘要: 水华的暴发是浮游植物在适宜的水文、气象及营养盐条件下大量增殖并聚集的过程,深入探索水华暴发与相应环境因子关系可为水华风险预警提供依据。以福建省龙岩市棉花滩水库连续两年的水文、气象和水质水生态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并建立了LST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开展水华风险预警。结果表明:棉花滩浮游植物样品中共发现6门63属,主要优势藻种为小环藻、针杆藻、小球藻、衣藻;当以日均气温、水温、风向、入库流量作为输入变量时,监测方式最为简便且输出结果最优,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度为0.76,水华高风险时段,相对误差在0.02~0.73范围内,且模型稳定性较好。该模型有望用于棉花滩水库水华预警,为优化当地水资源管理提供手段。
    • 袁轲婷; 任大钧; 万琼; 柴蓓蓓; 康爱卿; 雷晓辉; 陈彬; 陈翔
    • 摘要: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可引起藻类水华,其大量繁殖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微生物除藻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陕西省西安市某水库的底泥中分离出一株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溶解作用的菌株G2,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 sp.),GenBank登录号为MW221316,并对G2溶解铜绿微囊藻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2通过分泌胞外物质间接溶藻,稳定期的G2对藻类去除效果最佳;提高G2的投加比例(>10%)有助于提升溶藻效果;G2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5和25°C时除藻率分别可达(59.42±0.88)%和(63.10±1.42)%,温度高于75°C除藻效果不佳;pH和光照对除藻效果影响不显著,G2具有对酸碱耐受能力强(pH 3~11)的特点。综上,G2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繁殖,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控制有害藻华的生物制剂。
    • 李仁辉; 程耀; 耿若真; 程新良; 肖鹏; 张和; 刘洋; 马增岭
    • 摘要: 蓝藻的物种多样性以及进化是早期地球生命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蓝藻分类系统为多样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蓝藻分类系统的修订和变化提供方法上的借鉴.KOMAREK等2014年建立了以蓝藻属水平的分类为重心的8目最新蓝藻分类系统,蓝藻属的概念和标准在新的分类系统中被明确地提出.这个蓝藻属概念的提出使得蓝藻新属创建的数量和速度迅速增加.拟柱孢藻属和尖头藻属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常见的水华蓝藻,通过对拟柱孢藻属和尖头藻属合并的分类学讨论,探讨了这2个属的特点、分类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2个属的合并原因和合并过程.
    • 李建; 尹炜; 贾海燕; 辛小康; 王超
    • 摘要: 汉江中下游1992—2021年冬春季节共计暴发了十余次大规模水华事件,水生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频繁受到威胁.基于历次水华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了汉江中下游水华特征和暴发成因,根据水华与水文过程响应关系研究提出了抑制水华的关键指标及其调控阈值,构建了汉江中下游水利工程联合生态调度方案,明确了抑制水华的生态调度方式和调度持续时间,并结合2021年1月下旬抑制水华生态调度实践分析了调度效果.研究表明:(1)汉江中下游水华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1—3月份,兴隆水库修建后水华发生河段已经从潜江以下向上游扩展至兴隆库区;(2)发生水华年份汉江下游流量明显小于不发生水华年份,兴隆库区河段和仙桃自然河段抑制水华的临界流速(流量)存在差异,分别为0.20 m/s(1160 m^(3)/s)和0.67 m/s(1040~1200 m^(3)/s);(3)丹江口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和兴隆水库水位波动式调节是抑制水华的关键调度方式,联合生态调度适合以5 d为一个调度周期.
    • 聂凯霞; 熊丽黎; 王瑾; 沈友恒; 李林
    • 摘要: 为定量化研究水动力对鄱阳湖撮箕湖水体中蓝藻生长的影响,该文采用灭菌撮箕湖原水在光照培养箱中控温、控光的无菌条件下,使用自制有机玻璃环形槽进行水体流速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撮箕湖原水培养液中微囊藻的生长随水流速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水流速度为45 cm·s^(-1)时最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最大藻密度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在对照组中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藻密度分别为0.32 d^(-1)和1.480×10^(6) cells·mL^(-1);在实验组中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藻密度最高分别为0.43 d^(-1)和2.329×10^(6) cells·mL^(-1).水流对微囊藻生长促进作用较低,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流将进一步提高微囊藻生长,增加蓝藻水华风险.
    • 杨宗佳; 付京花
    • 摘要: 根据水体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蓝藻水华发生的外界诱因及其自身特点。并以蓝藻毒素为主分析其危害,介绍了生物防控法、物理防控法和化学防控法等有效的蓝藻水华防控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水华防控提供参考。
    • 石来元; 崔文连; 张晓红; 伍鹏坚; 王艳玲
    • 摘要: 为了解平裂藻(Merismopedia sp.)的水华爆发机理,研究了2016年11月发生在青岛某河段的平裂藻水华,调查了水华河段及其对照点的水质指标和浮游植物。水华河段长约300 m,宽20 m。调查结果表明:水华水体总氮质量浓度为18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2.66 mg/L,分别超对照点5.5倍和13.8倍。本次平裂藻水华时水温为12.5°C,呈现了低水温的特点。水华样品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8.98×10^(9)个/L,其中平裂藻细胞丰度占总丰度的99.72%,水华程度达到V级。对照样品细胞丰度为2.10×10^(6)个/L,其中平裂藻占总丰度的1.43%。水华样品和对照样品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0.03和2.93。环境因子中高氮磷浓度是水华发生的关键因素。
    • 李海露; 姚慧; 何雨晗; 耿红; 徐军; 何亮; 张欢
    • 摘要: 为探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浓度变化对浮游动物竞争关系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法,评估了在3个铜绿微囊藻浓度梯度下,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大型溞的增长及二者种间竞争影响具有差异,并且在3种铜绿微囊藻浓度下均以大型溞为主要优势类群。低浓度(5×104 cells/mL)铜绿微囊藻仅促进大型溞种群增长(P<0.01),大型溞占据主要优势地位;中浓度(1×10^(5) cells/mL)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增长均有显著影响(P<0.01),在此浓度下大型溞在种群竞争中依旧占优势地位,使得萼花臂尾轮虫种群衰亡;在高浓度铜绿微囊藻(5×10^(5) cells/mL)环境中种群生长均受到抑制(P<0.01),在共培养体系中仅大型溞种群存活。在无其他外在影响因素存在时,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铜绿微囊藻下,大型溞均占优势,说明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可能不是影响大型溞与萼花臂尾轮虫的竞争地位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条件下浮游动物种间竞争关系对于理解蓝藻水华暴发的生态效应有重要意义。
    • 田晶; 郭生练; 王俊; 张德兵; 罗春艳
    • 摘要: 基于汉江中下游干流春季水华发生前后的水文、水质和水生态监测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位数回归、随机森林模型方法,筛选出与藻密度相关性较大的重要环境因子,模拟预测了叶绿素a质量浓度,并分析了可调控的环境因子阈值。结果表明:叶绿素a质量浓度分别与气温、流量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藻类暴发与气温和流量因子为非线性响应关系;基于水华防控的水质因子阈值为叶绿素a质量浓度高于76.47μg/L,气温因子阈值为7 d滑动积温超过56.02°C,流量因子阈值为最小7 d平均流量低于780 m^(3)/s。
    • 胡华芬
    • 摘要: 对2012—2014年天津海河干流蓝藻暴发过程及成因、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采取生态治理常态化、开展污染防治、科学取排水调度、生态补水常态化以及使用抑制蓝藻药剂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海河干流蓝藻水华暴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