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土污染

水土污染

水土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0260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青年、地下水、河北地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河南省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等;水土污染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敏、何开泰、刘伍等。

水土污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260 占比:99.88%

总计:70345篇

水土污染—发文趋势图

水土污染

-研究学者

  • 陈敏
  • 何开泰
  • 刘伍
  • 吴锋
  • 孙建舒
  • 孙瑞瑞
  • 张威
  • 张惠
  • 张斌
  • 张江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超进; 孙建伟; 商连南; 张江华
    • 摘要: 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矿山开发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环境地质问题,其中矿山水土污染是采矿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尤以金属矿山最为严重。基于熊耳山-伏牛山矿集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成果资料,对矿业活动产生的水土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物类型、特征因开采的矿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特征污染物与矿体母岩的高度相关性。
    • 王道颖
    • 摘要: 近日,在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的街头、田间、工厂、矿区,河南省地质局承担的生态建设项目正在进行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勘查施工,确保为提交高质量的项目成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近年来,河南省地质系统着力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支撑能力,积极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污染防治和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为河南省生态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 石庆丫
    • 摘要: 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瓦厂坪片区小煤窑、老窑开采历史悠久,采空区引起的地面塌陷、水土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损毁、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瓦厂坪片区历史遗留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及分析,研究其对矿山生态环境要素的破坏方式与程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初步治理建议,为瓦厂坪片区生态修复模式的选择、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张进德; 田磊; 裴圣良
    • 摘要: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是采矿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我国矿山数量众多,水土污染比较普遍,尤以金属矿山最为严重,矿山水土污染防治是今后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资料,对矿业活动不同阶段的水土污染风险以及不同矿山的水土污染类型、特征和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矿业活动过程包括勘探、建矿、开采、洗选、冶炼等多个阶段,而水土污染风险贯穿于矿业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污染风险不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物类型、特征因开采的矿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特征污染物与矿体母岩的高度相关性;矿山及其周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受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矿山长期持续开采条件下矿山水土污染物存在累积效应,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的污染物扩散表现出叠加效应.通过对某典型水土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上述推断.根据我国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建议今后开展矿山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应区分不同类型矿山、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不同污染物特征、不同污染程度,采取分类施策、系统修复、标本兼治的对策,以实现矿山环境明显改善.
    • 刘德成; 李玉倩; 刘学贤; 张永雷; 李慧; 高雪媛
    • 摘要: 以玉田县26个废弃矿山为例,通过调查和测绘手段,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修复效益预期分析.研究表明:玉田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腹地,由于历史上矿产开采、选矿等活动集中,导致地形地貌景观(含植被)改变、压占与损毁土地资源、大气及水土污染、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采用依山势重塑地形、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喷播挂网坡面绿化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措施,达到废弃矿山生态景观恢复目的.以期与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同志分享与参考.
    • 张培; 谢海云; 曹广祝; 晋艳玲; 柳彦昊; 孙瑞; 冯艳虎
    • 摘要: 我国的离子型稀土矿多采用硫酸铵原地浸出工艺富集,该工艺对土壤和地下水均会造成污染.根据硫酸铵原地浸出稀土矿的机理和工艺现状,分析了在浸出过程中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所造成的氨氮污染、重金属污染、稀土元素污染及酸化等.总结了浸矿中所产生的NH4+、SO2-4、H+、重金属离子、稀土离子等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及转化路径.各污染物随浸出液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在此过程中,部分NH4+被氧化为NO2-、NO3-,SO2-4被还原为S2-以及与Ca2+反应生成CaSO4.
    • 张利飞; 谭晓东; 吕倩俐
    • 摘要: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目前的储量现状,因此煤炭资源长期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发作为南疆库尔勒地区重要产业,大规模开采对地质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南疆库尔勒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该地区煤矿的上覆岩层多为弱胶结,为此开展对弱胶结覆岩煤矿开采所产生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采用现场取样与实验分析的手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破坏、水土污染三个方面对该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弱胶结覆岩煤矿的开采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矿山涌排水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对地下含水层产生疏干破坏;煤矸石淋虑液会对地表土壤产生污染,但由于南疆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在短时间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以为弱胶结覆岩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罗志开; 邢春宪
    • 摘要: 金矿资源可以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推动作用,成矿带的地质环境评价对找矿和采矿都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提出河北东部某金矿成矿带的地质环境评价这一课题,首先介绍了河北东部某金矿成矿带的区域概况,然后分析了矿区的地质条件和矿床的地质特征,基于以上条件对河北东部某金矿成矿带进行地质和环境的评价.
    • 摘要: 抚顺加快推进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近日,抚顺召开西露天矿前期研究成果视频对接会。会议强调,要坚守安全底线,压实主体责任,坚决遏制地质灾害、地下水土污染等事故发生。要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将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同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总体布局、产业发展等统筹谋划、同步启动,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推动城市转型。
    • 王议; 梁宏锟; 邵治涛; 鞠星
    • 摘要: 准确识别和把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解码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区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常见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其危害、水土污染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四个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解码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更直观地展现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空间的影响,以期增强人们对矿业开发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视,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行列中,也为科学规划矿业开发,匹配矿区环境承载能力等矿业综合监管提供了方向性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