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文化学

水文化学

水文化学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3176篇;相关期刊19种,包括世界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露天采矿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中国水论坛、全国地下水与环境科学研讨会、2006年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研讨会等;水文化学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娟、张翼龙、曹文庚等。

水文化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3176 占比:99.97%

总计:113208篇

水文化学—发文趋势图

水文化学

-研究学者

  • 于娟
  • 张翼龙
  • 曹文庚
  • 李政红
  • 李文鹏
  • 李春华
  • 杨巧凤
  • 潘杰
  • 王丽娟
  • 王文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华明国; 田林; 张燕; 李佳; 曹永恒
    • 摘要: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条件及开采动力条件的重要方法。以沁水盆地中南段潞安矿区山西组3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化度、H/O稳定同位素和主要离子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展布特征及煤层气开发历史分析了区内煤层气开发优选区。结果表明:(1)潞安矿区分布有3个高矿化度区(五阳井田、余吾西南部、高河北部–古城井田),地下水平均矿化度2000~3200 mg/L;1个低矿化度区域(常村井田和余吾井田中东部),地下水平均矿化度1500 mg/L。(2)煤层产出水中的δD和δ^(18)O值均落在该区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该区各含水层均有来自大气降水的补给,且煤层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3)潞安矿区地表水从东部太行山裸露岩层区向下运移至含煤地层和下部奥陶系含水层,而后在灰岩系中向东出露地表,补给辛安泉域。研究区内两条区域断层文王山断层和二岗山断层是开放性导水断层,为地下水运移提供了通道,其展布特征决定了地下水的基本流动规律,其控制区域内的煤层气含量较低;地下水在挤压性断层中华–安昌断层附近、天仓向斜和许村向斜轴部相对滞流,矿化度较高,是煤层气富集区,也是潞安矿区煤层气开发的优选区。
    • 杨巧凤; 王瑞久; 徐素宁; 李文鹏; 王志一; 梅军军; 丁志磊; 杨培杰
    • 摘要: 在海水入侵的研究中,通常将海水作为一个重要的混合端元.而一般沿海带的海水,尤其是河口海水相对于标准海水都会受到人海河流以及沿海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断在变化.因此在研究海水入侵之前,研究河口海水、标准海水与河水成分之间的混合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是对比海水和地表水的稳定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成分.在莱州湾人海河流白浪河的下游沿岸采集5件河水样品,河口采集7件海水样品,对样品进行了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研究淡水和海水的混合关系.采用惰性示踪剂(δD、δ18O、C1-、Br-)和反应示踪剂(Na+、Mg2、SO42-、HCO3-、Ca2+、NO3-)展开分析.在δD-σ18O关系图上,所有的河水样品都位于全球大气水线之下,反映了上游水库水的蒸发,海水样品则位于标准海水与河水样品的混合线上.河水样品δ18 O—C1-关系表明不同程度的溶解了蒸发盐;河水样品的Ca2+、HCo3-、So42--与C1-的比值反映了CO2气体、碳酸盐以及硫酸盐溶解.海水样品的Br-/Cl-比值与海水比值基本相同,与其它主要离子与C1-的关系都表明海水样品源于标准海水与河水的混合.因此当河水和海水混合时,两种水体的溶剂发生机械混合,溶质中海水占主导的化学成分与C1-比值都接近海水比值,包括Na+、Mg2、So42-、Br-和Cl-的比值,而大陆生成的成分在淡水中与Cl-的比值都会大于海水比值,主要有HCO3-、Ca2、NO3-和Cl-的比值.这种混合机理也适用于地下水.
    • Gazhit Ts. TSYBEKMITOVA
    • 摘要: 气候周期性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额尔古纳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流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来自工业和农业方面的环境负面影响。尤其是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内矿业开发(包括矿石和沙金开采)、能源设施和水库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对生态系统负面影响较大。在自然和人为压力的共同影响下,水资源(水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系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Cyclic climatic changes, as well as the press of anthropogenic impact, affect ecosystems of the river Argun basin. Specialization of basin management i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The main impa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mining of ore and placer gold), energy facilit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s in the basin of rivers:the Argun—the Hailar. As a result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pressure,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ecosystem exploitation in this basin is water resources (water deifciency and its quality).
    • 张乾柱; 熊康宁; 刘子琦; 付超凡
    • 摘要: 利用洞穴指标体系研究地表石漠化演变处于理论萌芽阶段。据此,通过对发育在强度石漠化条件下的石将军洞穴滴水滴率、pH值及温度进行为期1a的动态监测,在分析其特征空间、时间变化规律基础的上,初步探索其石漠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受石漠化发育引起的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土层稀薄影响,上覆顶板对水分的赋存主要靠基岩来完成,基岩愈厚,洞穴滴水滴率、pH值与温度变率愈小,因此表现出越靠近洞口受外界影响越强烈、变幅越大的特征;同时,强度石漠化条件下,土壤中可利用的CO2较少,使得洞穴滴水pH值显示了雨季时值较高、旱季时值较低的反常特征。
    • 安乐生; 赵全升; 叶思源; 刘贯群; 丁喜桂
    • 摘要: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采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和同位素方法及3S技术,对"地下水-陆生植被"系统中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典型植被主要以埋深普遍较浅(1.0~3.0 m)的地下水为水源,说明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的敏感要素。潜水c(Cl-)与c(TDS)均呈显著的方向性空间变异(沿地下水流向二者浓度递增),且二者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R=0.999),表明Cl-是潜水水质的主控离子。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I)与潜水c(Cl-)间呈较显著的Logistic关系,揭示潜水c(Cl-)是地下水这一生态环境敏感要素中的关键因子,其对上覆植被强烈的胁迫和驱动作用引发了区域典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植被与潜水c(Cl-)间极为密切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人为调控措施。
    • 张翼龙; 王丽娟; 王文中; 李政红; 于娟; 曹文庚; 龙文华; 苗青壮; 王哲
    • 摘要: 针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水资源短缺而严重遏制了呼和浩特市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呼和浩特市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对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折线和饼图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矿化度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中HCO32-和Ca2+平均浓度为333.525 mg/L和 82.9704 mg/L,两值均较大,变异系数较小,反映了它们在地下水中的绝对含量较高,为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②地下水中的Na+和Mg2+离子主要是来自各种硫酸盐,重碳酸盐和盐酸盐,地下水中的Ca2+离子主要来自各种硫酸盐和盐酸盐.地下水的矿化度高低主要是由水中的Mg2+和Cl-的浓度来控制的.③沿地下水水流方向, 主要离子并不遵循随流程的增加而浓度增加的趋势,而是与地下水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HCO32-和Ca2+离子与地下水温度的负相关最为显著,即温度越低时,离子的浓度反而越高.
    • 杨巧凤; 李文鹏; 王瑞久
    • 摘要: 为了解深圳沿岸河口处海水与河水的混合关系,在大沙河下游靠近河口段密集取17件河水样,依据其水化学数据,分析了主要离子Ca、Mg、Na、K、SO_4、HCO_3与Cl的关系,Br与Cl的关系以及piper三线图解,在研究区河段从上游至人海口,对河水样品有如下认识:(1)上游4个样品(Cl<100mg/L)接受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2)4个样品(150mg/L
    • 潘杰
    • 摘要: 水文化学的研究,是试图在人、水彼此关系中,从文化的视角把握水事活动运动和发展规律。水文化学的研究正是以探索这个规律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人们应如何直面人生、认识水性、研究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途径。研究水文化学,就是要以水为着眼点,观察、认识、研究社会,认清水利基础产业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又要以文化为立足点,探索水理论,认识水贡献,发扬水精神,树立水形象,提高全社会的水意识。通过上述努力,在人们的心目中,在全社会,树起一面鲜艳的“水文化”的旗帜,激励人们为发展水利事业,促进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
    • 王磊; 章光新
    • 摘要: 水化学特征是湿地多界面间相互作用在水体中的综合体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湿地系统水文化学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不仅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区域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也具有特殊的影响。为了揭示湿地内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了扎龙湿地仙鹤湖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应用水化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18O)]方法深入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制,并重点对两者间的水文化学联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除引嫩干渠水为低矿化度的HCO3·Cl-Ca型水外,湿地湖泊水和河流水均为中等矿化度的HCO3-Na型水,湿地地表水明显受蒸发浓缩作用和苏打土溶滤作用影响;地下水的δD值和δ18O值,都高于大气降水和河水,而低于湖泊水;混合比例计算表明,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较弱,湖滨处湖水补给比例超过50%。综合分析认为,湿地浅层地下水具有显著的二元循环模式,同时受区域地下水流和局部地下水流的控制。区域地下水补给占主导的区域,地下水表现出低矿化度、高氘盈余值(d)的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3-Ca·Na·Mg型转变为HCO3-Na·Ca型。湿地湖水补给占主导的区域,地下水特征表现出高矿化度、低d值的特征,水化学类型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氮、磷以有机态形式为主,平均占总氮和总磷比例的89%和90%,主要来自于地表水体的输入,受垂向淋溶作用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不仅为湿地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深化湿地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研究指明了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