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池试验

水池试验

水池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海洋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1449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创新时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2012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第一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等;水池试验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彬、张家旭、王明振等。

水池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1449 占比:99.96%

总计:191534篇

水池试验—发文趋势图

水池试验

-研究学者

  • 吴彬
  • 张家旭
  • 王明振
  • 黄淼
  • 何超
  • 唐彬彬
  • 彭涛
  • 焦俊
  • 江婷
  • 匡晓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连洪; 张宇航; 杨绍琼; 马伟; 牛文栋; 侯鹏荣
    • 摘要: 水下滑翔机在流体中变速运动会带动周围流体一起做变速运动,这一部分流体的质量称为水下滑翔机的附加质量.附加质量对水下滑翔机的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水下滑翔机附加质量求解方法,即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水下滑翔机在静止的无黏流体中低速、小振幅周期运动进行数值模拟,进而求得附加质量.使用商用CFD软件STAR-CCM+计算了海燕-L水下滑翔机的附加质量,与基于势流理论的H-S面元法计算结果相差5%以内;与水下滑翔机模型水池试验结果相比,除垂直于水下滑翔机机翼方向的附加质量λ22以外,其他附加质量的相对误差在6%以内,优于常规的平面运动机构试验的CFD数值模拟等其他求解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建模一次,在同一个流体域中模拟水下滑翔机的4种运动方式,监控其所受水动力和力矩,即可得到水下滑翔机的附加质量,极大提高了附加质量求解效率.同时,该方法能适用于任意尺寸、形状的水下滑翔机,对不同型号水下滑翔机水动力外形设计、动力学建模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秦艺超; 黄礼敏; 王骁; 马学文; 段文洋; 郝伟
    • 摘要: 海洋波浪会对船舶营运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实时准确的随船海浪监测对绿色智能船舶及航行安全至关重要.利用船舶运动反演遭遇海浪信息是一种重要的随船海浪监测手段,具有成本低、时空分辨率高等诸多优点,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现有船舶运动反演海浪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的反演模型.以船舶摇荡运动时历作为输入,以波浪时历作为输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船舶运动特征提取,输入线性函数进行波面时历反演.为验证反演模型的可行性和精度,开展了船模水池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测波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浪时历反演,规则波反演统计误差大多小于10%,不规则波反演误差在10%左右.提出的方法为船舶运动反演海浪时域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段.
    • 刘维勤; 夏天禹; 王松波; 吴卫国; 黄宇; 张国威
    • 摘要: 针对一个为远洋船舶提供生活起居、船舶停靠和海上补给的深远海六边围圈形平台,开展其连接器载荷研究。六边围圈形平台是由六个梯形浮体结构通过六个刚性连接器连接而成,因此在设计阶段有必要研究六边围圈形平台的连接器载荷特性。设计并制造了一个RMRC(刚性模块刚性连接器)的六边围圈形平台,六个模块通过六个刚性连接器来连接,在造波水池里开展了模型试验来测试连接器的载荷,然后采用一个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和边界元法的数值仿真方法来获得六边围圈形平台模型的连接器载荷。最后将模型试验的结果与计算仿真的结果相比较,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该仿真方法可为以后相似类型的浮体连接器载荷评估提供设计依据。
    • 高伟; 张玮; 谷海涛; 孟令帅; 高浩; 赵志超
    • 摘要: 为了合理地设计大型深海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针对其无动力螺旋下潜时的静力配置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其无动力螺旋下潜运动特性。首先,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大型深海AUV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其直航试验、斜航试验、悬臂水池试验和平面运动机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拟合得到了相应的水动力系数;同时通过对比给定推力条件下AUV的直航速度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基于所构建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和S函数建立了大型深海AUV的六自由度运动仿真模型,分析了其净负浮力、重心纵向位移和稳心高度与无动力螺旋下潜稳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设计了1∶10的大型深海AUV缩比样机,通过水池试验验证了动力学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净负浮力作为大型深海AUV下潜时的主要动力来源,决定了AUV的下潜速度和偏航角速度;净负浮力和重心纵向位移与稳心高度的比值越大,AUV的垂向下潜速度越快,下潜至6 000 m深度的用时越短;由于该AUV的体量较大,其纵倾角主要由重心纵向位移与稳心高度的比值决定,压载质量对重心位置和转动惯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深海AUV无动力螺旋下潜时的静力配置提供参考。
    • 赵战华; 范亚丽; 匡晓峰; 周舒旎; 张凯
    • 摘要: 以新型半潜式浮式风机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全耦合物理水池试验模型。通过系列水池模型试验,对浮式风机的固有特征和多物理场全耦合作用下系统总体响应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六自由度固有周期均远离实际海上波浪频率范围,作业环境3.92 m有义波高和极端环境9.5 m有义波高下纵/横摇运动最大值显著小于设计要求最大值约50%和10%,这表明新型浮式平台具有优良的运动稳性。试验中还发现,作业过程中塔筒顶部载荷存在叶片3P振动与塔筒一阶固有频率多模态叠加谐振现象,应当在结构优化中给予关注。
    • 李荣富; 翟恩地; 方龙; 陈小海; 章丽骏; 张子檀; 李晔
    • 摘要: 在水池开展浮式风力机的风浪耦合模型试验时,需要保证其平台结构运动响应及气动性能的准确及可靠。近几年的试验大多基于概念风力机和理想海况开展,无法真实反映商用风力机所遇实际外场工况。另外,以往大多试验均在拖曳水池或海洋工程水池中进行,无法完整复现所有必需的真实海况。为研发真实海上浮式风力机,本团队基于一种商用6 MW风力机进行缩尺模型设计,综合多种海况,在荷兰MARIN实验室的两个水池中开展一系列重现真实风力机工况的模型试验。本文介绍了该试验的样机模型参数、试验场所、试验方案、试验布置等,并对固定式风力机在定常风作用下的气动性能、漂浮式风力机在规则波和定常风作用下的气动性能,以及平台运动响应的试验数据进行简要分析。试验发现:在相似工况下,漂浮式风力机叶轮所受推力比固定式风力机大;波浪及气流扰动是影响浮体平台六自由度运动的主要因素。
    • 李文浩; 母德伟; 张丹
    • 摘要: 漩涡是一种常见而特殊的流体运动形式,如湍流微尺度涡、突扩涡、绕流涡、龙卷风、洋流等.由于其复杂独特的运动特征及其对船舶工程应用的不良影响,漩涡问题一直备受相关学者的关注.利用漩涡发生器在室内水池发生出自由表面的液体漩涡,通过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对漩涡流场进行无干扰图像采集,获得不同工况下漩涡的速度分布,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前人数学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成果可以为进水口自由表面漩涡问题及船模通过不良流态试验提供理论参考及试验数据.
    • 王世圣; 呼文佳; 赵晶瑞
    • 摘要: 为进一步推动深水平台技术在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应用,开展了一种集钻井、干式采油和储油于一体的新型浮式平台概念设计,TLP平台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包括TLP平台设计、建造安装、水池试验和监测技术,以及深水设施现场监测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对于TLP工程化技术研究,突破TLP工程化设计、建造安装和水池试验以及现场监测关键技术,这为TLP在南海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开发完成的深水设施现场监测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经过系统测试,实现了海陆监测系统一体化集成,这将为海上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深水平台工程技术研究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随着南海深水油气田的持续勘探和开发,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将不断投入实际应用.
    • 王志光; 王凯朋; 魏照宇; 李明杰; 姚宝恒; 连琏
    • 摘要: 介绍一种新型正浮力自主航行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描述了正浮力自主航行器的工作模式、工作原理、外形设计、主要部件和控制系统等.该正浮力自主航行器通过其机翼产生负升力来克服自身正浮力,并结合其动力学控制面实现在水下运动.通过进行水池试验对正浮力自主航行器原理样机水面和水下运动的性能、控制响应等进行了研究.水池试验的结果验证和说明了新型正浮力自主航行器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安全性较高,并且其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新超
    • 摘要: 以重量1万t的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为例,对双船浮托法安装上部组块的方案,分别采用数值模拟和水池试验两种方法对其中的典型工况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水池试验和数值模拟趋势一致,结果吻合较好,在所考虑的海况条件下,各种装置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各驳船及上部组块的运动幅值均在相关规范要求范围内,可以进行安装作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