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7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2篇、会议论文89篇、专利文献176192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给水排水、人民黄河、人民珠江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水质模型的相关文献由2186位作者贡献,包括逄勇、徐祖信、曾光明等。

水质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2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8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76192 占比:99.48%

总计:177113篇

水质模型—发文趋势图

水质模型

-研究学者

  • 逄勇
  • 徐祖信
  • 曾光明
  • 刘建华
  • 刘建国
  • 卢士强
  • 彭虹
  • 慕金波
  • 赵洪宾
  • 郭洪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滕浩文; 王昕宇; 徐建玲; 张冬有; 钱宇丹
    • 摘要: 当前水环境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水质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水质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水质模型的发展,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引文数据库中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水质模型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水质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近20年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长率约为11.7%,水质模型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水体污染物预测和健康风险评价;(2)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英国,且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相关研究机构的作者之间合作密切;(3)水质模型逐渐成为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引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或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促进综合性水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达到水质模型多样化发展的目的。
    • 张春玲; 周晓强; 赵丽芸
    • 摘要: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其下游流域孕育了富饶的关中平原,是陕西省经济的主要支柱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渭河生态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不足,污染速度得不到有效遏制等问题依然存在。渭河干流下游水环境、水生态预警,主要目标是摸清支流汇入、排污口汇入情况,并依据华县站水量与水质数据建立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承载能力动态预警,应用模型预测不同流量下河段各位置主要污染物浓度,提出河段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的红线目标,对渭河干流(华县至潼关段)水环境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实行预警和限制性措施,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 谭锦欣; 胡嘉镗; 李捷; 隋军; 邓欢忠; 孙连鹏
    • 摘要: 合流制管网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s,CSOs)是造成我国城镇地表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文中以广州市东山湖及其相关排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东山湖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现状条件下CSOs对东山湖水质的影响,以及DN3000支隧建成后对东山湖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DN3000支隧对东山湖CSOs污染防治起到明显作用,该工程建成后,可以保证在典型暴雨时期,东山湖全水域内COD_(Cr)、TN、TP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
    • 陈梦迪; 吴旦钧; 沈英达
    • 摘要: 环境容量管理(ECM)已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于管理地表水质量和控制污染,最大日污染负荷(TMDL)方案已被应用于ECM系统中。在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TMDL在水环境容量管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模型的特点、应用方向及优缺点,认为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可构建流域内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水动态调控机制,将水质监测与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实时挂钩,不断完善流域水环境容量管理机制,实现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联动调控和精细化管理。在后续的污染物负荷分配上还需进行充分研究,简单的分配方式很难兼顾效率和公平,应考虑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污染负荷分配方法。
    • 万莹; 王涛; 谢小兵; 吴苏青; 胡林凯
    • 摘要: 铊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微量的铊会对动植物和人类带来危害,合理制定工业废水中铊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控制铊污染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制定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的关键因素是水源地安全保障。以江西省某河流作为预测场景,在枯水期水文条件下,利用二维水质模型分析三种临界情形下废水中的铊排放后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排污口设置在水源地上游保护区上游范围外,废水中铊排放浓度设定为5μg·L^(-1)时,水源地铊浓度可达到水源地标准限值要求。
    • 嵇晓燕; 杨凯; 姚志鹏; 陈亚男; 安新国; 韩温诺
    • 摘要: 阐述了水质预警的概念,介绍了水环境模型、生物毒性监测和数理统计方法在地表水水质预警中的应用,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水质预警方法目前面临的挑战,并从融合多种预警方法、关联多维多元数据、建立一体化智能模型等3个方面,对水质预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颖
    • 摘要: 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大力开展安全生态水系、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河道流域的水质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流域水质提升问题应有机统筹各领域间的关系,结合智慧水务和数值模拟技术,以实现河道流域的长效综合治理。本文以十堰市神定河为研究区域,采用MIKE 11水动力模型对河道水文和管网水动力进行计算,通过比对模拟值和实际调查统计值,经参数率定后得到较为准确的反映神定河流域河道水质、溢流天数、达标率和清污混流比的水环境模型,模拟结果用于描述降雨径流与各种污染物进入污水干管、河渠系统及污水处理厂的动态过程,同时也为流域河流水质提升方案和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 何健; 冯胜男; 韩幸烨
    • 摘要: 以扬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设置河网水闸不同的运行方案,分析不同方案下河道水动力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模拟扬州市主城区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变化,调整水流路线和泵站引水量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主城区河网水动力条件,但对于河道水质改善效果有限,部分河道仍需要结合控源截污措施从根本上控制河道氨氮浓度。研究成果可为沿江河网地区水动力水质改善以及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保护与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 邱居华; 吕康玄
    • 摘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如何对长江水质与污染源进行合理评价与判断,是我国河流生态环境治理与防控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于探讨模糊数学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同时对污染源做出判断。首先利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建立了长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接着基于一维水质模型对污染源进行了排查,利用长江干流7个观测站点将长江分为6个江段,通过污染物与降解系数的衰减变化关系建立微分方程,得到指数函数求出上游对下游的影响量,再对6个污染源近1 a所排放的污染物求均值,从而构建了长江水质污染源判别模型。通过上述模型,判断各地区水质的污染状况为:岳阳城陵矶<长沙<岳阳岳阳楼<朱沱<宜昌<宜宾<丹江口<扬州<九江蛤蟆石<九江河西水厂<攀枝花<安庆<泸州<武汉<乐山<南昌<南京。同时分析得出湖北宜昌与湖南岳阳之间污染物增加最多。该模型结果与后期观测结果较为接近,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
    • 孙永红; 卓四明; 李书明; 韩兵; 刘艳娜
    • 摘要: 为解决城区水污染和排涝等问题,提出基于水质模型和改进的SWMM模型,制定城区河网优化调度预案,利用河道泵闸进行调水换水,实现水质改善和城市防汛减灾的方法,并在泰兴城区河道进行应用。实践证明,城区河道泵闸优化调度对水质改善和防洪排涝具有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