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医临床学

法医临床学

法医临床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6篇、会议论文131篇、专利文献41300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证据科学、法医学杂志、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法医临床学的相关文献由243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旭、邓振华、张玲莉等。

法医临床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6 占比:3.15%

会议论文>

论文:131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41300 占比:96.55%

总计:42777篇

法医临床学—发文趋势图

法医临床学

-研究学者

  • 王旭
  • 邓振华
  • 张玲莉
  • 狄胜利
  • 郭兆明
  • 陈晓瑞
  • 杨天潼
  • 项剑
  • 刘技辉
  • 赵小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青青; 汤云飞
    • 摘要: 颅脑损伤,在交通事故中是极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交通事故中常见的颅脑损伤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损伤等等.其中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头颅的瞬间旋转使脑在惯性驱导下做非线性加/减速运动,脑组织内产生剪切和/或牵拉作用,使神经纤维过度牵拉或扭曲,而发生广泛性轴索损伤,应力沿脑的中轴向纵深发展,直接形成胼胝体、脑干损伤.病变可分布于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和小脑,可与脑挫裂伤并存或继发脑水肿.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伤者在受伤当时立即出现昏迷,持续时间较长;严重者出现不可恢复性昏迷,甚至死亡.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法医临床损伤程度鉴定中相对比较少见,同时在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关于弥漫性轴索损伤并没有明确的条款,现笔者通过一案例浅谈DAI在法医损伤程度中的难点及对策.
    • 马文静; 张鑫; 王晶晶; 刘华; 刘凡
    • 摘要: 目的研究摔跌坐地后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与骨密度之间的关联性,为该类椎体骨折伤病关系的法医临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对象共365人,分为外伤组、外伤伴有骨质疏松症组、病理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定量CT(QCT)测量每位受试者的骨密度,应用MRI测量压缩椎体前后缘高度,计算前后缘高度比。采用SAS 9.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t检验、χ^(2) 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比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6,但r^(2)<0.5,缺乏统计学意义。结论摔倒坐地后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变化与骨密度之间存在关联性的依据不充分,因此在应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相关条款对该类案件进行鉴定时,宜慎重处理考虑伤病关系。
    • 王淑斐; 杨立; 高东; 邓振华; 蔡继峰; 常云峰
    • 摘要: 我国用于评定损伤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的标准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针对鉴定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对称性器官损伤后伤病关系共存的复杂情况,总结了目前实际操作中经常采取的7种不同残疾评定及确定赔偿系数的方法,并分别根据不同鉴定条件,选择一个相对客观的方法,供鉴定人在面临此类复杂情况时参考、选择,以实现鉴定的客观、公正。同时,介绍了美国、日本的残疾评定标准中值得借鉴的思路与操作,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定方案并阐明理论依据,以期为完善我国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体系提供建议。
    • 宋祥和; 丁劲峰; 王威; 丁凤云
    • 摘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模式和学习工具,其操作简便易学,因其直观化、可视化、图像化的特点,受到师生广泛认可。法医临床学内容庞杂,其鉴定涉及知识繁多,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鉴定思维。在法医临床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并结合思维导图,有助于清晰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师生动态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法医临床鉴定思维的形成,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 虢洪松; 李长征; 韦红红; 姚媛媛; 王飞舟
    • 摘要: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多层螺旋CT(MSCT)多种重建技术在早期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因胸部外伤怀疑存在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PECT、MSCT及常规CT、X线在伤后第1~3周、第4~6周内在确诊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伤后第1~3周内,SPECT与MSCT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SCT在伤后第1~3周内与第4~6周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最佳复查时间窗为伤后第4~6周,首选MSCT作为复查方式。SPECT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与MSCT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王倩倩; 方俊杰
    • 摘要: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是公安机关办理人身伤害案件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法医临床鉴定服务于伤害案件侦办、诉讼、审判的直接体现。在司法实践中,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是不是“就伤论伤”一直困扰着部分司法鉴定人,也是办案部门、当事人与鉴定人之间经常会产生争论的焦点。“就伤论伤”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在不能确定有明确外伤史的情况下,孤立地对损伤结果进行伤情的评价。无论是从法理角度,还是从依法治国角度,这种“就伤论伤”的观点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很有可能让鉴定意见主导了案件的定性,会为伤害案件的办理埋下隐患。司法鉴定人及伤害案件办案人员应树立起“外伤史的确定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基础”的鉴定理念,从源头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伤害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 张光霞; 何英; 杨绍光; 韩蕾; 胡甜甜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和次数对司法鉴定中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大舜司法鉴定所肋骨骨折伤残鉴定实际案例(共2000例),对案例的性别、年龄、损伤方式、伤后影像学检查方式、检查时间、复查次数等情况进行分组及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为多种影像检查方法、不同时间、多次复查结果综合获得的肋骨骨折情况。结果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在性别、年龄、损伤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联合CT影像学检查组的肋骨诊断符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检查时间和次数各分组的肋骨诊断符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联合CT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检查时间和次数各分组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法鉴定中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与性别、年龄、损伤方式等因素无关;肋骨骨折诊断符合率在伤后影像学检查方式、检查时间和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
    • 刘德衍; 虢洪松; 李国良
    • 摘要: 法医须特别注意外伤与疾病的关系分析.本文通过一例颅脑外伤并发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致迟发性进行性视力损害的法医学检验分析,提示对颅脑外伤后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的各种后遗症应多加注意和仔细辨别.
    • 王立广
    • 摘要: 本文以一例特殊类型的骶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为切入点,从解剖结构、受伤机制、骨折分型、影像学诊断、治疗措施等方面,归纳U型骶骨骨折损伤程度及伤残等级的评定要点,以为同行提供借鉴.
    • 吕献杰
    • 摘要: 骨折的损伤程度鉴定中常涉及中老年患骨质疏松症的情况,如何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对骨折的影响,是鉴定的关键因素,临床上骨密度检测方法多样标准不一,骨质疏松程度分级需要统一的可横向对比的标准,本文以国际上常用的DXA骨密度检测及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分级,并结合外伤的参与度提出了对此类伤者的损伤程度给予分级评定的办法,对此类损伤程度的鉴定进行了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