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动加速腐蚀

流动加速腐蚀

流动加速腐蚀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13966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全面腐蚀控制、原子能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6(第七届)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2014北京国际腐蚀技术大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交流会等;流动加速腐蚀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克毅、司晓东、徐洪等。

流动加速腐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3966 占比:99.87%

总计:114117篇

流动加速腐蚀—发文趋势图

流动加速腐蚀

-研究学者

  • 周克毅
  • 司晓东
  • 徐洪
  • 朱晓磊
  • 罗坤杰
  • 陆晓峰
  • 孙本达
  • 张维
  • 邵杰
  • 凌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弘; 孟浩; 孙利; 郝薛刚; 陈淑荣
    • 摘要: 针对内蒙古某电厂锅炉过热器减温水调节阀频繁堵塞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结论为:热力系统流动加速腐蚀的产物沉积在阀笼节流孔,导致过热器减温水调节阀堵塞。通过调整给水pH值、调节除氧器排气阀、减缓水汽系统的流动加速腐蚀速率、降低水汽系统中的铁含量、对过热器减温水调节阀的阀笼结构改造等措施,解决了过热器减温水调节阀频繁堵塞的问题。
    • 魏超; 周思柱; 李美求
    • 摘要: 相贯线处高速流体冲击会加速泵腔局部腐蚀和裂纹萌生,缩短泵头体服役寿命。为得到相贯线处流速变化规律,联合泵阀及柱塞的运动方程和动网格技术,模拟了不同排出压力、柱塞冲次、柱塞直径及压裂液黏度条件下泵头体排液过程,拟合了相贯线处的流速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左右两侧相贯线处的流速高于邻近区域,曲柄转角位于262°~328°时,右侧相贯线处的流速相对稳定;相贯线处流速对排出压力不敏感;增大柱塞冲次,相贯线处的流速线性增大;柱塞直径增大,相贯线处流速呈比例增大;而黏度对流速的影响取决于柱塞冲次;拟合得到的流速预测公式的误差低于2.35%。模拟结果可为泵头体流动加速腐蚀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宗凌风; 周克毅; 黄军林; 司晓东; 徐青蓝
    • 摘要: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核电机组二回路碳钢给水管道节流孔板下游的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入口流速和倒角角度对节流孔板下游流场和传质系数分布的影响。基于Sanchez-Caldera流动加速腐蚀(FAC)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节流孔板下游FAC速率及分布与入口流速和倒角角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趋势基本一致;当倒角角度一定时,传质系数和FAC速率随入口流速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FAC速率峰值位置向下游略有偏移;当入口流速一定时,倒角角度的减小使得FAC速率峰值位置向孔板靠近,传质系数和FAC速率峰值在倒角角度为45°时最小。
    • 刘英伟
    • 摘要: 为了揭示浓差腐蚀的机制,本文以三通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浓差腐蚀模型。利用FLUENT对管道流体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壁面离子导电层的氧浓度分布;将离子导电层提取出来,进行离散化处理,并根据氧浓度计算出表面单元的自然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再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推导出关于表面离子导电层单元腐蚀电位的离散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得到了单元极化后的腐蚀电位,并据此求出表面最终腐蚀电流密度分布。结果表明:不考虑浓差腐蚀时,管道壁面氧浓度高的部位,自然腐蚀电位较高、自然腐蚀电流密度较大;而氧浓度较低的部位,自然腐蚀电位较低、自然腐蚀电流较小;而当考虑浓差腐蚀时,自然腐蚀电位较高的部位将发生阴极极化,腐蚀速度有所降低;而自然腐蚀电位较低的部位将发生阳极极化,腐蚀电流有所增大,这大大地改变了腐蚀电流的最初分布,并且腐蚀电位有趋于均匀化的趋势。
    • 郝建宏; 刘杰
    • 摘要: 为解决神华国华九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2号机组锅炉受热面结垢速率较高、高加疏水调节阀堵塞问题,采用全保护加氧处理工艺对两台机组给水系统、高加疏水系统进行加氧处理,向给水中加入低浓度溶解氧,满足给水系统防腐钝化要求,控制蒸汽中基本无氧,避免蒸汽中较高浓度氧可能促进过热器及再热器管道氧化皮剥落的风险,同时向零号高压加热器进汽管单独加氧以解决高加疏水系统腐蚀问题。加氧处理后,机组水处理化学工况由只加氨的氧化性全挥发处理(AVT(O))转变为加氧处理(OT),给水pH值由AVT(O)处理时的9.38调整至OT处理时的9.05,控制除氧器入口氧量为30~50μg/L、给水氧量为10~30μg/L、高加疏水氧量为10~150μg/L,给水、高加疏水铁含量分别降低至1.0μg/L以下,有效抑制了机组流动加速腐蚀、减缓了锅炉受热面结垢速率、解决了高加疏水调节阀堵塞问题,实现了对所有易发生腐蚀热力设备的全面保护。此外,精处理系统加氨量减少约67.5%,混床周期制水量提高至原来的3.1倍,高盐废水、除盐水用量同步减少,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 胡海彬
    • 摘要: 介绍流动加速腐蚀(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FAC)的研究结果,针对FAC发生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在压水堆核电站二回路汽水管道设计中应对FAC的策略,从设计源头减少核电厂常规岛FAC产生的影响。
    • 王啸鹏; 肖卓楠; 吴佳森; 陈伟鹏
    • 摘要: 电厂管道腐蚀的主要因素为流动加速腐蚀(FAC),其严重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故研究FAC以解决电厂管道腐蚀问题意义重大。采用flunet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二维弯管模型,重点研究弯管内弯处的流动加速腐蚀情况。以含汽率和流速两种参数为变量,重点研究含汽率对FAC速率的影响。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多次模拟,得弯管内弯处,各个点位的剪切力。通过公式可由剪切力得到传质系数,最终可得到FAC的变化规律,在管内弯处,两相流的含汽率在0.5%时,内弯处FAC的速率最大。且在此含汽率下,随着流速的增加,FAC的加剧程度最剧烈。
    • 崔伟; 李茜茜; 王林强; 林楠
    • 摘要: 文中介绍了蒸汽管道中流动加速腐蚀的机理、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等。针对某炼化厂蒸汽管道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缓解措施,建议控制管道中冷凝水的比例,避免出现气液两相流,以降低腐蚀速率。
    • 黄家运; 胥炎橙
    • 摘要: 我国核电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核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是核电站设计的重要原则。作为核电站重要部分的常规岛,其安全可靠运行亦至关重要。汽水管道流动加速腐蚀(FAc)一直是影响核电常规岛可靠运行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FAc现象的产生机理和特征,分析影响FAc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常规岛主要汽水管道材料的选取、管道规格的选择、管道布置设计及给水pH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给出在设计阶段应对FAc的策略,对于核电常规岛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 李朋佳; 李鹏; 付强
    • 摘要: 加氧处理是目前超临界机组优选的化学水工况。以某电厂为例,研究了电厂使用全保护加氧设备进行加氧处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以空气作为加氧介质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给水系统及高压加热器疏水系统的流动加速腐蚀,加氧前后蒸汽系统氧含量不变,不存在加氧促进氧化皮剥落的风险,安全性显著提高,且在加氧处理工况下,控制给水pH值为9.0左右,降低加氨量后大幅延长了精处理混床的运行周期和锅炉酸洗周期,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