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松

深松

深松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72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6419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河北农机、农机化研究、农机科技推广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中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国际研讨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机械化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研讨会等;深松的相关文献由54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阳铭、李霞、汤明军等。

深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7 占比:1.7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419 占比:98.26%

总计:47239篇

深松—发文趋势图

深松

-研究学者

  • 李阳铭
  • 李霞
  • 汤明军
  • 吴福成
  • 王维新
  • 朱继平
  • 李洪文
  • 夏敏
  • 张思远
  • 姚克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晨平; 贾彪
    • 摘要: 为了满足深松和耙地同时作业的需求,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创新研究设计了集深松、耙地、碎土于一体的松耙联合整地机,该机主要由切草装置、弧形深松铲和圆盘耙组组成。通过作业实验机具性能,结果表明该机具具有作业效率高、节约能耗、降低成本、作业效果好等优点,深松耙地作业后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作业标准的要求。
    • 崔文芳; 王志刚;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张石; 许鹏; 雷娟玮
    • 摘要: 内蒙古平原灌区长期采用旋耕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硬、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为探索适宜当地的长期可持续耕作模式,试验以宜机收玉米品种先玉696为材料,设置深翻秸秆粉碎还田(DPR)、深松秸秆粉碎覆盖还田(SSR)、推茬清垄条深旋秸秆还田(SCR)、免耕秸秆粉碎覆盖还田(NTR)、农户浅旋(CK)5种耕作模式,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揭示不同耕作模式下耕地土壤质量变化机理。结果表明:从年际间变化来看,深翻秸秆粉碎还田(DPR)措施能促进0~3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积累,保持耕作层含水量,2017—2018年中DPR处理耕作措施均不利于土壤中速效磷的积累,导致土壤质量指数不高,但产量表现较稳定;而深松秸秆粉碎覆盖还田(SSR)能促进0~15 cm和30~45 cm土层有机质显著增加,0~30 cm土层碱解氮积累,使速效磷的最大积累量集中于0~45 cm的各土层,还能降低土壤容重,促进产量稳步提高。因此,深松秸秆粉碎覆盖还田(SSR)是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保证产量稳定增长的有效耕作措施。
    • 闫晓宇; 郭文君; 秦都林; 王双磊; 聂军军; 赵娜; 祁杰; 宋宪亮; 毛丽丽; 孙学振
    • 摘要: 以鲁棉研36号为试验材料,在滨海盐碱地设置常规耕作(CT)、深松(ST)、秸秆还田(SR)、秸秆还田+深松(SRT)4个处理,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和深松对棉花产量、0~40 cm土层含盐量、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氮(N)磷(P)钾(K)养分积累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内均可增加棉花产量,SR产量比CT增加33.9%,SRT比ST增加32.1%;深松在2017年增加了棉花产量,2018年对产量无影响。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中均降低0~40 cm土层含盐量,SR的含盐量在棉花生育后期比CT降低22.4%,SRT的土壤含盐量比ST降低20.7%;深松在2年试验内对20~40 cm土层含盐量的影响不一致,ST含盐量在2017年棉花生育后期比CT降低16.5%,但在2018年深松对土壤含盐量无影响。棉花干物质和N、P、K积累动态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棉花秸秆还田后增加了棉花干物质和N、P、K的最大积累量,SR的干物质、N、P、K最大积累量比CT分别提高35.5%、38.3%、53.4%和55.0%,SRT比ST分别提高27.0%、30.7%、21.2%和42.4%;ST的干物质、N、P、K积累量在2017年比CT分别提高17.8%、22.2%、51.3%和40.6%,但在2018年无影响。棉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主要受到最大积累速率和快速积累持续期的影响。秸秆还田增加了2年试验中棉花干物质和N、P、K分配到生殖器官的量及其比例,ST在2017年增加了棉花干物质和N、P、K分配到生殖器官的量,但在2018年无影响。本研究表明,棉花秸秆还田(SR)或秸秆还田+深松(SRT)可作为滨海盐碱棉区土壤改良和棉花高产的推荐耕作措施。
    • 朱宝国
    • 摘要: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白浆土区大豆耕层土壤有机质低,心土层硬度大,生育期内常出现表旱表涝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本研究应用心土混拌技术,并结合大垄密播种技术,形成大豆秸秆还田心土混拌深松技术模式。从而使白浆层和淀积层随机混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土壤硬度,提高心土层有机质含量及肥力,增加大豆产量。
    • 马星竹; 边道林; 郝小雨; 唐晓东; 周宝库
    • 摘要: 为了揭示耕作措施对东北玉米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明了深松(ST)、免耕(NT)以及传统耕作(CT)对东北玉米田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容重、土壤三相比、土壤结构指数以及颗粒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处理能够显著降低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P免耕>传统耕作。种植玉米后,深松耕作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向理想型土壤转变,对于土壤培肥、提高土壤肥力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许婷婷
    • 摘要: 所谓大豆松旋带状大垄三行穴播技术,是在上年秋季深松、深翻基础上,随旋耕随起大垄(垄宽130 cm、垄高25 cm),再用精量点播机在大垄上穴播3行(小行宽45 cm、穴距18~20 cm)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该种植模式春季土壤渗透性好,地温提的快,抗涝抗旱性好,可有效解决低洼冷凉地区起垄播种时返浆问题,实现提早播种,植株通风、透光好、长势好、产量高的目标。
    • 董向前; 苏辰; 郑慧娜; 韩瑞球; 李永磊; 万里鹏程; 宋建农; 王继承
    • 摘要: 为深入分析振动深松过程中耕层土壤扰动过程,该研究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与多体动力学(Multi-Body Dynamics,MBD)耦合算法对振动深松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采用MBD构建拖拉机-振动深松机-土壤系统仿真模型,利用DEM建立耕作土壤的离散元模型,考虑土壤颗粒的黏性、弹性和塑性,采用非线性粘结弹性塑形(Edinburgh Elasto-Plastic Adhesion,EEPA)接触模型分析振动作用下全方位深松铲对土壤的扰动作用。仿真结果表明:作业过程中土壤扰动分界面与铲尖运动轨迹重合;在入土行程阶段铲尖对土壤扰动形成新月形扰动区域;在振动频率f为5 Hz且前进速度v为0.56 m/s条件下,振动作业阶段土壤颗粒速度呈现出低速0~0.1 m/s、中速0.1~0.3 m/s和高速0.3~0.5 m/s分布,依此将铲尖附近区域划分为过渡区、回填区和扰动区,各个区域随时间周期规律性变化和循环;深松铲在空间范围内对土壤的扰动主要聚集在铲体结构内部,扰动范围取决于全方位深松铲的最大横截面积,通过土槽试验验证了土壤扰动截面轮廓形状与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直观呈现了振动深松机对土壤的扰动过程及土壤颗粒的速度分布情况,可为定性解释全方位深松铲对土壤的扰动情况提供参考。
    • 徐萍; 杨宪杰; 冯佐龙; 孙彦玲; 杨震; 张西群; 邓学斌; 史家益; 张正斌
    • 摘要: 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玉米-冬小麦主产区,但长期大面积免耕播种玉米和旋耕播种小麦,导致耕层普遍变浅,增产增效幅度下降,同时华北平原又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现代节水农业发展重点区。为了打破犁底层、提高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耕种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并增产增效,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茬设置免耕玉米播种和遁耕分层施肥玉米播种2个处理,免耕玉米播种主区里设置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1)、人工施肥-旋耕深松-小麦条播(T2)2个副区;玉米遁耕分层施肥处理主区后茬为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3)、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小麦宽幅匀播(T4)2个副区处理,在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差异比较;最后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玉米-小麦周年总产及产出/投入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4处理模式明显能够降低0~40 cm耕层土壤容重,增加深层土壤含水率,同时优化了耕层养分分布,增加了小麦株高、分蘖、地上部干物质重量、0~40 cm耕层的根干重,进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实现节水高产;籽粒产量表现为T4(8333.75 kg∙hm^(−2))>T3(8222.63 kg∙hm^(−2))>T2(7778.17 kg∙hm^(−2))>T1(7000.35 kg∙hm^(−2));T4、T3、T2处理分别比T1处理显著增产19.05%、17.46%和11.1%;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T4处理累计全年粮食总产达19469.7 kg∙hm^(−2),超过了吨粮田(15000 kg∙hm^(−2)),产出/投入比达3.76,是华北平原玉米-小麦周年节水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耕作模式。本文揭示了不同耕作施肥播种条件下,小麦产量形成的生长发育特征和增产要素及玉米-小麦周年增产增效特征。建议加快在华北平原示范推广“小麦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宽幅匀播技术”。
    • 侯金星; 高军
    • 摘要: 小麦深松旋耕耙压播种镇压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通过秸秆还田、深松、镇压等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水分蓄积,提高作物根系活力,增加抗旱抗寒能力。笔者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研究基础、优点及关键技术环节,为提高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助力。
    • 梁道满
    • 摘要: 宝泉岭地区近几年来春季气温较低,土壤水分饱和,春季播种后,生长速度较慢。通过秋季深松作业,结合春季深松起垄,散墒释放寒气,提高土壤温度、光照面积和气体交换度是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抢积温、促苗早发的有效措施,作业适时抢早、不损坏秧苗素质是检测玉米深松放寒作业效果的显著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