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部调驱

深部调驱

深部调驱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79199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第二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等;深部调驱的相关文献由120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小凯、张健、李之燕等。

深部调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79199 占比:99.54%

总计:79568篇

深部调驱—发文趋势图

深部调驱

-研究学者

  • 陈小凯
  • 张健
  • 李之燕
  • 刘强
  • 夏燕敏
  • 戴彩丽
  • 易萍
  • 蒲万芬
  • 陈美华
  • 李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柬葳; 彭勃
    • 摘要: 油藏非均质性是制约采收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交联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孔隙结构,深海、深井油藏中高盐、高温等恶劣油藏环境,对微球注入、封堵、深入、耐温、耐盐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述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的调驱机理、制备方法及矿场试验应用的研究进展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交联聚合物微球未来研究的方向。
    • 杨彪强; 肖荣; 屈亚宁; 张金元
    • 摘要: 为解决裂缝发育的非均质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易发生裂缝性水淹的问题。通过调研多种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实际应用情况,发现预交联颗粒凝胶调驱技术在解决该类问题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依据室内实验所得结论:优选预交联凝胶颗粒直径为1~3 mm,采用注入堵剂后焖井三天的措施。施工后注水井水线方向大孔道得到了有效封堵,延10层相对吸水强度降低至41.1%,长2层段相对吸水强度增至58.9%。实验期累计增油381.61 t,阶段投入产出比为1:3。采用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见水时间,提高了油井产能,降低了水处理费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王亚楠; 关明阳; 滕玥
    • 摘要: 为了评价两性离子型聚合物调驱体系在葡北油田中低渗储层的注入性、封堵性以及选择性封堵能力,模拟葡北油田油藏条件,利用单管均质岩心注入实验测定两性离子型聚合物调驱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利用三管均质岩心并联实验测定高-中-低渗各层的分流率。结果表明:该调驱体系在渗透率小于0.1μm^(2)的储层中注入性和流动性较差,在200~500 mD的储层中可实现边调边驱,在非均质性较强储层中的选择性封堵能力较好。
    • 张金元
    • 摘要: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注入水沿裂缝快速突进,层间矛盾突出,产量递减大,稳产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微生物复合调驱技术,通过对内源微生物的筛选,微生物室内调驱实验得出,微生物驱油能提高采收率7.16%,微生物最佳注入浓度为2%。2019年8—10月杏子川采油厂实施微生物复合深部调驱技术措施共11口井,措施前对应油井开井52口,日产液91.65 t,日产油26.33 t,综合含水71.3%。从2019年9月上旬开始,陆续有油井见效,产量稳步上升,至12月上旬,日产液108.6 t,日产油38.91 t,综合含水64.2%。至2020年4月25日,11口注水井对应52口采油井平均日均增油9.15 t,综合含水下降6.2%,阶段累积增油1 351.2 t。按原油税后收入1 900元/t计算,项目产出256.728万元,投入产出比1∶1.71。通过微生物复合深部调驱,以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实现区块的稳产。
    • 摘要: 2020年以来,针对开发矛盾突出的杏河西区,安塞油田技术人员自主绘制油藏单砂体剖面图460幅,并创造性地将吸水、剩余油等资料表征于单砂体剖面图上,摸清了杏河西区块厚油层底部强吸水、孔隙-裂缝型水驱等油藏矛盾的主要特点。2021年8月,依托双向调堵压裂先导试验专项,精准选取10个典型高含水井组开展自适应深部调驱,配套5口高含水、特高含水采油井堵水压裂。
    • 安然; 李凯凯; 陈世栋; 朱向前; 钱雄涛
    • 摘要: 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开发后,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局部多存在低效、无效注水循环,常规堵水调剖剂受注入性能与封堵强度的限制,难以动用油藏深部剩余油。纳米微球具有粒径小、可水化膨胀、易弹性形变等突出优势,能够实现逐级有效封堵。基于纳米微球调驱机理及粒径适配关系研究,结合胡A长4+5低渗透油藏地质条件和当前生产动态,优化出“小粒径、低浓度、长周期”的注入参数并开展矿场试验,通过持续注入,试验区块开发指标明显好转,同时针对裂缝发育井组定向开展单点调剖,更有利于井组产能及采收率的提高,该研究可为同类型油藏纳米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应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 孟令强
    • 摘要: 可动微凝胶深部调驱是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目前其调驱机理还无法利用商业数值模拟软件直接模拟,严重制约了深部调驱油藏方案的快速编制。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可动微凝胶深部调驱机理,将调驱过程划分为生成、运移和封堵三个阶段,然后利用ECL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上述过程进行模拟表征,得到可动微凝胶深部调驱的模拟表征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和可动微凝胶性质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均质性越强,深部调驱效果越好,同时可动微凝胶性质对调驱效果影响较大,需针对具体油藏进行优化。将以上认识应用于南海西部W油田A10井组的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调驱效果,证实了该模拟表征方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为南海西部注水油田深部调驱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经验借鉴。
    • 张运来; 周海燕; 缪飞飞; 梁潇; 许亚南; 张吉磊
    • 摘要: 针对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面临水窜严重、产量递减加大等问题,以渤海Q油田开发为例,利用室内实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新型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胀时间增加,聚合物微球粒径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并趋于稳定,微观形态上,中前期形成均匀分布的网状球形结构,后期分子结构降解形成大规模“团聚”现象;微球体系对于高渗储层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影响封堵率大小为岩心渗透率>微球浓度>溶胀时间;微球体系能够大幅调整层间吸水剖面、实现液流转向和扩大微观驱油效率的作用。利用该方法进行了Q油田微球调驱现场试验,采用“高浓度前置段塞、低浓度主段塞”的组合配方,微球质量浓度为3 000~6 000 mg/L,注入段塞为0.02~0.03 PV。调驱的有效率达到100%,平均井组日增油20 m^(3)/d,含水率下降2.6%,累计增油8.5×10^(4) m^(3),控水增油效果明显。
    • 石祺瑶; 陈明贵; 许康宁; 严亮; 李佳
    • 摘要: 针对20°C超低温油藏环境,本文进行了调剖体系优选。通过室内研究,对适用于20°C低温高含水油藏的聚合物——有机铬凝胶堵剂注入性能、封堵性能以及调驱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C低温条件下,线性聚合物3640C与Cr(Ac)_(3)的弱凝胶体系更适用于低温油藏环境,且可通过调整交联剂的量控制成胶时间,其中0.1(wt)%3640C+0.02(wt)%Cr(Ac)_(3)的弱凝胶体系的注入性和封堵性效果好,填砂管封堵率达到99%以上,注入量为0.2PV时,采收率增幅最高,达到了23.1%。后续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注入方式进行优化,得出凝胶/表面活性剂的复合段塞注入方式,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剂增油16.5%,后续水驱增油8.2%,累计增油24.7%,且注入压差合理。凝胶可以放置在油层深部,实现后续注入水的转向,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
    • 沈焕文; 王治国; 王碧涛; 陈建宏; 郭文娟; 李娟
    • 摘要: 特低渗油藏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后,受储层非均质性及注水长期冲刷形成高渗带影响,注水单向突进愈加突出,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加快,采油速度直线下降,控水稳产难度加大。微球调驱技术具有初始粒径小、吸水膨胀、弹性形变能力,易运移到地层深部,实现逐级深部调驱特点,进而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本文根据油藏开发矛盾结合微球调驱特点,开展PV级微球大剂量深部调驱试验,历经三年多现场试验,试验区年含水上升率由4.5%下降到-2.1%,相比水驱递减采油速度提高0.38%,阶段累计增油1.85×10^(4)t,预测增加可采储量15.71×10^(4)t,采收率提高3.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