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合试验

混合试验

混合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09853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灾害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低温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第26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混合试验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贞、王涛、许国山等。

混合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9853 占比:99.98%

总计:409944篇

混合试验—发文趋势图

混合试验

-研究学者

  • 王贞
  • 王涛
  • 许国山
  • 吴斌
  • 杨格
  • 孟丽岩
  • 田石柱
  • 王燕华
  • 郭迎庆
  • 徐赵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斌; 王贞; 许国山; 杨格; 王涛; 潘天林; 宁西占; 周惠蒙; 王尚长
    • 摘要: 工程结构混合试验,将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在线地联系在一起,可充分发挥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各自的优势,在土木、汽车、航天、通信等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混合试验方法与应用的主要进展,梳理了关键科学与应用问题。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逐步积分算法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加载系统的控制问题、非完整边界条件问题,应用瓶颈主要体现在混合试验通用软件还不够完善。对混合试验研究和现状的分析表明:高效稳定的数值分析方法、在线模型更新技术、加载系统与试件相互作用与控制等科学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不同领域中的工程应用是推动混合试验技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加强混合试验软件的通用性和容错性是降低应用门槛的关键。
    • 李腾飞; 苏明周; 隋龑; 弓欢学; 马磊
    • 摘要: 数值子结构的建模精度和子结构的边界条件模拟是子结构混合试验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这种新型结构试验方法对于空间框架结构的适用性,基于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模型展开研究。首先建立了一套由OpenSees,OpenFresco试验平台以及MTS加载系统组成的混合试验系统。然后分别针对2层、3层和4层3跨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取底层带有偏心支撑的框架部分作为试验子结构,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在OpenSees中进行模拟。在混合试验之前,利用已有单榀试件拟静力试验结果对数值子结构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最后选取El Centro波作为原始输入地震波,针对试验子结构的平动模拟和竖向荷载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空间子结构混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拟静力试验结果的方式,可以为混合试验中数值子结构的建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双作动器水平加载来实现试验子结构的平动,可以有效考虑数值子结构对试验子结构的边界约束;竖向荷载的考虑,可以更真实的模拟试验子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
    • 王涛; 李勐; 孟丽岩; 许国山; 王贞
    • 摘要: 为解决模型更新算法因初始参数选择不当对模型参数识别精度的影响,提出统计容积卡尔曼滤波器的混合试验模型更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容积卡尔曼滤波器算法多次识别模型参数,将统计后的参数识别值样本均值作为最终的识别结果,以弱化算法初始参数选择对参数识别结果的影响。应用统计容积卡尔曼滤波器对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模型进行在线参数识别,分析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统计容积卡尔曼滤波器的识别精度;针对两层带有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进行混合试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统计容积卡尔曼滤波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精度及鲁棒性。
    • 郭玉荣; 叶哲谦
    • 摘要: 离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对构件拟静力数据进行恢复力模型参数识别,并更新数值子结构中相应构件的模型参数来提高混合试验精度,但该方法尚缺少真实试验的验证。本文基于课题组开展的足尺RC柱拟静力试验,取恢复力模型为集中塑性铰Ibarra-Medina-Krawinkler(IMK)模型,进行框架结构离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物理子结构取为RC足尺柱时,离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能获得接近于真实试验情况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IMK经验公式,将真实试验模型参数识别值按轴压比进行对照修正,应用于不同层数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模拟,实现了试验数据的重复利用。
    • 孟丽岩; 周天楠; 王涛
    • 摘要: 为解决复杂结构模型更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泛化神经网络算法的混合试验方法。通过建立具有不同参数值的试验子结构位移和恢复力的训练集,采用接续训练方式在线训练神经网络,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应用于结构混合试验中,在线预测数值子结构的恢复力,对两自由度非线性结构的混合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该混合试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泛化神经网络算法的混合试验方法具有更好的滞回曲线拟合效果,计算耗时减小了10.4%。
    • 郭玉荣; 朱钊利
    • 摘要: 以往的建筑结构混合试验方法大多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或多维加载仅应用于验证性的简单结构案例,为拓展混合试验方法的应用,文中研发一种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及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混合试验方法,并结合大型多功能加载设备MUST编制相应的混合试验程序。该方法对框架结构的振动模型建模时,结构水平振动采用串联质点系模型,竖向振动采用串并联质点系模型。结合设备的加载能力,对试验子结构边界条件进行合理简化并忽略节点的转动自由度。采用Matlab编写整体框架结构运动方程求解模块,连接OpenSees求解数值子结构的恢复力,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结构混合试验程序。对一榀七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虚拟混合试验和单独用OpenSees进行整体结构时程分析,线弹性和弹塑性假定下的内力和位移结果对比及误差分析表明文中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孟丽岩; 刘媛; 王涛
    • 摘要: 为检验隔震桥梁结构抗震性能,以三跨隔震连续桥为对象进行模型更新混合试验数值模拟,通过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隔震桥梁数值模型,给出模型更新在OpenSees软件中的实现方法,采用AUPF算法在线识别并更新数值子结构中隔震支座模型参数,得到三种场地类别地震激励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桥梁的墩顶位移、支座位移、墩底剪力以及墩顶加速度的误差。结果表明,采用AUPF算法的模型更新混合模拟结果与结构真实地震反应吻合良好,Cape Mendocino地震激励下墩顶加速度的相对均方根误差最大,小于2.5%,验证了隔震桥梁模型更新混合试验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朱国章; 黄洪荣; 王珊
    • 摘要: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深入,乘员舒适性是除安全性外另一个关注重点.然而,现有研究多以传统汽车舒适性为对象,未充分考虑自动驾驶中驾驶员由于操纵权丧失而表现出的乘坐舒适性的新特征.除平顺性外,自动驾驶汽车的乘员舒适性还受平衡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影响.前者由车辆行驶行为引发,后者由外部环境引发.本文设计换道工况下以平衡觉和视觉刺激强度为变量的3×3双因素混合试验,探究其对自动驾驶乘员舒适性的影响规律.通过问卷和访谈获得受试者的舒适性主观评价,利用皮肤电水平验证了主观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乘员舒适性受平衡觉和视觉因素的共同影响;(2)随着环境视觉危险程度增大,乘员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平衡觉刺激向视觉刺激转变,乘员倾向于牺牲一定程度的体感舒适性以换取视觉舒适性.
    • 梅竹; 胡皓; 戴靠山; 刘洋
    • 摘要: 随着我国对绿色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风力发电场的建设逐渐向我国地震多发区扩张,风力发电塔面临着地震的严峻考验。地震荷载与常规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风电塔性能正在成为设计中的重要参考标准。水平轴、三叶片风电塔是最为常见的风电塔类型,属于自振周期较长的高柔结构,对低频成分突出的长周期地震动比较敏感。因此,本文针对运转状态风力发电塔在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选择一座1.5 MW在役风电塔为原型结构,基于ABAQUS平台建立其壳单元模型,选择典型长周期地震动记录,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对风电塔停机状态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估计。基于Kaimal谱生成脉动风荷载,对地震-风耦合作用下的风电塔架动力响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对风电塔塔顶位移放大作用明显,可超过风荷载成为控制荷载。为解决风电塔试验模型缩尺比较小与复杂荷载模拟问题,开发了混合试验的软件平台。通过混合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与ABAQUS模型分析结果的对比,实现了风-震作用下风电塔混合试验的数值仿真验证。
    • 李腾飞; 苏明周; 隋龑; 赵坤; 张琦; 王路路
    • 摘要: 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结合了高强钢承载力高和偏心支撑耗能能力强的优势。为进一步研究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一个3层3跨的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为原型,采用子结构混合试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选取原型结构中底层带有偏心支撑的框架部分作为试验子结构,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在OpenSees中进行模拟,从而建立了试验所需的子结构混合试验模型。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混合试验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混合模型的主要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混合试验模型的试验结果与整体结构数值模型的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试验子结构的塑性变形主要产生在消能梁段的腹板位置,而框架的梁柱和支撑保持在弹性范围内,符合结构多道抗震设防的思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