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流派

中医流派

中医流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一般理论、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2383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河北中医、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全国第五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等;中医流派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贺成功、陈仁寿、欧阳八四等。

中医流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12383 占比:98.58%

总计:12562篇

中医流派—发文趋势图

中医流派

-研究学者

  • 贺成功
  • 陈仁寿
  • 欧阳八四
  • 冯磊
  • 张永鹏
  • 罗颂平
  • 郭珈宜
  • 郭艳幸
  • 何清湖
  • 傅晓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瑞华; 蔡少杭(指导); 陈晖; 刘雪娜
    • 摘要: 简述漳州巫百康心病科学术流派形成的地域环境,分析流派学术思想:疑难顽疾,治从痰瘀,贵在养正达邪;遥承易水,精通脏腑辨证;内外同治,独树一帜;寓医于食,相得益彰;内外兼修,形神俱养。巫老学术思想鲜明,治疗技术独特,制定流派专科优势病种,开展中药香囊、药枕方、浴足方等中医外治法,制定个体化健康运动处方,临床疗效显著,形成独具一格流派特色,同时介绍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流派的不足。
    • 肖诏玮; 马榕花; 赵伟强
    • 摘要: 1流派传承史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享盛名二百余年。陈氏祖籍河南,其祖少邱迁漳州再移福州,长子仕渤,次子仕甡以医见业,分别悬壶于宿月埕、桂枝里医寓。仕甡传子丽水(字德魁),医声渐著。再传刚济(字远帆)医誉鹊起,刚济擅治男、妇科疑难疾患,尤精儿科望色聆音,断证准确,活人甚众,且不计其酬,人常以东汉末年董奉治病典故,赞其"杏林春暖"。福州知府周莲之子,罹患沉疴.
    • 王鑫; 黄敏; 尹浩; 唐晓龙; 周轶群; 汤海林; 谢佳东; 骆建平; 金庆江
    • 摘要: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近20年中医流派研究领域的概况、热点和研究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1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录的中医流派研究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核心作者、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中医流派研究文献1086篇。近20年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递增趋势,其中2001-2005年处于起步期,2006-2009年逐步增长,2010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以姜德友、王庆其、张京春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及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中医流派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等资助项目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近年突现关键词有“龙江医派”“旴江医学”“旴江喉科流派”“浙派中医”等。结论中医流派研究领域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是学术特色总结、学术思想整理、临床各科应用等方面,各流派间相互学术影响、流派知识的信息化及流派人才培养等方面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及趋势。
    • 杨嘉; 彭润芯; 黄鹏; 徐福平
    • 摘要: 孟河费氏流派盛于明末清初,是中医近代继承和发展的骨干力量,其治疗虚劳、杂病的理法方药为后世各家所推崇,尤其对于杂病兼有湿证的诊治富有特色。该文通过文献整理,归纳研究与费氏流派具有传承关系的7位医家:费伯雄、费绳甫、徐迪华、屠揆先、徐相任、邹云翔、邹燕勤。各位医家在外感、内伤杂病的诊治中,均认为“湿”乃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在治法上则别具特色,分别表现在固护中气、健脾化湿,肝脾同治、治湿护阴,回阳固脱、祛寒燥湿,从肾论治、利水除湿等方法上。笔者进而从其治湿的背景、学术思想和治法方药等方面,剖析得到孟河费氏流派治疗湿证的临床经验特色,梳理流派学术思想继承与发展的轨迹。
    • 唐伟华; 骆融; 骆春
    • 摘要: 介绍海派中医骆氏妇科用滋补肝肾、调养冲任的方法治疗月经过少的经验。骆氏妇科认为,因各种病因所致的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是月经过少的基本病机,骆氏三子调冲汤功能滋养肝肾、养血调冲,方证相应,是治疗本病的有效经验方剂。
    • 尤晓欣; 苏肇家(指导); 裴建(指导)
    • 摘要: 陆氏针灸是由陆瘦燕和朱汝功两位老先生共同创立的。作为我国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陆氏针灸具有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特色。苏肇家师从陆瘦燕先生,继承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陆氏针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 盛平卫; 杨坚; 吴仕旺; 诸婧; 俞卫丽; 顾敏婕
    • 摘要: 在漫长的中医外科发展史中,枫泾中医外科只是这浩瀚历史长河中一颗忽明忽暗的小行星。百年传承,枫泾中医外科留下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用“托消”法治疗慢性肿疡病,带状疱疹从“风毒蕴表”论治,皮肤病论治重视“风邪致病”,外科病论治尤重脾胃等。同时,枫泾中医外科有近40种外用制剂传承下来,尤其是复方长皮膏对于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的困境。
    • 吴以岭; 李红蓉
    • 摘要: 燕赵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发展燕赵医学是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发展燕赵医学既要进行理论学术思想挖掘整理,又要进行处方特色制剂的开发,取得专题突破性成果,推动中医药走向全球,形成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新高峰。
    • 申菲菲; 张辉; 金凌
    • 摘要: 基于大历史观理论分析认为地域环境基础和文化历史条件是影响中医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扬州地区8个中医流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学术思想特征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梳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演化,发现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扬州地区中医流派具有较明显的“门”派现象,传承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进而重点研究5个获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流派的知识及技术代际转移情况,为中医流派更好地传承创新提供参考建议。
    • 刘俊俊; 刘南萍; 王少明
    • 摘要: 目的:探究散结化痰缩腺方联用外治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服孟鲁司特钠)、中药内治组(内服散结化痰缩腺方)、内外合治组(内服散结化痰缩腺方+穴位按摩),每组各30例,疗程为2月。结果:疾病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内外合治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内治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积分(鼻塞程度、打鼾程度、张口呼吸、睡眠质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内外合治组、中医内治组各主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组次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鼻流涕、腺样体面容方面,内外合治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盗汗自汗、感冒次数、中耳炎次数方面,内外合治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鼻流涕方面,中医内治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盗汗自汗、感冒次数方面,中医内治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腺样体面容方面,内外合治组优于中医内治组(P<0.05)。腺样体大小与症状总积分正相关(P<0.05),症状总积分与生活质量总积分均正相关(P<0.05)。结论:散结化痰缩腺方结合穴位按摩操内外合治能提高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西药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