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点格局分析

点格局分析

点格局分析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2358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等;点格局分析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新晓、毕润成、岳永杰等。

点格局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2358 占比:99.94%

总计:262513篇

点格局分析—发文趋势图

点格局分析

-研究学者

  • 余新晓
  • 毕润成
  • 岳永杰
  • 张金屯
  • 张钦弟
  • 江明喜
  • 周赛霞
  • 方江平
  • 苗艳明
  • 任毅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鹏; 彭智奇; 朱弘; 朱淑霞; 董京京; 翟飞飞; 钟育谦; 郑爱春; 王贤荣; 伊贤贵
    • 摘要: 以南京老山1 hm 2样地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成对g(r)函数,选择完全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与先决条件零模型,分析秤锤树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从空间格局角度来深入认识其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形成该格局可能存在的机制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秤锤树天然种群中小径个体数量占优,属于增长型种群。(2)种内空间分布研究中,基于完全随机模型分析,秤锤树种群在尺度0~26 m时为聚集分布,尺度29~30 m时为均匀分布;基于异质泊松模型分析,秤锤树种群在0~23 m时为聚集分布,尺度27~30 m时为均匀分布。秤锤树空间分布表现为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变化。(3)主要种间关联性研究中,秤锤树与朴树(Celtis sinensis)的种间关联性表现为小尺度下负关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变为正关联。秤锤树与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秤锤树与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的种间关联性大致相同,基本为大尺度下正关联,偶尔出现负关联和无关联。上述结果表明,秤锤树种群更新状况良好,种群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其主要受种间竞争、扩散限制与密度制约的影响。基于种群现状开展就地保护与适当干扰其生存群落,是濒危物种秤锤树的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 赵家豪; 叶钰倩; 孙晓丹; 兰文军; 方毅; 陈斌; 关庆伟
    • 摘要: 明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80年生的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的种群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对南方铁杉种群的就地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保护区内6.4 hm;动态监测固定样地的南方铁杉种群数据,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采用了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未来预测;同时,运用点格局分析Ripley′s K函数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判断不同生长阶段的南方铁杉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各龄级间的数量变化动态关系显示该种群在当前阶段呈增长型,但是种群的天然更新能力较差;(2)南方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I型,种群个体在进入生理死亡阶段后产生一定的波动;(3)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随龄级增加而逐渐下降,累积死亡率逐渐递增;死亡密度整体偏低,在第1-2龄级较高,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危险率曲线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4)在经过不同龄级的时间后,南方铁杉幼龄树数量降低,中龄树和老龄树数量持平或增加;在未来的演替过程中,南方铁杉幼龄树的不足导致个体数出现波动;(5)总体上,南方铁杉幼龄树和中龄树在样地中主要呈聚集分布。老龄树在0-80 m的尺度下呈随机分布。种群所有个体g(r)值趋势与幼龄树类似,皆呈聚集分布。综上,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南方铁杉以维持其种群数量,则需采取除灌、清理病腐木等良性干扰措施以改善林内南方铁杉幼苗生长环境,为该地区的南方铁杉种群续存创造有利的生境条件。
    • 温智峰; 魏识广; 李林; 叶万辉; 练琚愉
    • 摘要: 为探讨中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在科、属、种不同分类水平上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的共性规律及其成因,加深对中国南亚热带区域群落生态学特性的了解。选取中国南亚热带区域4个不同纬度样地中个体数量排名前3的优势科为研究对象(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1 cm),采用L(t)方程统计科、属、种空间分布格局,并以空间聚集程度指标L10比较各样地科、属、种水平的聚集程度,采用L12(t)方程分析各样地科、属、种间个体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在科、属、种3个分类水平上的最主要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各样地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聚集分布比例随纬度梯度变化未表现出明显规律,但均表现出分布格局的尺度依赖性,即随着空间尺度增大,聚集分布比例下降,随机分布比例上升这一共性规律。(2)各样地空间聚集程度L10均表现出随科→属→种分类水平细化而增大的规律。(3)独立不相关为各样地不同分类水平空间关联的最主要类型;独立不相关所占比例在科、属、种3个水平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但在物种水平,各样地3类亲缘远近的独立不相关占各类种间关联比例表现出同科同属占比>不同科不同属占比>同科不同属占比这一共性规律。(4)亲缘个体在种、属水平表现出独立不相关占比随纬度从高到低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科水平统计数据未能体现此规律。综上,植物分类水平的细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空间聚集程度,亲缘关系越近的个体越趋向于聚集分布;不同分类水平上亲缘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真实地反映不同亲缘关系远近群体对生境的适应性及资源利用特点,亲缘关系是影响群落中物种共存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 邢云飞; 施建军; 德科加; 王伟; 王晓丽; 唐俊伟; 李思瑶
    • 摘要: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反映植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还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植物利用资源的现状和生存能力。本研究以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为研究对象,按株丛斑块面积将矮生嵩草分为小斑块级株丛(0~30 cm^(2))、中斑块级株丛(30~80 cm^(2))和大斑块级株丛(>80 cm^(2))3个株丛级,采用点格局分析的g函数统计方法,分析了矮生嵩草各级株丛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矮生嵩草种群中小斑块级株丛占比高于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占比,种群中幼苗充足,正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矮生嵩草小斑块、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所有株丛斑块的聚集程度减弱,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小斑块与中斑块、大斑块的矮生嵩草株丛在小尺度内表现为正关联。斑块聚集分布和相互共存是矮生嵩草的一种生存策略。
    • 赵广东; 熊凯; 许格希; 马凡强; 杨洪国; 刘顺; 史作民; 陈健; 张运
    • 摘要: 基于2019年9月完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9.6 hm^(2)动态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与糙皮桦(Betula utilis)的径级结构,并运用O-ring统计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和g_(12)(r),研究了两个优势种的空间格局及其种内、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与糙皮桦径级分布连续,均呈倒“J”型。岷江冷杉与糙皮桦的不同径级个体主要呈现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的趋势。岷江冷杉的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以及大树对中树的种内相关性在所有空间尺度上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变化。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岷江冷杉的大树对幼树、大树和小树由无显著相关(P>0.05)逐渐向显著正相关(P0.05)变化。岷江冷杉大树对糙皮桦所有径级个体的种间相关性主要呈现由为显著负相关(P0.05)变化,糙皮桦大径级个体对所有径级的岷江冷杉主要呈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岷江冷杉和糙皮桦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随径级、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 张宇; 魏曦; 梁文俊; 刘子琦; 李福明; 赵怡; 冯泳翰
    • 摘要: [目的]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下天然更新现状,探究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不同林隙下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密度、生长现状及林隙下幼苗幼树空间分布,应用K2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了解林隙下幼苗幼树的空间格局。[结果](1)华北落叶松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随林隙面积的升高呈现正显著影响(P<0.05)。林隙大小对幼苗幼树生长指标(基径、高度、年龄)的影响最显著,最大均值多出现在林隙等级Ⅰ(20~50 m^(2)),幼苗幼树密度最大均值分别出现在林隙等级Ⅱ(50~100 m^(2))和Ⅲ(100~150 m^(2))中。(2)幼苗幼树大部分分布在树冠投影区及冠空隙边缘,且有逐渐向林隙中心生长的趋势。(3)华北落叶松林样地林隙内更新苗大部分呈现聚集分布且发生在小尺度上,小部分呈现均匀分布。[结论]林隙大小对华北落叶松更新有显著影响,林隙等级Ⅰ(20~50 m^(2))有助于幼苗的建立和萌发,随着平均胸径的增大,为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减少更新苗之间的竞争、扩展更多生态位空间,后期可通过人为干扰扩大林隙面积至等级Ⅱ(50~100 m^(2)),促进幼苗的存活及幼树的生长。
    • 程天亮; 王新平; 马雄忠; 潘颜霞
    • 摘要: 干旱区灌丛植被空间格局受多种物理和生态过程影响,能够指示生态系统的状态。研究通过量化灌丛斑块大小的空间分布来评估阿拉善高原东南部覆沙荒漠植被生态系统的状态,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灌木种群的相互关系,以阐明不同灌木种在斑块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并结合土壤条件及下垫面粗糙度等指标验证评估的准确性,探讨灌丛空间格局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样方2灌丛斑块大小符合截尾幂律分布,其他样方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前者的空间结构及生境条件均优于后者,说明植被空间格局可以准确表征生态系统状态。在局地尺度上灌木种内和种间呈现不同的相互关系,以竞争关系为主导是导致斑块破碎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小灌木(如猫头刺)的种内互利关系有利于促进多样化斑块形态的形成,而大灌木(如沙冬青和蒙古扁桃)种间的互利作用则有利于形成异质性更强的复杂空间格局。基于灌丛斑块的空间格局评估生态系统状态,可为保护和恢复生态脆弱区受损植被提供重要的借鉴。
    • 黄迪; 任毅华; 杨守志
    • 摘要: 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与环境及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研究森林群落与环境及物种间生态关系的重要手段。以藏东南察隅县车因沟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的径级结构,运用时间序列法对各乔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采用点格局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群落中乔木树种主要为察隅冷杉、华山松、糙皮桦等3种,且各种群数量在径级上的分布总体呈现为小径级数量偏多,之后随径级的增大,种群数量呈无规律波动,说明该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2)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群落中察隅冷杉、华山松与糙皮桦种群各龄级数量在未来2,4,6个龄级时间总体呈增加趋势,据调查,该区域种群幼苗虽多,但更新不足,而时间序列预测无法考虑这一生态过程;3)各种群小树均以聚集分布为主,而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则表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4)大树整体与小树整体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及各种群大树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因样地不同呈现多样化,主要分为不相关与负相关两种。
    • 朱文婷; 刘海坤; 何睿; 于东悦; 夏鹰; 党海山
    • 摘要: 为探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在急尖长苞冷杉纯林中设置1个1 hm2的固定样地,记录样地内所有高度>2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年龄、胸径、冠幅和坐标等指标。根据径级分布分析种群的径级结构,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的径级分布为倒"J"型,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良好。(2)成树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尺度上都呈随机分布;幼树在1891年之后的各个时期在小尺度(2 m)上呈聚集分布,1981-2012年在1-41 m尺度上陆续出现聚集分布;幼苗在1861-1920年在小尺度(1-2 m)上呈聚集分布,1951-1980年出现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最大(1-35 m、41 m和48 m)。(3)在不同时期中,不同年龄组树木之间几乎都呈正关联或无关联;成树和幼树随时间推移从无关联到在各个尺度上陆续出现正关联的变化;成树和幼苗随时间呈无关联、中大尺度(32-35 m、44 m和49 m)正关联和无关联的变化;幼苗和幼树呈现从无关联转变为小尺度(8 m)正关联和小、中尺度(1-30 m)正关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成树在小尺度上对幼龄树存在一定的抑制,但在较大尺度是促进的。1951-1980年样地中的幼苗数量大量增加,随后30年幼树的数量因幼苗长大也有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竞争。但总体来看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具有种内促进作用。
    • 康佳鹏; 韩路
    • 摘要: [目的]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有利于阐明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物种共存机制,对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探究荒漠河岸林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关联性,2017年在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设置1 hm2典型样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的K函数、L函数)对灰胡杨、柽柳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仅有9科11属11种,灰胡杨种群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柽柳呈倒金字塔型,两者均为衰退型种群.2)灰胡杨与柽柳种群有极强的尺度依赖性,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减弱,逐渐趋于随机分布.3)灰胡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负关联性随径级增大,种内竞争逐渐增强.研究尺度内灰胡杨幼树、小树、中树与柽柳幼苗,柽柳成株与灰胡杨幼苗空间上呈相互排斥,影响群落更新与发展.4)灰胡杨死树与其幼龄、大龄个体及柽柳成株在空间上呈相互排斥,而与柽柳幼苗互不干扰.高盐生境与激烈的种间、种内竞争不利于荒漠河岸物种生长发育、更新及群落稳定.[结论]荒漠河岸林灰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格局受个体径级与空间尺度影响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而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为负关联,且个体差异越大负关联性越强.分析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得知,物种竞争、环境筛选是荒漠河岸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动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