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关联性

空间关联性

空间关联性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28568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华东经济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等;空间关联性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成章、余树全、高梅香等。

空间关联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8568 占比:99.97%

总计:528715篇

空间关联性—发文趋势图

空间关联性

-研究学者

  • 赵成章
  • 余树全
  • 高梅香
  • 高福元
  • 丁易
  • 吴文娟
  • 张雪萍
  • 杨秀清
  • 王庆成
  • 董灵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佩娜(文/图); 王树声; 李小龙; 李爽
    • 摘要: 1.何谓“借景成境”中国本土规划设计强调“巧于因借”,注重吸纳外部环境中的优质风景资源,营造内外环境融合互动、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格局,实现延展空间层次、强化景观秩序、深化场所体验、提振人居意境的多维目标。由此累代形成“借景成境”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亦有“得景在借”“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作为一种巧借外景塑造空间意境的风景营造观,“借景成境”贵在将内与外融合为一,通过巧妙的空间关联性设计,将原本孤立的外部山水人文景观融入场地内部空间创作中,借“局外之力”成就“局内之功”,同时赋予内外环境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艺术感、秩序感与生命力。
    • 陈玉兰; 焦菊英; 田红卫; 徐倩; 冯兰茜; 王楠; 白雷超; 杨雪
    • 摘要: 植被对改善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关键作用,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可为新时代黄土高原植被高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2000—2017年年均植被NDVI为研究对象,选取气候要素、地形因素、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因子,运用GIS和地理探测器技术手段,在剔除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栅格的基础上,研究黄土高原年均NDVI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2000—2017年黄土高原年均NDVI值在0.016—0.72之间,呈地带性分布,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升高,大于0.3的区域占50.23%;2000—2017年黄土高原年均植被NDVI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且在不同植被区、地貌区、土壤区和气候区中,NDVI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具有差异性。年均降雨量对NDVI空间分布具有强解释力,是黄土高原85.20%的区域植被生长的主要制约因子;约12.01%的区域主要受土壤类型影响,为中等解释力,其余区域的植被生长主要受年均气温,日照时数或海拔影响。建议综合考虑不同环境条件下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影响因子的空间关联性,明确不同区域中植被NDVI的环境制约因子,以制约因子定植,在防止土壤干燥化、贫瘠化的前提下,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以期促进黄土高原植被建设高质量发展。
    • 王子纯; 李耀翔; 孟永斌; 王晨
    • 摘要: 【目的】间伐改变林分环境,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12 a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种不同强度(16.7%、25.5%、34.4%、49.6%、59.9%)间伐12 a后林木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与49.6%间伐强度的落叶松径级呈正态分布,而16.7%、25.5%和59.9%间伐强度使径级分布曲线偏离正态性。49.6%与59.9%间伐强度样地的白桦径级分布曲线明显右移,且径级频率分布更均匀。2)对照样地中,全林分及各树种在0~4 m尺度呈积聚现象。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全林分及各树种的聚集强度均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间伐强度为49.6%样地的0~20 m尺度无聚集分布现象,此时各尺度均为随机分布,竞争压力较小。3)对照、16.7%及34.4%间伐强度样地的小径级落叶松与中径级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存在生态位上的竞争,群落结构不稳定。而25.5%、49.6%、59.9%间伐强度样地的中小径级落叶松之间主要表现为不相关。所有样地的中、大径级落叶松主要表现为不相关。4)落叶松与白桦的种间关联性以不相关为主,这是两树种在此稳定生存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49.6%间伐强度可使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分结构优化,减少种内及种间竞争,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理论支撑。
    • 摘要: 《城市规划》 01/2022山地城市社区儿童活动行为与空间关联性研究——以重庆渝中区上大田湾社区为例选取典型实证案例,基于真实的在地性观察,采用叠加分析与行为场景分析方法,从社区整体与典型节点两个层面,深入探析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宜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更新思路。
    • 姜广坤; 裴洲奇
    • 摘要: 由于当前已有模型未能对加权复杂网络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导致网络聚类结果和聚类质量不理想,聚类实际运行时间上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加权复杂网络聚类模型,通过法向张量投票技术组建投影时的局部坐标系,获取网络编码局部几何结构,利用邻居节点间感知数据的空间关联性过滤噪声数据,同时使用坐标更新算法调整噪声点位置,实现复杂网络数据去噪。加权复杂网络将数据从输入空间非线性映射到特征空间,获取网络的特征向量,同时使用谱聚类算法构建加权复杂网络聚类模型,通过随机梯度下降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实现网络聚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获取高精度的聚类结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聚类实际运行时间,提升聚类质量。
    • 金亚宁; 管增艳; 石松林; 许倩; 贾龙玉; 曹吉鑫; 陈圣宾; 李景吉; 王国严; 彭培好
    • 摘要: 【目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以揭示人工林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规律。【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置12块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Ripley’s L(t)函数和双变量Ripley’s L12(t)函数分别分析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①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林群落内川西云杉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群落物种数逐渐增加;②人工林群落中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天然林内活立木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③人工林中川西云杉与其他阔叶树种无空间关联性,而天然林群落内主要树种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呈不相关,在大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结论】经过50 a人工恢复后,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在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恢复进程较慢。建议采取适当间伐与种植天然林优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造人工林结构,从而加快人工林向天然林群落演替进程。
    • 霍雯蓉; 许峰; 王文荟; 尹述政; 黄运新
    • 摘要: 为了解武汉市重点湖泊水质状况及其与污染源的空间关联性,通过对武汉城区6个重点湖泊水质进行采样调查,运用遥感解译提取各湖泊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利用排污系数法和SCS模型计算了不同污染源的污染负荷,分析了武汉城区湖泊水质的时空差异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污染源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指标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含量在春、秋两季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季湖泊水质较秋季好,春、秋两季湖泊水质指标氨氮(NH_(3)-N)和COD_(Cr)含量以及秋季湖泊水质指标总氮(TN)和COD_(Mn)含量在武汉主城区与近城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污染源对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污染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城市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湖泊中TN和NH_(3)-N含量与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816,湖泊中COD_(Cr)含量与植被用地面积占比的相关系数为-0.658,显示武汉城区湖泊水质与周边建设用地和植被用地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表明武汉主城区与近城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可对城市湖泊水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 杜佳娟; 马琼; 吴秋屹; 姚心雨; 何丽娟
    • 摘要: 以2019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自然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方法,选取相对应指标进行计算,探讨各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并运用Geoda软件,对各地区间资源环境绩效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新疆北部区域资源环境绩效相对较高,其次是南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针对东部地区提出,应重点解决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问题。因此,政府应从政策入手,因地制宜,依据新疆三大地区不同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禀赋,切实把“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提高新疆整体资源环境绩效水平。
    • 刘卓涛; 钟义; 王晓娟; 李谦; 周厚熊; 施小刚; 李兆元
    • 摘要: 利用2017—2018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数据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探讨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群落环境。结果发现:监测到的35个物种属于2个空间关联网络,其中,川金丝猴处于海拔较低、由20个物种构成的网络中。结合文献,分析认为:(1)川金丝猴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之间存在互利关系,这可能源于它们的活动对生境形成的改变有利于对方的活动。(2)现有生态学资料尚无法解释川金丝猴与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川金丝猴与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之间的偏利关系,二者有待进一步观察。(3)川金丝猴与小熊猫(Ailurus fulgens)之间的偏利关系可能是小熊猫活动改变的生境有利于川金丝猴生存。(4)川金丝猴与水鹿(Rusa unicolor)、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豪猪(Hystrix brachyura)间存在对称空间关联,它们存在资源竞争的同时具有适度的生态位分离。(5)川金丝猴不仅从群落中受益,还对群落维持有重要贡献。
    • 李喆; 陈圣宾; 陈芝阳
    • 摘要: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具有不同的影响。目前关于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双变量空间相关性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尺度效应探讨。以成都市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方法获取研究区2010—2021年间冬夏两季共6期遥感影像的地表温度、NDBI、NDVI和NDWI数据,运用半变异函数识别其在不同年份下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尺度,并结合Moran’s I值分析地表温度与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空间相关性,试图揭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的空间尺度依赖规律,及其空间变异特点,为合理规划与建设城市蓝绿系统,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参考。研究发现,(1)研究区在冬夏两季均表现出明显的热岛效应,NDBI、NDWI值均表现为中心高四周低,NDVI值表现为中心低四周高。(2)LST、NDBI、NDVI、NDWI的单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300 m尺度范围内自相关性尺度效应变化明显,300—600 m尺度范围内自相关性尺度效应减弱。夏季的LST单变量空间自相关性最强,NDVI与NDWI整体上表现出夏季自相关性尺度大于冬季。(3)LST与各地表参数间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尺度均在300 m左右,300 m尺度范围内,尺度效应明显,整体表现为夏季的相关性大于冬季。(4)LST与3种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密切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LST与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空间相关性的尺度效应具有推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