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龄级

龄级

龄级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科学学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朗乡现场学术讨论会等;龄级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允菲、毕润成、焦德志等。

龄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95.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98%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2.97%

总计:101篇

龄级—发文趋势图

龄级

-研究学者

  • 杨允菲
  • 毕润成
  • 焦德志
  • 万玉梅
  • 何艳华
  • 刘子阳
  • 刘济明
  • 刘涛
  • 刘玉芹
  • 刘茂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阳
    • 摘要: 为提高柞树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河北省柞树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对该林分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Ⅰ龄级柞树树高影响最大的立地因子是海拔,Ⅱ龄级是土层厚度,Ⅲ龄级是坡位,Ⅳ龄是土层厚度;对Ⅰ、Ⅱ龄级柞树胸径影响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坡位,Ⅲ龄级是地貌,Ⅳ龄级是土层厚度。随着林龄的增加,柞树生长受到土层厚度的影响逐步增大。
    • 沈杨阳; 白彦峰; 靳云铎; 刘园园; 赵聪颖; 刘超; 厉月桥; 刘儒; 姜春前; 张卓文; 王永健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对各龄级杉木林土壤养分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为南方杉木纯林营造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分宜不同龄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处理,研究其在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有机碳(SOC)、氮(N)、磷(P)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生物量氮(MBN)、生物量磷(MBP)的影响。【结果】无论添加何种凋落物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但添加不同类型凋落物的提升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和近熟林协同效应表现最优,相较于对照组其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全磷分别提升36.8%及69.1%,同时混合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也表现较好,相较于对照组土壤全氮提升了40.4%,阔叶树种凋落物添加组与幼龄林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N︰P,表明阔叶树种凋落物的输入显著改善了林地土壤中的养分比例。混合凋落物添加组处理的幼龄林土壤显著提高了MBN及MBP(分别提升了23.4%和23.9%),在近熟林中显著提升土壤MBN(提升了12.9%),而在幼龄林中显著降低了土壤MBN/MBP,微生物磷限制的情况得到缓解。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紧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及微生物量磷均与土壤中有效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碳氮磷计量比呈负相关。【结论】在杉木人工林中可以通过引种阔叶树种方式来改善地力。在杉木纯林中引种阔叶树种或营造混交林,不仅能增加杉木林地凋落物量,还能输入阔叶树种凋落物,使林地表层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进一步加快土壤碳氮磷循环。
    • 孔凡利; 钟清平; 余林; 况小宝; 黄思远; 卢玉生; 李怡; 高芳
    • 摘要: 以江西瑞金林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龄级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龄级毛竹生长特性的差异影响其生物量分配,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表现为竹秆(56.91%)>竹蔸(15.96%)>竹根(10.48%)>竹枝(9.53%)>竹叶(7.12%)。毛竹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及其与胸径和秆高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立竹胸径和高度的各龄级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
    •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 摘要: [目的]分析立地类型与龄级对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化学计量随非生物环境的协同变化规律,并从养分管理角度筛选最佳立地类型.[方法]遵循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立地分类原则,首先依据地貌将四川省杉木人工林54个标准样地划分为丘陵和山地2个立地类型区,再根据土壤类型各划分出黄壤和紫色土共计4个立地类型组,其中山地区的2个立地类型组还需根据坡向各划分出阴坡和阳坡共4个立地类型亚组,最后依据坡位、海拔与小地形等划分为19个立地类型;根据龄级判断标准,将54个杉木人工林样地林分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采集各样地杉木叶片并测算C、N、P含量与C∶N、C∶P、N∶P,分析其对立地类型和龄级变化的响应,并对各样地杉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与13个环境因子(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土层厚度、pH值、土壤容重、土壤全C、土壤全N、土壤全P、土壤全K)和龄级的关系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四川省杉木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比值均受立地类型与龄级的显著影响.杉木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平均值在丘陵区分别为527.61,9.86,1.06 g/kg和53.62,498.78,9.32,在山地区分别为544.78,9.51,1.03 g/kg和57.35,527.00,9.20.与N、P含量相反,杉木叶片C含量和C∶N、C∶P均为山地区显著高于丘陵区,2种立地类型区中均为黄壤组显著高于紫色土组,山地区各立地类型组中均为阴坡亚组高于阳坡亚组,且在丘陵坡下部和山地1000~1400m海拔沟槽中较高.随龄级增加,杉木叶片C含量及C∶N、C∶P、N∶P均先降后升,在近熟林有拐点,N、P含量变化趋势反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13个环境因子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是与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坡向、海拔、小地形等相关性较好.[结论]在山地黄壤阴坡1000~1400m沟槽及丘陵黄壤坡下部杉木叶片有较高的C积累与N、P利用效率,宜施N肥或引入固氮植物以缓解四川省杉木人工林的N限制状况.
    • 张梦蝶; 钱路兵; 泽桑梓; 杨斌; 李宗波
    • 摘要: [目的]探究一种能准确反映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发育状况的化学分类指标,以便提高虫害预测预报精度及害虫综合管理能力.[方法]基于形态指标,包括头壳宽、体长、上颚长与宽划分龄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虫的正己烷浸提液进行检测,结合谱库检索、科瓦特指数、C8-C40烷烃混合标品等确定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用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进行成分分析,并对比龄级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云南切梢小蠹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由正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烯烃3类19种化合物组成,正链烷烃以正二十五烷为代表,占比55.02%±8.20%;支链烷烃以13-甲基-二十九烷含量最高,占整个支链烷烃94.04%±14.02%;烯烃类以1,21-二十二烷二烯为主,占比63.03%±0.39%.随幼虫龄数增加,碳数、碳链长度和种类均明显增加,含量呈指数级递增(y=e0.0865x-0.629,R=0.911),其中1龄幼虫有8种,含量为每虫2.32 ng±0.59 ng;2龄幼虫有8种,含量为每虫44.40 ng±11.46 ng;3龄幼虫有17种,含量为每虫280.75 ng±72.48 ng.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联合贡献率为81.7%,可将不同龄数的云南切梢小蠹幼虫明显区分开,龄级龄级间无重叠,划分的标准明显优于形态指标法;化合物2,6,11-三甲基-十二烷、正十五烷、正十九烷、正二十三烷、正二十五烷具有较大的重要性,龄级间含量亦有显著差异(P<0.0001),2,6,11-三甲基-十二烷可用于1龄幼虫的标识性物质,正二十三烷和正二十五烷可识别2龄和3龄幼虫.[结论]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与含量有显著差异,2,6,11-三甲基-十二烷可用于1龄幼虫识别,正二十三烷和正二十五烷可用于识别2龄和3龄幼虫,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能作为划分龄数的最佳分类指标.
    • 潘发光; 叶钦良; 李玉峰; 钟智明; 陈红锋; 易绮斐
    • 摘要: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进行样方调查,运用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生存函数值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紫纹兜兰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各龄级植株的数量动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纹兜兰龄级以幼龄为主,幼龄阶段占整个种群的54.7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pi为0.33、Vpi′为0.07,均大于0,紫纹兜兰的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表明该种群目前属于稳定型种群.累计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上升,生存率函数下降,死亡密度函数波动较大.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种群整体数量随时间的增加,成年植株逐渐增加,幼苗减少.平均开花和结实率仅为16.94%和3.29%,种子没有胚乳而营养不足,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育成幼苗,主要靠分蘖植株繁殖,因此对紫纹兜兰幼苗的保护很关键.
    • 胡启立; 赵河; 赵勇; 张志铭; 刘雅辰; 赵琛迪; 余洁
    • 摘要: 以干旱半干旱山区太行山荆条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包括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及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等.结果发现,荆条根际土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高于非根际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根周形态指标整体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有机质含量方面,龄级4的荆条,土壤有机质在各土层显著高于其他龄级,同时在非根际土中,有机质含量的极值也均出现在龄级4荆条中;速效磷方面,养分含量随龄级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碱解氮方面,其总含量表现为随着龄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根系形态指标的极值普遍出现在中间位龄级(3~4级)中.同时研究发现,随着龄级的升高,底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越来越高,表明荆条细根生长与龄级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荆条灌木的生长能够有效参与土壤养分斑块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当地干旱半干旱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助力.
    • 徐玉梅; 杨德军; 邱琼; 钟萍; 陈勇; 杨利华; 陈显兵
    • 摘要: 对150年生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特点进行研究,同时与相同环境下35年生人工林地径生长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地山桂花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整体上优于山桂花天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2)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曲线呈双S型,表明其有2个速生阶段.(3)山桂花天然林的连年生长量龄级生长曲线变化有5个生长高峰,分别是第6龄级、9龄级、11龄级、13龄级、17龄级.其中峰值更高、 曲线更陡的是第17龄级(9.33cm),是整个连年生长量龄级变化值最大的龄级.其次是第13龄级(8.88cm),再次是11龄级(8.2cm),峰值最小的是第6龄级(6.73cm).(4)在相同环境下,35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地径生长量是山桂花天然林地径生长量的1.93倍,说明人工培育可大幅提高山桂花生长速度、 缩短培育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