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电性能

热电性能

热电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84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5篇、会议论文110篇、专利文献204536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第十三届发动机试验与测试技术学术会、第十七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热电性能的相关文献由1730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新峰、赵新兵、张久兴等。

热电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5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04536 占比:99.67%

总计:205211篇

热电性能—发文趋势图

热电性能

-研究学者

  • 唐新峰
  • 赵新兵
  • 张久兴
  • 蔡克峰
  • 路清梅
  • 张忻
  • 朱铁军
  • 张清杰
  • 李涵
  • 陈立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汤琦; 李珊珊; 曹兰; 宗成中
    • 摘要: 制备一维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增强丁基橡胶(IIR)/聚丙烯(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复合材料,研究IIR/PP用量比(简称橡塑比)对复合材料相态结构、介电性能、导热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呈现“海-岛”相结构,IIR相以微米级交联颗粒分散在PP相中;MWCNTs主要分散在PP中,随着橡塑比的增大,MWCNTs有少量团聚现象;随着橡塑比的增大,复合材料的交流电导率、介电常数和热导率增大,且橡塑比大于6/4时增速减小;随着橡塑比的减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橡塑比为5.5/4.5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较好。
    • 刘帅; 薛家乐; 韩文静; 陈国祥; 刘迎港; 徐若君; 余历军
    • 摘要: 柔性热电器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的热量收集和转化需求,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受制于材料电/声输运性能的强关联作用,柔性热电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仍然较低。以聚酰亚胺为柔性衬底,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Bi_(2)Te_(3)柔性热电薄膜,并通过退火对薄膜表面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高温退火能够诱导Bi_(2)Te_(3)薄膜表面产生多孔化结构,且孔隙密度和尺寸可通过退火工艺调控;多孔结构对薄膜的电/声输运性能具有协同优化作用,薄膜热导率较退火前降低约50%,Bi_(2)Te_(3)柔性薄膜的热电优值显著提升。
    • 刘少斌; 何明键; 任亚涛; 齐宏
    • 摘要: 船舶柴油机具有能耗高,热效率低的特点,对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能有效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对基于温差发电的船舶柴油机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分析,提出余热回收装置的优化规律。选取工程中热电模块材质、船舶柴油机常见工况作为仿真物性,用热电模块冷热端温度差作为热电转换效率的指标。在船舶柴油机常见的温度和速度工况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装置的余热回收量的影响更大。对于余热回收装置,导热介质层的厚度设计需要考虑余热传导效率和热电模块的耐受温度;从分布均匀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中间放置和均匀放置两种热电模块组的排列方式,而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温度高了15 K,且工作温度更均匀;对强化冷却的翅片散热器的翅片高度、翅片间距和翅片单元数量进行分析,在本文研究工况下,翅片间距为翅片厚度三倍为最优设计。
    • 杜海波; 董聪; 叶阳辉; 朱行; 刘万琦
    • 摘要: 温差发电是一种能将废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技术,为提升其热电转换效率,研究了热端温度均匀性对温差发电装置性能的影响。首先设计了一套基于多孔集热板的温差发电装置,其次通过试验测试分析不同热端载荷分布及不同热端温度对回路电流、负载电压和输出功率等热电参数的影响,最后建立了传热和热电转换仿真模型作为对比。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结果的整体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多孔集热板优化的温差发电装置能有效提高热端温度均匀性,其回路电流、负载电压和输出功率均优于普通集热板,其输出功率平均提升24.40%。可见,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提高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温度均匀性能有效地提高其总体输出功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 胡威威; 孙进昌; 张玗; 龚悦; 范玉婷; 唐新峰; 谭刚健
    • 摘要: 在热电研究领域,GeSe是一种二维层状结构具有较大带隙的半导体,本征载流子浓度低,热电性能差.在本工作中,采用熔融淬火结合放电等离子活化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的GeSe^(1–x)Te_(x)(x=0,0.05,0.15,0.25,0.35,0.45)多晶样品,研究了Te含量对GeSe化合物物相结构和热电输运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Te含量的增加,GeSe的晶体结构逐渐由正交相向菱方相转变,使得材料的带隙降低,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同步增加;同时,晶体对称性的提高增加了化合物的能带简并度,有效提高了载流子有效质量.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菱方相GeSe的功率因子比正交相GeSe提高约2—3个数量级.此外,菱方相GeSe具有丰富的阳离子空位缺陷以及铁电特性所导致的声子软化现象,这导致其晶格热导率比正交相GeSe降低近60%.当Te含量为0.45时,样品在573 K取得最大热电优值ZT为0.75,是本征GeSe样品的19倍.晶体结构工程是提升GeSe化合物热电性能的有效途径.
    • 张一凡; 陈晓曦; 张迎增; 杨楚汀; 李静
    • 摘要: 硅锗热电器件是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换能部件,使用温度高,综合性能优异,被应用于深空探测核电源中。然而,硅锗热电材料的批量生产和性能统计分布规律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硅锗热电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并对不同批次热电材料性能进行了测试,总结分析了62个P型硅锗与57个N型硅锗样品的电阻率、塞贝克系数、功率因子,研究了小批量生产硅锗热电材料性能分布。并且使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硅锗热电元件与器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电极电阻、电偶臂与电极尺寸对硅锗热电元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偶臂性能差异性对硅锗热电器件的影响,计算了绝热和辐射传热条件下硅锗热电器件的输出特性。
    • 方文强; 朱文艳; 李康银; 斯剑霄
    • 摘要: 为提高Bi_(2)Te_(3)薄膜的热电性能,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旋涂有氧化石墨烯(GO)缓冲层的玻璃衬底上共溅制备的Mo掺杂的n型Bi_(2)Te_(3)薄膜.通过对其形貌、组成及热电特性的表征,研究了(00 l)择优取向的不同Mo溅射功率(P=0,15,25,35,45 W)对Bi_(2)Te_(3)的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缓冲层的存在可以实现高度取向(00 l)的Bi_(2)Te_(3)薄膜制备,室温下薄膜迁移率为48 cm^(2)·V^(-1)·s^(-1);Mo掺杂有效提高了Bi_(2)Te_(3)薄膜的载流子浓度,使得P_(Mo)=25 W时的Bi_(2)Te_(3)薄膜在室温下最大电导率为944S·cm^(-1),其在400 K时最大功率因子达到2074.6μW·m^(-1)·K^(-2).表明氧化石墨烯诱导高织构Mo掺杂可以优化n型Bi_(2)Te_(3)薄膜的热电性能.
    • 訾鹏; 白辉; 汪聪; 武煜天; 任培安; 陶奇睿; 吴劲松; 苏贤礼; 唐新峰
    • 摘要: 本文使用静态扩散法结合常规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子探针技术,在Ag-In-Se体系中发现了Ag_(y)In_(3.33-y/3)Se_(5)新化合物.其结构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P3m1,是二维层状结构,单层晶胞由9个原子量子层按照Se1-In1-Se2-In2-Se3-Ag/In3-Se4-In4-Se5顺序排布构成,层间由弱范德瓦耳斯力结合.烧结的块体样品表现出强烈的取向性,在平行压力方向上具有极低的晶格热导率(在873 K为0.15 W·m^(-1)·K^(-1)).这种本征低的晶格热导率主要源于材料的低声速和低频光学支声子与声学支声子强耦合作用.Ag_(y)In_(3.33-y/3)Se_(5)样品表现为n型传导,室温下电导率约为4×10^(4)S·m^(-1),Seebeck系数约为-80μV·K^(-1),样品在宽温度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电传输性能,在450—800 K范围内的功率因子为5μW·cm^(-1)·K^(-2)左右.由于在平行压力方向上低的晶格热导率,最终Ag_(0.407)In_(3.198)Se_(5)样品在873 K达到最大热电优值ZT为1.01,在300—850 K的平均ZT为0.45.该化合物的发现,扩充了铜属硫基化合物体系的n型材料,为铜属硫基化合物体系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 王小宇; 江威; 朱彬; 孙远涛; 向波; 黄中月; 杨双根; 祖方遒
    • 摘要: 向粉碎法制备的Bi_(0.5)Sb_(1.5)Te_(3)+5%Te(质量分数)合金粉体中混入不同体积分数的SiC颗粒,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SiC复合块体材料,探究块体材料组织和热电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SiC体积分数的增加,块体材料的取向性弱化,组织细化,载流子浓度增加,迁移率降低;由于取向性弱化及组织细化,加强了声子散射,降低了晶格热导率。由于SiC复合块体材料的电学性能恶化,块体材料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并未获得显著的提升;当SiC体积分数为0.40%时,SiC复合块体材料在322 K时具有最优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0.81)。
    • 高然; 吴庆港; 雷乐乐; 钟定文; 海杰峰; 陆振欢
    • 摘要: 近年来,热电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有机热电材料发展非常迅速。有机半导体具有质轻、成本低廉、柔性好、结构易裁剪和本征热导低等特点,在低温微温差发电与制冷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热电材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其中,p型有机热电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最高电导率超过1000 S/cm,热电性能接近无机材料的水平;相比之下,n型有机热电材料的发展则较缓慢,尤其电导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n型有机热电材料性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分子骨架设计和侧链修饰来调控电导率、热导率和Seebeck系数,再引入掺杂剂掺杂改性,更进一步地提高材料热电性能。有机固相主要为非晶态,且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阻碍了掺杂机理的研究,导致掺杂改性研究发展缓慢。但最近涌现了不少文献成果,掺杂机理逐渐明晰,相关理论体系也越来越完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掺杂改性n型有机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