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国家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9410篇;相关期刊485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党的生活(河南)、共产党员(河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等;现代化国家的相关文献由739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评论员、李慎明、本刊编辑部等。

现代化国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410 占比:99.84%

总计:560307篇

现代化国家—发文趋势图

现代化国家

-研究学者

  • 本刊评论员
  • 李慎明
  • 本刊编辑部
  • 颜晓峰
  • 习近平1
  • 常修泽
  • 房宁
  • 李君如
  • 袁元
  • 郑新立

现代化国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湘人
    • 摘要: 马克思的国家思想是其在思考阶级国家的时代之困,回答“国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循着在“为人类求解放”实际行动中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取代“虚幻的共同体”这一生成逻辑,逐渐产生、发展形成的思想体系。对其生成逻辑、主要观点和思想内核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需要坚持守正创新,从马克思国家思想中汲取智慧,做到保持忧患意识,坚守内在规定,心怀“国之大者”,促进权力复归、与时俱进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理论。
    • 李少斐
    • 摘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与党的总目标、总任务确立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紧密相连的。掌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开创新的百年辉煌,要求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严格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要求从政治清醒、政治坚定上不断强化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与实践自觉,要求从实践层面明晰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和方向,不断提升制度供给能力。
    • 苏果云; 尹俊芳; 王占宇
    • 摘要: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抗疫过程中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经济、群众、科学、组织、文化和国际等多方面优势。我们不仅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而且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 贺城; 马寰宇; 卜思元
    • 摘要: “两个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有了新的认识。共同富裕应与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的国家战略导向相契合,这要求我们有必要在国家战略导中深入理解共同富裕,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阐释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王锡森
    • 摘要: 马克思所说的现代国家特指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他辩证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二重性。相较于前现代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在市民社会、国家—社会关系、组织形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前提和基础。但是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先天缺陷导致其存在现代化历史容量的问题,无法完成人的彻底解放,必然要被社会共和国所取代。中国当前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需要不断推动国家成长和完善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而马克思的现代国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
    • 杨修文
    • 摘要: 政党责任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联结与实现,本质上是由发展完善逻辑、价值表达逻辑、功能发挥逻辑构成的价值认知体系与实践推进机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政党政治关系调整与优化的责任实践,从根本上回答了政党责任“何以可能”和“如何可能”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现实问题。由“彰显人的本质”“创造美好生活”“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的价值表达逻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责任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指向。以政党权利、政党法治、党建格局为基点的实践推进,经由中国共产党政党责任形塑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化合,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价值基础”“法律支撑”“政治基础”等实现机理。
    • 李海舰; 杜爽
    • 摘要: 未来5~15年,围绕全面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国应重点解决"十化"问题.现代化要协同推进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一体发展,补短板和锻长板一体发展,陆域、海域、空域和网络领域一体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和安全一体发展;工业化要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军工制造和民用制造、发展工业化和应对老龄化的融合;"数智化"要积极应对"新技术群"引致的社会革命、产业革命;市场化要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的关系;城市化要明确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方式,优化规模结构,推进城乡融合;生态化要着力构建生态化经济体系,健全生态化保护制度;全球化要客观应对"逆全球化""去中国化"和"中美脱钩"局势,在全球"四链"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健康化要系统定义个体健康,并从"三大财富"视角综合求解;老龄化要积极把握老龄化机遇、有效防范老龄化风险;安全化要高度重视经济、科技和外部环境安全,正确处理经济安全和非经济安全的关系.
    • 虞崇胜
    • 摘要: 在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有三个关键词及其逻辑关系决定着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是基本政治原则,展开后是一个由"四梁八柱"构成的政治逻辑链."四梁"是指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政协协商."八柱"是指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党委有所引、政协有所商、法律有所定、政府有所为、两院有所司、监委有所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必须是坚持"三者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不仅是有效推进改革开放的制胜法宝,也是有力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制胜法宝.只要始终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就能够从根本上把准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航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 田克勤
    • 摘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华章;从现实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从理论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样态;从国际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开展减贫事业的新方案.
    • 周少来
    • 摘要: 大力促进全民阅读,全面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这不仅需要建构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还需要不断优化公共读书服务体系,为全民阅读提供更便利条件.而每一位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事关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民主素质、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实现,事关当代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品质和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