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1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60998篇;相关期刊2732种,包括党建、求是、求实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相关文献由9687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江泽民、胡锦涛等。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19 占比:2.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0998 占比:97.97%

总计:572625篇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现代化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江泽民
  • 胡锦涛
  • 本刊评论员
  • 习近平1
  • 习近平
  • 余源培
  • 赵曜
  • 本刊记者
  • 李忠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红朝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实践中成就卓越,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重任和奋斗新目标,未来我们应当接续奋进,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使命,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保持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如一;在尊重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改革为方式方法,以创新驱动发展;在理性借鉴人类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现代化道路,为促进人类现代化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 姚迈新
    • 摘要: 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从新发展阶段、建立理想社会结构和消除相对贫困等方面分析共同富裕的形势背景,结合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深入理解并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多重功效,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需减少体制机制诱因下的群体性贫富差距问题,在新发展阶段重视和强调"第三次分配",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可持续的创富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 王铁柱
    • 摘要: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列宁执政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其生命最后岁月口授的“政治遗嘱”中,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基础上,结合俄国时代特征和国情特点,分析了现代化的基本概念,立足俄国实际阐述了俄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按照现代化逻辑,列宁系统分析了俄国实现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经济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系统梳理列宁“政治遗嘱”中的现代化战略思想,在理论上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上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 李笑宇
    • 摘要: 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范式,它由价值体系、目标体系和机制体系三个维度构成。战略规划的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它包括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建构更加全面和真实的人民民主、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崇高的价值信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六个方面。战略规划的目标体系在党的长期执政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时间跨度合理、覆盖领域全面、组成结构科学、内容更新及时四个特征。战略规划的机制体系包括决策与执行高效互动机制、群众路线机制与联动协商机制。战略规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向世界范围内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示范经验。
    • 于向华; 张清华
    • 摘要: 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要继续坚持理论实践创新,从创新中把握规律,从规律中抓住趋势,引导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摸着石头过河”再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敢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有机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在理论实践中不断创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将会形成“中国道路”,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侯惠勤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成功开拓,但它是否可以复制、是否引领时代潮流,仍待说清。现代化为什么不是西方化,仍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阐明的问题。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而成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它注定被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跨进世界历史的同时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必须运用唯物史观掌握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权,跨越西方以单一的“启蒙精神”、普世的“世界祛魅”为个人主义正名的语言陷阱。
    • 赵勇
    • 摘要: 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应从发展与公平两个维度理解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与基础,而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则是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数字技术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问题。法治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在数字化时代,我国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既要总结既往的宝贵经验,又要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从立法、执法与司法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出发,不断推进数字经济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反垄断执法的能力与水平、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司法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推进共同富裕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实施体系,进一步夯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法治基础,维护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公平正义。
    • 赵力乐
    • 摘要: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举措,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探索拓宽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大道,回应了当时国内外甚嚣尘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史终结之声,为之后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先发国家主导的旧经济利益格局和铸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浇筑了坚实基础,虽然新时代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但在此期间迸发的许多思想在现在看来也依然振聋发聩、历久弥新。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举而竟全功的事情,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回溯这段关系国家命运的现代化建设探索历程,从中吸取养分、总结经验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 孔菊; 华小全
    • 摘要: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容。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是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必然选择,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运用财政手段,通过解决大学生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积极推进低收入群体能力提升计划、依法调节非市场化群体的过高收入、筑固扶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化财富存量改革和优化新一代成长环境等六大路径,以实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转型。通过构建系统性的体制机制,保障第二个百年目标进程中“共同”与“富裕”的有机统一。
    • 蒯正明; 张子怡
    • 摘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此来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新征程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应该做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之基;深化文明创建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家庭文明水平;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