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浸出

生物浸出

生物浸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13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矿业工程、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7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351803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属矿山、国外金属矿选矿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湿法冶金与清洁生产第二届学术会议、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届(2016)冶金反应工程学术年会等;生物浸出的相关文献由1400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冠周、温建康、覃文庆等。

生物浸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1803 占比:99.85%

总计:352346篇

生物浸出—发文趋势图

生物浸出

-研究学者

  • 邱冠周
  • 温建康
  • 覃文庆
  • 王军
  • 武彪
  • 刘学端
  • 赵红波
  • 顾帼华
  • 杨洪英
  • 陈勃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仉丽娟; 李雨欣; 范越; 任凌霄; 王慧雅; 王艺; 丁克强; 周洪波
    • 摘要: 废覆铜板分选残渣量大,残留铜质量分数约为1%,潜在利用价值高.为了获得废覆铜板分选残渣生物浸出脱毒工艺最优条件及探明其生物浸出相关机理,首先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三因素(参数因子包括初始pH值、固形物含量和Fe浓度;响应值为铜浸出率)三水平共计17个实验的优化实验方案.响应面多项回归拟合分析指出:铜浸出率回归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性较好,实验误差较小,对废覆铜板分选残渣中铜生物浸出过程优化具有一定参考性.在最优化条件下(初始pH值为1.65、废覆铜板分选残渣投加量300 g·L^(-1)和Fe^(2+)质量浓度为6.13 g·L^(-1))经过4 h生物浸出获得(92.2±0.27)%的铜浸出率.其次,废覆铜板残渣生物浸出脱毒放大改进实验中(100 L搅拌槽):增加曝气和搅拌,同时外加酸调控体系pH值98%,浸出渣中铜残留质量分数≤0.02%.未反应缩核动力学模型显示残渣中铜生物浸出过程受界面传质和固体膜层内扩散混合控制.综上所述,废覆铜板分选残渣中的铜主要通过Fe^(3+)氧化和H^(+)攻击溶出;嗜酸氧化亚铁微生物持续氧化Fe^(2+)→Fe^(3+),不仅降低了总铁消耗量,也促进了残渣中铜的释放.研究结果将为废旧电子电器绿色资源化再生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 胡纯; 闪腾宇; 张靖晗; 肖耀东
    • 摘要: 为分析溶磷真菌对矿石中磷素的有效性影响,以鄂西某高磷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对选育的一株黑曲霉进行微生物脱磷能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的黑曲霉菌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在浸出过程中能分泌主要含柠檬酸的多种有机酸。黑曲霉对高磷鲕状赤铁矿中的磷具有较强的脱除能力,在1%的矿浆浓度下脱磷率达81.37%,矿石中磷含量由0.85%降低至0.16%。相对于传统生物冶金中细菌浸出时间较长的缺点,真菌黑曲霉的脱磷周期只需要较短的12 d左右。本研究为微生物作用于矿石的浸出脱磷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 高雪彦; 陈林旭; 陈显轲; 庞昕; 潘登; 林建群
    • 摘要: 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 spp.)能够氧化亚铁、硫或还原性无机硫化合物(reduced inorganic sulfur compounds,RISCs)获得能量,固定二氧化碳,是一类典型的嗜酸性化能自养微生物。嗜酸硫杆菌广泛分布于酸性矿水、热泉等酸性环境中,是地球生态系统硫和铁元素循环的主要推动者。嗜酸硫杆菌独特的生理代谢特征和极端环境适应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生物浸出领域。本文综述了嗜酸硫杆菌的生理代谢特征和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阐述了嗜酸硫杆菌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讨论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嗜酸硫杆菌在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嗜酸硫杆菌在生理代谢、环境适应和工农业应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启示。
    • 孙建之; 武彪; 陈勃伟; 温建康
    • 摘要: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金川高镁型硫化镍矿生物浸出过程的工艺参数,包括矿石颗粒粒度、硫酸添加量、矿浆浓度、细菌接种量等。在最大限度提高镍铜钴浸出率和降低镁铁溶出率的前提条件下,模拟给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颗粒粒度小于0.074 mm的矿石占72.11%,硫酸添加量为300 kg/t,矿浆浓度为5%,细菌接种量为12.88%。在模型给出的最佳条件下,三组平行实验的平均结果为:镍浸出率为89.43%,铜浸出率为36.78%,钴浸出率为84.07%,镁溶出率为49.19%,溶液总铁浓度为0.20 g/L。模拟结果表明,对镍铜钴浸出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为矿石颗粒粒度,对镁溶出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为硫酸添加量。根据模型模拟结果,矿石颗粒粒度和硫酸添加量间的交互作用对各试验指标无显著影响,在生物浸出过程中,通过调节矿石颗粒粒度和硫酸添加量可以实现有价金属镍铜钴和镁的选择性浸出。
    • 郭健平; 周仲魁; 葛玉波; 孙占学; 王世俊
    • 摘要: 铀矿生物浸出过程中,浸矿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温度和液固比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基于铀矿生物浸出溶浸液中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Eh)、铁离子浓度的变化和铀浸出率的差异,研究温度和液固比对南方某铀矿生物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C和液固比为20的条件下,铀矿微生物浸出效果最佳,铀浸出率分别高达为96.15%和97.02%。因此,在生物浸出过程中,可以控制浸出体系温度和液固比,为浸矿细菌提供最适宜生长环境,以强化铀矿的生物浸出。研究结果为南方某铀矿工业生产提供重要参数和理论依据。
    • 谢浩松; 肖庆飞; 裴英杰; 武煜凯; 任英东; 张志鹏
    • 摘要: 生物浸出技术(也称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多应用于常规方法难以开发利用的尾矿、贫矿、废矿、表外矿及难采、难选和难冶矿,其工业应用从20世纪逐步开始发展,现已在国内具备相当的规模,目前对辉铜矿的原矿处理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相较于传统的铜冶炼技术,生物浸出技术具有流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主要阐述了黄铜矿在生物浸出反应过程中钝化膜的形成机制,介绍了黄铜矿表面钝化膜组成成分的几种主流观点,主要包括氢氧化铁和黄钾铁矾、单质硫、铜的聚硫化物等;并针对钝化作用所导致的浸出反应缓慢、浸出率低等生物浸出普遍面临的问题,从高效浸矿细菌的选育、各类药剂的催化等方面列举出了学者们在强化黄铜矿生物浸出的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有益探索,虽然提出的以上方法在工业应用上目前还不具备成熟的条件,但对今后黄铜矿生物浸出工艺的发展和改进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 童格; 顾帼华; 王艳红; 黄娇; 巫銮东
    • 摘要: 锌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低品位难处理矿产资源种类和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物浸出技术由于具备工艺流程简单、无污染、能够处理低品位矿石等优点,在该类型矿产资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闪锌矿作为主要的含锌矿物之一,在生物浸出过程中存在反应周期长、溶解动力学缓慢等问题,亟待突破。重点介绍了“收缩核模型”在闪锌矿动力学方面的应用,阐述了浸矿细菌的种类、Fe^(2+)浓度、温度等因素对矿物溶解过程的影响,揭示了生物浸出体系下影响矿物溶解动力学的速度控制步骤及关键因素,并对闪锌矿微生物浸出溶解动力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胡霞; 杨爱江; 王丽; 薛洪其
    • 摘要: 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t.f菌)对钼镍尾矿进行生物浸出试验,探究初始Fe^(2+)浓度、pH值、钼镍尾矿矿浆浓度对钼镍尾矿中Ni、Zn、Mo、Cu浸出率的影响。对比研究At.f菌的生物浸出和Fe^(3+)及稀硫酸化学浸出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At.f菌浸出体系初始Fe^(2+)的质量浓度在9~12 g/L时,At.f细菌浸矿最佳;pH值在1.0~2.6时,pH值对At.f细菌浸出浸矿体系的整体影响不大;矿浆浓度越低,对金属矿的浸出效果越好。At.f菌的生物浸出对尾矿中Ni、Zn浸出效果明显好于Fe^(3+)及稀硫酸的纯化学浸出,浸出16天后,Ni和Zn最大浸出率分别为66.93%和82.71%,而Fe^(3+)的化学浸出体系对Mo的浸出效果优于At.f菌和稀硫酸浸出体系。At.f菌、Fe^(3+)及稀硫酸浸出第16天时,Cu浸出率分别为85.46%、61.52%和92.35%。At.f菌在浸出体系中不断产生的Fe^(3+)和H~+对尾矿可进行持续氧化作用,后期主要是以At.f菌的直接氧化为主。XRD结果显示,在At.f浸矿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铵黄铁矾,钝化尾矿金属的浸出。
    • 王利沙; 于冉; 赵洪侠
    • 摘要: 生物浸出是处理低品位矿物的一项重要技术,与传统的冶金工艺相比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独特优势。近年来,硫化矿微生物浸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硫化矿的微生物浸出作用机理、浸矿微生物的种类及浸矿技术的研究进展。
    • 范越; 李雨欣; 仉丽娟; 任凌霄; 王慧雅; 王艺; 丁克强; 周洪波
    • 摘要: 废覆铜板生物浸出渣偏酸性,占用大量土地,危害环境,因而该类生物浸出渣排放或者资源再利用前需进行渣中和、无害化处理。本研究分别选用CaCO_(3)和Ca(OH)_(2)作为中和处理材料,考察H_(2)O_(2)预处理和两级中和处理对生物浸出渣中和无害化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加双氧水预处理过程,不仅减少了CaCO_(3)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和渣的过滤处理;CaCO_(3)两级中和处理,有利于浸出渣的稳定性。(2)与CaCO_(3)中和处理过程相比,Ca(OH)_(2)中和生物浸出渣反应速率快,中和剂使用量小,获得的中和渣过滤性及稳定性均较好。(3)经过中和处理后,浸出渣浸出毒性显著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本研究结果可为废旧电子电器无害化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保护环境,减轻环境压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