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玻璃

生物玻璃

生物玻璃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1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01320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国际骨科学杂志、材料导报、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第十四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第十六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2009现代焊接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等;生物玻璃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峰、王吉鹏、温翠莲等。

生物玻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1320 占比:99.97%

总计:601483篇

生物玻璃—发文趋势图

生物玻璃

-研究学者

  • 陈晓峰
  • 王吉鹏
  • 温翠莲
  • 常江
  • 孙皎
  • 叶健霞
  • 吴军茹
  • 王迎军
  • 朱钰方
  • 黄文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博; 顾勇; 陈亮
    • 摘要: 骨骼是人体的组成器官,具有保护和支持身体的重要功能。一般来说,骨组织具有良好再生能力,可以自我修复并持续进行生理性改建。然而,当机体处于一些较恶劣的状态时,比如急慢性炎症、创伤、骨肿瘤,以及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时(如发育畸形等),就很难通过骨骼进行自我修复,造成损伤处长期的疼痛、活动异常、畸形、肌肉萎缩和负重功能丧失。因此,针对骨损伤修复材料的研发一直是热点[1-2]。目前,一些人工合成的材料如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骨水泥等,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微球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形式,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它是一种体积为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的微型球体,其常用的组成材料为聚乳酸、壳聚糖等聚合物,以及一些其他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如碳酸钙、二氧化硅等。20世纪到90年代多孔微球被确定适合作为药物载体、细胞输送和组织再生的潜在应用材料[3],由于其体积微小,可以深入到骨骼创伤间隙,同时具备良好的孔隙和可降解性,以及对药物及生物活性因子等的缓释作用,大大降低了对新生骨骼修复过程的干扰,现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损伤修复中。
    • 王宏远; 王薇; 杨树青; 窦丽鑫; 刘利军
    • 摘要: 背景:生物玻璃脆性高、机械强度差,限制了其在承重部位骨缺损中的应用,氮氧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氮化处理有望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机械强度差的致命弱点.目的:分析氮化处理对多孔生物玻璃支架的孔隙率、抗压强度、抗弯强度、降解性能及体外矿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硅酸盐玻璃(SiO2-CaO-P2O5-Na2O-ZnO)为基础,对其进行氮化处理(分别用质量百分比0%,2%,4%,6%的Si3N4取代SiO2),采用熔融法制备氮氧基础玻璃(SiO2-CaO-P2O5-Na2O-ZnO-Si3N4),然后以聚氨酯海绵为模板,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氮氧生物活性玻璃支架.检测4组支架的孔隙率、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体外降解性能.将4组支架分别浸泡于模拟体液中7 d,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形貌.结果 与结论:①4组支架的孔隙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随着Si3N4含量的增加,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随着Si3N4含量的增加,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逐渐下降;④扫描电镜显示,未经氮化处理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与含2%Si3N4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表面形成了典型的羟基磷灰石膜,其余两组未见羟基磷灰石膜形成;⑤结果表明,氮化处理可显著增强生物玻璃的机械强度,但会降低其降解性能和体外矿化活性.
    • 王宏远; 王薇; 杨树青; 窦丽鑫; 刘利军
    • 摘要: 背景:生物玻璃脆性高、机械强度差,限制了其在承重部位骨缺损中的应用,氮氧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氮化处理有望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机械强度差的致命弱点。目的:分析氮化处理对多孔生物玻璃支架的孔隙率、抗压强度、抗弯强度、降解性能及体外矿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硅酸盐玻璃(Si O2-Ca O-P2O5-Na2O-Zn O)为基础,对其进行氮化处理(分别用质量百分比0%,2%,4%,6%的Si3N4取代Si O2),采用熔融法制备氮氧基础玻璃(Si O2-Ca O-P2O5-Na2O-Zn O-Si3N4),然后以聚氨酯海绵为模板,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氮氧生物活性玻璃支架。检测4组支架的孔隙率、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体外降解性能。将4组支架分别浸泡于模拟体液中7 d,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形貌。结果与结论:(1)4组支架的孔隙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随着Si3N4含量的增加,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随着Si3N4含量的增加,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逐渐下降;(4)扫描电镜显示,未经氮化处理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与含2%Si3N4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表面形成了典型的羟基磷灰石膜,其余两组未见羟基磷灰石膜形成;(5)结果表明,氮化处理可显著增强生物玻璃的机械强度,但会降低其降解性能和体外矿化活性。
    • 新型
    • 摘要: 最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王俊峰和福州大学教授张腾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nano-HCA@BG),该生物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著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
    • 摘要: 创新点生物陶瓷材料作为一种修复人体硬组织损伤的重要医用材料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阶段,从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锆等)发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盐生物陶瓷、硅酸盐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要想实现完美的组织修复再生,就要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其不再是简单的组织填充替代物,而是能够诱导组织再生、调节细胞生长和功能分化的组织工程材料。
    • 高龙; 张赵文斌; 常江
    • 摘要: 具有大孔结构的多孔微球既可以在体外扩增细胞,还可以作为细胞的传输工具,通过注射的方式把细胞输送到需要修复的组织部位.生物玻璃虽然生物活性良好,但难以直接制备成大孔结构的微载体.因此,本研究将生物玻璃(BG)与聚乳酸(PLA)高分子复合,通过复乳法制备了一种含生物玻璃的多孔微球细胞微载体.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微球的形貌、组成和离子释放.通过细胞实验,证明细胞可以在微球的多孔结构中粘附和增殖,并且生物玻璃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应用.
    • 胡亚萍; 田正芳; 朱敏; 朱钰方
    • 摘要: CaO-SiO2-P2O5体系生物玻璃(Bioglass,BG)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在骨组织修复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传统熔融法制备BG粉体的能耗大、粉体形貌不可控、生物活性相对较低;溶胶–凝胶法制备BG粉体则需大量溶剂、制备周期长、不易量产.为快速、规模化制备形貌、粒径、化学组成可控的BG微球,本研究以水溶液为溶剂,以正硅酸四乙酯、磷酸三乙酯、四水硝酸钙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前驱体溶液方法制备BG微球,探讨喷雾干燥过程中进气风量、前驱体溶液浓度和进料速率等工艺参数对BG微球粒径的影响;前驱体溶液化学组成对BG微球的体外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G微球的粒径范围在40μm以下可控,且粒径随前驱体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随进气风量增大而减小,进料速率则对微球粒径影响较小.不同化学组成的BG微球都具有良好的体外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而且随Ca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 杨帆; 周晨瑞; 李丽颖
    • 摘要: 利用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生物玻璃材料,吸附水溶液中的四环素.结果表明,该材料对水溶液中的四环素有吸附作用,5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后的四环素去除率约为65%.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材料对四环素的去除效果随着四环素初始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略有提高.
    • 裴喜燕; 阳雯; 孙凤; 翁金龙
    • 摘要: 目的:观察生物玻璃喷砂粉缓解牙周洁治后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设计。入选11例需要进行牙周洁治的牙周患者,将左右侧随机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试验侧用生物玻璃喷砂粉进行喷砂,对照侧使用碳酸氢钠喷砂粉。用患者自我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医生吹气试验于洁治前、1周和1月进行敏感评分,同时评估治疗舒适度。结果:基线时试验侧与对照侧VAS值分别为1.8±2.4和1.7±1.9,试验侧1周时降为1.0±1.3,而对照侧增加至2.0±1.4,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的舒适度(0.9±1.4)较对照组(1.0±0.8)更舒适,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生物玻璃喷砂粉有缓解洁治后短期牙本质敏感及提高患者治疗时舒适度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