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69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1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97815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社区医师、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六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2012全国药学发展与医院安全合理用药研讨会、2012北京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等;甲真菌病的相关文献由16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维达、李若瑜、温海等。

甲真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1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7815 占比:99.25%

总计:98555篇

甲真菌病—发文趋势图

甲真菌病

-研究学者

  • 刘维达
  • 李若瑜
  • 温海
  • 王爱平
  • 雷鹏程
  • 吕桂霞
  • 沈永年
  • 党宏
  • 廖万清
  • 朱光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 余进; 朱红梅; 温海; 李若瑜
    • 摘要: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组成“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2015年版指南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制定了2021年版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参加制定本指南的专家为(按姓氏笔划排列)王爱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冉玉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占萍(江西省人民医院)、刘维达(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吕雪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红梅(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朱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福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李若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余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章强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温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潘炜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余进、朱红梅执笔。温海、李若瑜责任作者。
    • 胡坚; 张舒煜; 张文革; 闫紫恒; 李厚敏
    • 摘要: 目的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ITS区及细菌16S rDNA V3-V4区PCR扩增,分析微生物群构成,并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Simper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构成与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存在差异。患者病甲的真菌菌群的丰富度高于对侧健甲。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高于病甲及健康人甲,且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构成与患甲和健康人甲均有部分重叠。结论患者对侧健甲的细菌菌群构成具有由健康人甲向患者病甲转变的趋势。且在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 谢顺珍; 邓微; 米宁; 段先飞
    • 摘要: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胶囊联合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甲真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外涂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曲康唑胶囊联合5%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真菌清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 郑艳芳; 邬运学; 张燕妮; 杨谦; 黄葵; 林洁芹; 刘华; 何荣国
    • 摘要: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在甲真菌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治疗的50例甲真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局部用药治疗,观察组接受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局部用药治疗。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效果、真菌清除率、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SCI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瞬间热痛,但可耐受至治疗完成,经冰敷后缓解,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 张苗苗; 崔滋欣; 王晓鹏; 牛新武; 朱艳艳; 耿松梅; 刘成程
    • 摘要: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侵犯甲板/床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皮肤科门诊就诊足病患者中甲真菌病患者的比例为15.7%[1]。目前,甲真菌病的系统治疗主要依靠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但这些药物在治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服药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风险,以及有可能导致耐药等[2-3]。
    • 董小平; 陈欢; 刘海波; 刘芳; 段奇峰; 桑红
    • 摘要: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1]。在真菌镜检的基础上再做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将为药物选择带来较明确的方向。
    • 李锦芳; 郑永平
    • 摘要: 目的:分析真菌镜检与真菌培养对甲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18例甲真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均先后进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比较真菌镜检与真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致病菌的种类.结果:真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直接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镜检确诊的92例阳性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后,有69例培养结果为阳性,共检出80株致病菌,按所占比例的高低依次分为皮肤癣菌(46.25%)、酵母菌(30.00%)、非皮肤癣菌性霉菌(23.75%).结论:直接镜检法具有简单、快捷、阳性检出率高的特征,是诊断甲真菌病的首选;而真菌培养虽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但其可鉴定致病菌种类,二者对甲真菌病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胡馨; 王延龙; 吕莎; 林怡彤; 李福秋
    • 摘要: 目的 观察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具有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患者,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6周(每周1次).计算临床有效率、真菌学清除率、治疗前后甲真菌病临床评分和甲真菌病严重程度指数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收集病甲组织行真菌培养.结果 共招募68例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第2~5趾甲受累患者临床有效及真菌学清除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除轻微脱屑、灼热及红斑外,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76.47%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结论 5%阿莫罗芬搽剂是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抗拒或不适合系统用药的患者.
    • 宁宇; 吴建华
    • 摘要: 甲真菌病是真菌感染指(趾)甲形成的甲病,是皮肤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甲病.该文对比《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年版)》,对美国继续医学教育系列文章《甲真菌病临床概述与诊断》和《甲真菌病治疗与预防复发》进行解读:病史、查体、皮肤镜等临床表现为诊断甲真菌病提供了重要线索,确诊依赖于实验室真菌学检查.治疗方案包括口服和局部抗真菌药物以及激光、光动力、等离子等物理疗法,还介绍了一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王玲; 刘俊; 曹月清; 景东云; 王学军; 占城; 马洁浩; 李明鑫
    • 摘要: 目的 观察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与短疗程口服特比萘芬联合治疗甲母质受累的中重度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入组甲母质受累的中重度甲真菌病靶甲,观察组接受12周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及4周口服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12周口服特比萘芬治疗.进行甲真菌病严重度指数(OSI)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疗后12周的临床评分变化,评估临床有效率和真菌学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入组114个靶甲,对照组入组109个靶甲.治疗结束、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OSI(t=7.481、12.141,P=0.000、0.000)、对照组OSI(t=11.406、22.797,P=0.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疗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真菌学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7,P=0.021).结论 对于不能足疗程口服药物治疗的甲母质受累的中重度甲真菌病患者,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联合短疗程口服特比萘芬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