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沉积

电沉积

电沉积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3年内共计595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2篇、会议论文484篇、专利文献263394篇;相关期刊648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208种,包括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电镀与精饰学术年会等;电沉积的相关文献由10991位作者贡献,包括姚素薇、郭忠诚、安茂忠等。

电沉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2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484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63394 占比:98.58%

总计:267180篇

电沉积—发文趋势图

电沉积

-研究学者

  • 姚素薇
  • 郭忠诚
  • 安茂忠
  • 张卫国
  • 周绍民
  • 杨防祖
  • 范宏义
  • 郭鹤桐
  • 华一新
  • 杨培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菲菲; 项腾飞; 刘剑; 吕忠; 周殷康; 宗志芳; 陈德鹏
    • 摘要: 以低碳钢为基体,先电沉积Zn–Ni合金,再在硝酸铝和碳酸钠组成的溶液中水热反应7 h,最后采用豆蔻酸-乙醇溶液修饰2 h得到“玫瑰状”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膜层。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对超疏水膜层性能的影响。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00°C时,所得超疏水膜层具有160°的水接触角,3°的滚动角,表现出优异的自清洁和防结冰性能。
    • 周龙; 胡素丽
    • 摘要: 金属的防腐蚀涂层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沉积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选择性好、工艺柔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金属防腐蚀涂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沉积工艺制备耐蚀性涂层的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 张勇; 伍彩虹; 符明君; 李强; 秦子雯
    • 摘要: 不锈钢因其优异的耐蚀性、导电导热性和机械加工性能而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为避免不锈钢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破坏,在基体表面制备耐腐蚀膜层是主要的防护措施。首先结合近年来不锈钢表面电沉积法制备耐腐蚀膜层的研究现状,对不锈钢表面单层耐腐蚀膜、多层耐腐蚀膜及含掺杂物改性复合膜3种膜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从膜层对基体的防护方式这一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耐腐蚀膜层对不锈钢基体的3种主要防护机理:单层膜的常规防护机理、多层膜的协同增效机理以及第二相结构优化防护机理,比较了不同机理的作用方式及差异;最后对不锈钢表面电沉积制备耐腐蚀膜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不锈钢表面高质量耐腐蚀膜层的研发提供参考。
    • 乔东格; 刘训良; 温治; 豆瑞峰; 周文宁
    • 摘要: 金属锂被认为是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的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锂枝晶的生长可能会连接正负极导致爆炸等事故。因此,抑制锂枝晶对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工作通过非线性相场模型与热模型耦合,首先探究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的锂枝晶形貌及其温度场分布。由于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锂枝晶区域的温度高于电解质区域的温度,并在二者界面处形成温度梯度。然后,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锂枝晶的形貌特征并量化了抑制效果。研究发现,温度越低,充电过程中生成的锂枝晶越长,数目越多,侧枝越多,从而在放电过程中形成“死锂”的可能性越大。通过改变脉冲电流的频率,分析了不同充电频率下的枝晶长度和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 ms的脉冲之后接10 ms的休息周期是抑制锂枝晶的合适频率,在此频率下可以得到较为均匀的沉积表面。通过探究在不同过电位和扩散系数下的枝晶平均生长速率,引入了一个无量纲数Da来阐明扩散与电极反应之间的竞争关系,得出减小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之间的差距是抑制锂枝晶的必要条件。
    • 张敏; 曹纪英; 吴淑萍; 王逸晨; 温健松; 屈政欢; 张德君
    • 摘要: 葡萄糖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在发酵生产、饮料调配、乳制品生产等过程对葡萄糖含量有严格控制,因而构建葡萄糖快速检测新方法有重要意义。由于过渡金属传感材料具有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其在葡萄糖无酶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因此,该研究以近年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基础,系统地综述了过渡金属葡萄糖无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通过总结铜(Cu)、镍(Ni)、钴(Co)和锌(Zn)等过渡金属纳米结构的特点及其氧化物在碱性条件下对葡萄糖的传感机制,以及电沉积法及其他修饰电极制备方法,以期为高性能葡萄糖传感器的构建提供参考。该综述特别强调了揭示过渡金属对葡萄糖的电信号增敏机制的重要性,以实现按需设计,扩大过渡金属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 邓羽; 张杰; 彭中波; 徐玮辰
    • 摘要: 目的对Ni-ZrO_(2)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预测,优化电镀工艺参数。方法采用磁力搅拌辅助电沉积法,在钴镍基模型合金试样表面制备Ni-ZrO_(2)纳米镀层,针对电镀工艺条件,设置正交实验,对每组实验镀层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镀层的耐蚀性能。将ZrO_(2)粒子浓度、电镀液温度和电镀电流密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将自腐蚀电流密度作为输出层,运用GRN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Ni-ZrO_(2)纳米镀层进行耐腐蚀性能的预测研究。结果当ZrO_(2)粒子质量浓度为6 g/L、电镀液温度为60°C、电镀电流密度为5 A/dm2时,Ni-ZrO_(2)纳米镀层的性能良好,表现出较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影响Ni-ZrO_(2)镀层自腐蚀电流密度的因素满足ZrO_(2)粒子浓度>电镀液温度>电镀电流密度。运用GRN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对4组非正交实验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30%与10.74%。结论运用神经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不同工艺参数下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从而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实验效率。在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下,GRNN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更加精确。
    • 崔家宁; 战充波; 王媛媛; 王贺; 崔琳琳; 孙海静; 周欣; 孙杰
    • 摘要: 在摩尔比为1∶2的氯化胆碱-尿素(ChCl-Urea)低共熔溶剂中,在纯铜基体表面制备Ni-Co合金镀层。分别研究沉积温度、沉积电位、主盐浓度比三种因素对Ni-Co合金沉积镀层的影响,通过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并利用极化曲线对Ni-Co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进行分析,确定ChCl-Urea-NiCl_(2)·6H_(2)O-CoCl_(2)·6H_(2)O体系中最佳沉积条件为:沉积电位为-1.00V,镍盐与钴盐的摩尔浓度比为5∶1,沉积温度为70°C,沉积时间为30min。制备的镀层均匀致密,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 唐虎; 刘昉
    • 摘要: 为提升硫化钼全解水的催化能力,采用一步电沉积的方法在镍钴氧化物(NCO)基底上成功制备了钼钴二元硫化物复合电极,研究了添加剂、钼钴物质的量比和沉积时间对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氟化铵作为添加剂、钼钴物质的量比为5∶7且沉积时间为750 s时,制备的Mo_(5)Co_(7)S_(x)@NCO-750电极具有最佳电催化活性,其析氢反应(HER)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15 mV和67 mV/dec,析氧反应(OER)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259 mV和42 mV/dec,全解水时槽压为1.61 V。复合电极电催化性能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钴的引入,在硫化钼中形成了高导电性和高催化活性的异质界面,另一方面材料中还存在丰富的具有优异电催化活性的缺陷位点。
    • 李菲晖; 李智萌; 侯文丽; 高镜涵; 巩运兰
    • 摘要: 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有机溶剂中先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研究了Bi(III)、Te(IV)离子及二者混合时在金电极上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再在不同电位下电沉积制备了Bi–Te热电薄膜,研究了沉积电位对Bi–Te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III)、Te(IV)及Bi–Te在金电极上的电沉积均属于完全不可逆过程。在相同条件下,Bi(III)离子的沉积比Te(IV)离子难。在-3.0 V电位下电沉积所得的Bi–Te薄膜中Bi/Te原子分数比为1∶1.65,接近于理想组分Bi_(2)Te_(3)。
    • 吴志文; 高文桂; 杨海涛; 胡超权; 武丽荣; 黄凌云; 李磊
    • 摘要: 综述液相加压氢还原法、化学镀法、电沉积法等镍粉制备原理和制备工艺;从镍涂层制备原理、镍包铜粉制备工艺、镍包石墨制备工艺等方面总结镍包覆粉体的研究进展;概括银包镍粉制备原理、制备工艺等。认为镍系导电粉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导电性,在电磁屏蔽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核壳结构的镍系导电粉体在性能、成本等方面优势突出;行业对粒径均匀性、表面光滑度、纯度等复合粉体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出制备镍系导电粉体的化学镀工艺采用常温常压操作,但制备粉体的镀层含有磷、硼等杂质,镀层纯度较低,废水量大;加压氢还原工艺镀层纯度高,废水量小;电沉积工艺以电能为还原剂,废水量小,镀层纯度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