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炎湿疹

皮炎湿疹

皮炎湿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687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皮肤病与性病、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皮肤科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2013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等;皮炎湿疹的相关文献由651位作者贡献,包括施惠娟、盛国荣、张智勇等。

皮炎湿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7.1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687 占比:92.61%

总计:3981篇

皮炎湿疹—发文趋势图

皮炎湿疹

-研究学者

  • 施惠娟
  • 盛国荣
  • 张智勇
  • 教传华
  • 李邻峰
  • 赵丹
  • 赵晔
  • 丁佩军
  • 于洁
  • 余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凌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范丽娜; 武亦阁; 贺乙; 周光
    • 摘要: 目的探讨“血虚风燥型”皮炎-湿疹样病变豚鼠模型的客观指标,为科学评价该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虚风燥型”皮炎-湿疹样病变豚鼠模型,每周应用MPA6/10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量皮肤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经皮肤水分流失量(TEWL),HE染色后观察豚鼠皮损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IL-17、CD4^(+)、CD8^(+)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皮损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损组织AQP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皮炎-湿疹样病变豚鼠模型组豚鼠背部致敏区出现红斑、丘疹、苔藓样变和明显搔抓,皮肤WCSC减少(P<0.01)、TEWL增多(P<0.01),病理显示皮肤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细胞和真皮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gE、IL-17、CD4^(+)浓度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IL-4、CD8^(+)浓度显著升高(P<0.01),AQP3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WCSC和TEWL,组织病理变化,AQP3mRNA及蛋白表达能够客观反应出“血虚风燥证”的“皮肤燥象”特征,血清IgE、IL-4、IL-17、CD4^(+)、CD8^(+)浓度反应出“皮炎-湿疹”部分病理机制,2组结合可以作为“血虚风燥型”皮炎-湿疹样病变豚鼠模型的客观评价指标。
    • 李丽娜
    • 摘要: 目的:探究皮炎湿疹患者微生物感染情况,并就其与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6月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皮炎湿疹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于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接受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及对照组正常皮肤样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实施菌种鉴定及菌落计数分析,并就两组个体血清OPN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细菌真菌感染与皮炎湿疹患者OPN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皮肤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感染率均低于研究组皮损样本,表皮葡萄球菌低于研究组非皮损样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样本细菌真菌密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度、OPN水平均高于非皮损样本(P<0.05),急性渗出型皮损细菌真菌密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度及OPN水平均高于慢性斑块型皮损(P<0.05)。研究组100例患者中,后期发生继发感染18例,未继发感染82例,研究组继发感染和未继发感染患者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马拉色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继发感染患者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高于未继发感染患者(P<0.05)。研究组细菌真菌定植密度与其血清OPN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491,P=0.0003)。结论:微生物定植与皮炎湿疹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患者血清OPN水平会明显升高,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皮炎湿疹诊疗鉴别中。
    • 刘丹
    • 摘要: 目的 分析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方法 以曹县人民医院皮肤科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皮炎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n=46)接受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n=46)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5)。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相较单一西药治疗而言不良反应也相对更少,对减少皮炎湿疹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 茅婧怡; 竺炯; 马欣; 丁佩军; 张慧敏
    • 摘要: 目的 分析孙世道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孙教授治疗皮肤病的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借助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组方网络分析,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1)共选定7 289例患者,5 239首方剂,涉及402味中药;西医病名346种,中医病名223种,其中皮炎湿疹(湿疮)患者最多,其后依次为红斑狼疮(红蝴蝶疮)、痤疮(粉刺)、银屑病(白疕)。(2)整体而言,孙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有牡丹皮、丹参、生地黄、玄参、知母、黄芩、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细分疾病及中医证型后发现,孙教授治疗痤疮以清热利湿为主,兼顾滋阴降火;治疗红斑狼疮以滋阴益气、凉血养血为法;治疗银屑病“从血论治”,凉血、养阴、活血法并重。(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地肤子、苦参、山药、白术、玄参、玉竹、白鲜皮、生地黄、土茯苓等20味中药为孙教授常用的皮肤科用药组合,其中生地黄、土茯苓、白鲜皮、玉竹、牡丹皮与其他中药的关系网络最为密切;药对关联分析中共获得6组关联规则,含7味中药,其中白鲜皮、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呈强关联性。结论 孙世道教授临床以治疗皮炎湿疹(湿疮)、红斑狼疮(红蝴蝶疮)、痤疮(粉刺)、银屑病(白疕)见长,常在清热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祛风、利湿、凉血、滋阴诸法,擅用白鲜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合。
    • 胡兰廷; 梁秀宇; 孙彤; 孟维维; 兰晓鸥
    • 摘要: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患者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4例皮炎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IL-2(132.10±23.28)ng/L、IL-6(10.34±1.07)ng/L、CRP(7.54±1.1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1.25±18.72)ng/L、(24.85±1.71)ng/L、(10.08±1.8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可降低炎症因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刘维; 邓家侵; 刘俊峰
    • 摘要: 本文归纳总结了陈达灿教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用药特色和经验,其常用的多种中药、药对及配伍不仅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角度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现代药理和实验研究也证实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多靶点发挥抗过敏作用,因此无论内服还是外用皆可有效地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 司书杰
    • 摘要: 目的: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调查.方法:选择我院6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人数相等,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半年内疾病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患者未经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中医治疗方案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王兰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9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皮炎湿疹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维红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皮炎湿疹临床治疗中采取白芍总苷与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皮炎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据表法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白芍总苷,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率(80.0%)高于对照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外周血Th1/Th2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白芍总苷与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干预皮炎湿疹患者可获得效果理想,是一种具有推荐使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