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475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4430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父母必读、祝您健康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8年全国儿科热点研讨会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祝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IEHB 2017)等;皮肤接触的相关文献由78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苹、吴姝、张宝军等。

皮肤接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430 占比:99.65%

总计:104802篇

皮肤接触—发文趋势图

皮肤接触

-研究学者

  • 余苹
  • 吴姝
  • 张宝军
  • 李雪梅
  • 王晓燕
  • 王晓玲
  • 范伟
  • 袁涛
  • 高将
  • 黄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芳荣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204例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该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对其进行两组,每组102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浅睡眠、瞌睡、活动觉醒、安静觉醒、啼哭)、1 h内啼哭次数与啼哭时间、不同时间点的母乳喂养情况(30 min内、90 min内、出院前母乳喂养成功率)与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安静觉醒发生率(70.59%)较对照组(44.1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0,P0.05)。研究组新生儿1 h内啼哭次数(3.05±2.03)次与啼哭时间(30.45±14.52)s较对照组(12.52±4.06)次、(124.52±24.47)s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0、33.390,P<0.01)。研究组30 min内、90 min内、出院前母乳喂养成功率53.92%、66.67%、83.33%,以及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77.45%均较对照组29.41%、50.98%、61.76%、52.9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5、5.181、11.913、13.502,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适于推广与应用。
    • 许娟娟; 陈浪; 梁玮伦; 谭新容
    • 摘要: 目的观察父亲参与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SSC)对顺产初产妇的新生儿应激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选取2017年2月-2021年5月期间,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986例顺产初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8例新生儿(共同参与组)实施了父亲参与的早期SSC;467例新生儿(SSC组)实施了早期母婴SSC,881例新生儿(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新生儿处理。观察3组新生儿的唾液皮质醇水平、体温和低温发生率、心率以及啼哭时间的差异,探讨父亲参与的早期母婴SSC在临床实施的可行性。结果①3组新生儿出生30 min、60 min、90 min、180 min时,任意2组唾液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生120 min时,共同参与组与对照组、SS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3组新生儿出生30 min、60 min时,共同参与组与对照组,SSC组与对照组的体温、低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生90 min时,任意2组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共同参与组与对照组,SSC组与对照组的低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生120 min、180 min时,任意2组的体温与低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3组新生儿出生30min、60 min、90 min时,共同参与组与对照组,SSC组与对照组的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生120min、180 min时,任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3组新生儿出生0~30min、30~60 min、60~90 min时间段,共同参与组与对照组,SSC组与对照组的啼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生90~120 min、120~180 min时间段:任意2组的啼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母婴SSC和父亲参与的早期母婴SSC均能降低顺产初产妇的新生儿唾液皮质醇水平,维持恒定的体温和心率,减少低温发生率和啼哭时间。相比较而言,父亲参与的早期母婴SSC是一种更科学、更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应激反应及维护其生命体征的护理模式。
    • 杨希川
    • 摘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佩戴美丽的耳环,不少人都会打耳洞,但打了耳洞之后也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耳洞为何会发炎,耳洞发炎在医学上叫接触性皮炎,指的是皮肤接触外源性物质,刺激皮肤或引发过敏反应而致,常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对于明确对金属过敏者,或者本身就是易过敏体质的人,是不建议打耳洞的。如果这类人群打了耳洞,建议做个斑贴试验明确自己对哪类金属过敏,避免使用此类材质的耳饰,或是选用一些防过敏的医用钢材质的耳饰。
    • 韩文娟; 胡晓静
    • 摘要: 综述母婴皮肤接触的不同定义、母婴接触的重要临床价值、我国开展母婴皮肤接触存在的问题,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以期推进母婴皮肤接触在我国的开展和促进母婴健康。
    • 王博; 尹永田; 张小满; 张苹; 陈莉军
    • 摘要: 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作用显著,且该护理的实施方法及辅助工具在不断改进.本文就袋鼠式护理的定义、实施方式、实施过程中对家庭的影响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袋鼠式护理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许会玲; 彭延军; 蔺建华; 刘子寒; 孙丽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剖宫产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分娩后母婴立即皮肤接触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择期手术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照护模式,观察组实行家属陪伴产妇剖宫产分娩及分娩后母婴立即皮肤接触,比较产妇术前焦虑、术中镇静止痛麻醉用药、满意度及新生儿体温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前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新生儿出生30 min体温与出生60 min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追加镇静止痛麻醉药的概率是观察组的6.152倍(P<0.001);主动要求追加镇静止痛麻醉药的概率是观察组的2.660倍(P=0.158).结论 家属陪伴产妇剖宫产分娩及分娩后母婴立即皮肤接触有利于减轻产妇焦虑,减少镇静止痛麻醉药的使用,提高满意度,并促进新生儿体温恢复.
    • 史明霞; 余苹; 汤颖; 李六兰
    • 摘要: 目的 观察新生儿娩出后即刻与产妇皮肤接触持续90 min对新生儿体温、心率、血糖以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6月自然分娩的8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新生儿全身擦干置于腹部进行早期皮肤接触,断脐后保持接触90 min后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对照组新生儿断脐处理后行皮肤接触30 min,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心率、血糖以及产后出血量的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在60 min和120 min时体温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体温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产后立即皮肤接触持续90 min有益于维持新生儿体温、心率、血糖,减少产妇一定的产后出血量.
    • 谢佳佳; 刘志清
    • 摘要: 检索有关早期母婴皮肤接触(SSC)主题的文献,对早期母婴SSC的操作方法、接触时间及对新生儿的影响进行综述,使其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母婴皮肤接触的积极作用.
    • 田晓明; 王爱华; 张效艳; 胡佳珍; 周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母婴皮肤接触(SSC)对新生儿哺乳行为动作序列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7月在潍坊市某三甲医院产房自然分娩的80例产妇和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进行持续不间断的SSC,直到自行完成首次哺乳并进入睡眠阶段;对照组早期SSC仅30 min.观察记录新生儿在SSC期间的动作及动作出现时间,分析哺乳行为是否完整表达.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哺乳行为表达完全且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更长,依次出现啼哭、睁眼、舔嘴唇、蹬腿、伸胳膊、手放入口中、抬头或转头、手触碰乳头、身体移向乳房、嘴唇接触乳晕、舔乳头、含住乳头、有效吸吮及入睡的行为动作.对照组新生儿哺乳行为表达不完整,依次出现啼哭、睁眼、舔嘴唇、蹬腿、伸胳膊、手放入口中、抬头或转头、手触碰乳头的行为动作,未达到爬行、熟悉、吸吮和入睡阶段.结论 充分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新生儿完整哺乳行为的表达,哺乳行为的完整表达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生长发育、产妇泌乳启动、产后出血、子宫复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冯春玲; 李益民; 周临; 袁莉; 袁玲; 王莉; 马硕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父母为新生儿提供皮肤接触护理的体验.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新生儿父母对皮肤接触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4月.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研究,提炼出29个明确的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后形成7个新的类别,进一步综合得到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角色感知与强化;情感体验;需求与期待.结论 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需关注皮肤接触对父母带来的体验并理解其需求,给予必要的专业指导与支持,以期促进父母对新生儿皮肤接触护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