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盐渍土

盐渍土

盐渍土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8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9篇、会议论文92篇、专利文献40955篇;相关期刊63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土壤学报、土壤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2014年电力岩土工程专业经验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0学术年会等;盐渍土的相关文献由4068位作者贡献,包括薛明、张莎莎、陈伟志等。

盐渍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9 占比:4.18%

会议论文>

论文:92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40955 占比:95.61%

总计:42836篇

盐渍土—发文趋势图

盐渍土

-研究学者

  • 薛明
  • 张莎莎
  • 陈伟志
  • 张远芳
  • 房建宏
  • 李安洪
  • 柴寿喜
  • 吴沛沛
  • 杨晓华
  • 黄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代红娟; 付玉涛
    • 摘要: 为减小盐渍土对地基的溶陷性、盐胀性、腐蚀性等危害,通过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式研究、分析、评价察尔汗盐湖地区盐渍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察尔汗-格尔木高速(简称察格高速)地基处理为例,对盐渍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地基处理新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察格高速地基处理段的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盐湖区主要分布为盐渍软弱土,具有盐渍土与软土的双重特性,采用换填、冲击碾压、强夯、强夯置换、砾石桩、裹体砾石桩、裹体混凝土灌注桩、引孔裹体预制桩等均可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效果良好;裹体砾石桩解决了散体材料成桩的质量问题,采用裹体施工工艺提高了桩体质量及地基的承载能力,裹体混凝土灌注桩可防止盐渍土与桩体接触,桩体不受腐蚀。裹体砾石桩的沉降明显减小,采用裹体砾石桩法加固地基效果明显提高。
    • 王玉龙; 常立君; 李舒洁
    • 摘要: 为了探寻季节性冻土区盐渍化路基土水盐迁移及变形规律,利用极端环境荷载测试系统,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温度随上覆荷载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离冷源越近,土体温度变化越明显;上覆荷载作用下,土体在顶部密度增大,对水分迁移有抑制作用,盐分则在该处出现聚集现象,在其他高度处,由于土颗粒的重排列程度不同,水分盐分变化亦不尽相同;上覆荷载是导致土体发生压缩变形的直接原因,在同一循环周期内压缩变形随上覆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压缩变形随冻融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微观结构对土体变形机理分析表明,晶须生成量减少,盐胀压力减弱是引起膨胀变形减少的主要原因,土颗粒破碎及土粒间隙减小是土体发生压缩变形的因素。
    • 张宏媛; 逄焕成; 宋佳珅; 王国丽; 常芳弟; 李玉义
    • 摘要: 为探明亚表层有机培肥结合地膜覆盖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盐运移的调控机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地表不覆膜(CK)、地膜每年覆盖(PM)和亚表层单次有机培肥+地膜每年覆盖(OMP)3个处理,3年后采用X射线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部分亚表层(15~21 cm)与深层(35~41 cm)土壤孔隙结构信息,同时测定了土壤剖面水盐含量,分析了土壤孔隙结构与水盐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PM处理与CK相比,亚表层大孔隙度(>30μm)无明显差异(P>0.05),但深土层降低了0.48个百分点(P<0.05)。OMP处理与CK相比,亚表层及深土层大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95、0.75个百分点(P<0.05),其中不同当量直径孔隙度和孔隙连通度均差异显著(P<0.05)。与CK和PM处理相比,OMP处理春灌后0~40 cm土层含水率分别提高12.02%和6.33%(P<0.05),全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6.22%和13.21%(P<0.05);收获后0~40 cm土壤含水率分别降低40.69%和35.77%(P<0.05),返盐率分别降低了12.22、11.56个百分点(P<0.05)。大孔隙度、土壤孔隙连通度与水盐含量显著相关(P<0.05),增加当量直径小于1500μm孔隙度可以显著提高春灌后土壤保水效果,而增加当量直径小于500μm孔隙度可以促进春灌后盐分淋洗。通过在亚表层施用有机肥结合地膜覆盖可以优化土壤物理结构,增强盐渍土水盐调控能力。
    • 孙池涛; 邓亚鹏; 孙玉霞; 毛伟兵; 米兆荣; 张倩; 张明明
    • 摘要: 为了探明盐渍土水盐分布和土壤蒸发特性对掺沙的响应特征,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掺沙量(沙-土质量比为0,10%,30%,50%和70%,分别以处理CK,T1,T2,T3和T4表示)对盐渍土水盐运移特征和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000 min,处理T1和T2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质量含水率比CK分别高了50.0%和40.7%,T3和T4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质量含水率比CK分别低了36.3%和18.7%,而处理T1,T2,T3和T4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电导率比CK分别低了16.3%,30.2%,8.1%和22.4%.处理CK,T1,T2,T3和T4的0~5000 min的平均蒸发速率依次为1.52×10^(-3),2.08×10^(-3),1.49×10^(-3),2.03×10^(-3)和1.52×10^(-3) mm/min;5001~14000 min的平均蒸发速率分别为0.79×10^(-3),0.44×10^(-3),0.47×10^(-3),0.26×10^(-3)和0.35×10^(-3) mm/min.
    • 张月鲜; 红梅; 温馨; 裴志福; 赵卉鑫; 陈晨; 温晓亮
    • 摘要: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苏打碱化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生物炭+常规施肥(BC)、牛粪+常规施肥(CD)、玉米秸秆+常规施肥(SW)和羊粪+常规施肥(GM)5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SOC)库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收获季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分析不同有机物料添加下SOC及其活性碳组分和主要盐碱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2019年和2020年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下SOC平均增幅分别为22.7%和17.2%,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平均增幅分别为22.9%和18.2%;4种有机物料均提高了碱化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其中,CD和GM处理下各活性碳组分含量增幅较其他处理更高;2019年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下碳库管理指数(CPMI)较CK提高53.8%~108.3%,2020年提高71.3%~144.1%(P<0.05),CD和GM对CPMI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土壤化学性质方面,2020年各有机物添加处理下pH均显著下降,BC和CD处理下碱化度(ESP)分别显著下降36.9%和29.3%,CD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提高36.7%(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影响苏打碱化土SOC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活性有机碳组分和ESP。牛粪和羊粪施用对苏打碱化土有机碳库质量提升作用较好,生物炭施用对盐碱化指标改良效果最明显。
    • 杨劲松; 姚荣江; 王相平; 谢文萍; 张新; 朱伟; 张璐; 孙瑞娟
    • 摘要: 盐渍土研究是以盐渍土和盐渍生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盐渍土和盐渍化的发生与演变过程、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盐渍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盐渍土的治理、改良和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为主体的研究领域。我国盐渍土面积巨大、种类繁多,盐渍化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盐渍土"水盐调控""水盐平衡","淡化肥沃层"和"障碍消减"等理论与技术方法,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土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拓展耕地资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我国在土壤盐渍化演变过程的监测与多源数据融合、土壤水盐运移过程模拟与尺度转换、盐渍农田养分循环与减损增效、盐渍障碍的生态消减、盐渍障碍微生物修复、盐渍农田灌排优化管理与边际水安全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果。建议今后深入开展盐渍土精准控盐的高效和安全用水、土壤盐渍障碍的绿色消减与健康保育、盐渍农田养分库容扩增与增碳减排、土壤盐渍化与区域生态的耦合响应和协同适应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应面向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和行业,致力于拓展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为国家农业升级、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安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我国盐渍土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之间的联系,系统阐述了近期盐渍土相关研究工作的特色进展,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国家需求,提出了我国盐渍土研究的展望。
    • 张建辉; 丁子凯; 陈宝泽; 刘靖; 杨红雨
    • 摘要: 针对黄骅港滨海非饱和盐渍土,采用滤纸法对不同含盐量、不同含水率土样的吸力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土-水特性及含盐量与各吸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吸力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并拟合建立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率,渗透吸力与含盐量、体积含水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含盐量的改变对总吸力和渗透吸力影响较大;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率呈指数关系;拟合得到的渗透吸力与含盐量、体积含水率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研究成果可为分析非饱和盐渍土工程特性提供参考。
    • 张宁
    • 摘要: 本文以甘肃某地区厂房处理地基为例,为消除场地盐渍土对基础的危害,采用换填联合碎石桩法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并通过对现场复合地基质量检验、试验和监测,确定了换填联合碎石桩处理盐渍土地基的可行性,总结的设计要点对同类地基处理工程具有指导作用。
    • 陈平男; 王瑞燕
    • 摘要: 遥感影像中阴影的存在对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麦田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Sentinel-2卫星影像,结合NDVI、SVI、VDSEVI和NDCSI 4个植被指数与像元二分模型方法、阈值法2种植被覆盖度提取方法,研究有阴影情况下大田冬小麦覆盖度估算的最佳植被指数和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提取无人机影像中冬小麦植被覆盖度,使用像元二分模型与植被指数结合的方法精度高于阈值法,提取精度最高的为使用NDCSI与像元二分模型结合(MAE为0.1064,RMSE为0.1341),其次为SVI、VDSEVI和NDVI与像元二分模型结合;提取Sentinel-2卫星影像中冬小麦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最高的也为使用NDCSI与像元二分模型结合(MAE为0.0767,RMSE为0.0960),然后依次为NDVI、SVI和VDSEVI与像元二分模型结合。无人机的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为地面数据对卫星数据冬小麦覆盖度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使用NDCSI可有效去除无人机影像和卫星影像中的阴影影响,提高了大田冬小麦覆盖度反演精度。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麦田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植被提取的精度高,可作为麦田植被覆盖度提取的一个有效方法。
    • 钱昆; 刘国祥; 向卫; 陈坤; 孙涛; 张瑞
    • 摘要: 现有的盐渍土遥感监测多依赖多光谱信息的专题处理与指数反演方法,受限于土壤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性以及“异物同谱”等问题,客观精准的定量评价仍难以实现。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季节性形变盐渍化评价指数,借助高精度的时序形变信息实现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评价。实验于甘肃敦煌地区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共74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使用SBAS-DInSAR方法求取时序形变信息以构建季节性形变盐渍化评价指数,联合现有的定量评价方法(如修正的盐渍化评价指数、盐分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开展综合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形变盐渍化评价指数可以较好的完成对硫酸盐渍土的定量评价;与传统多光谱方法相比,季节性形变盐渍化评价指数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最大(R = −0.2611)且曲线拟合结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其拟合结果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决定系数最大为0.3358,而其他方法最大仅为0.2085),验证了季节性形变盐渍化评价指数相对于多光谱指数独特的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