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短暂脑缺血发作

短暂脑缺血发作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9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23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秋枫、代江群、何世桢等。

短暂脑缺血发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4.7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23 占比:95.26%

总计:4118篇

短暂脑缺血发作—发文趋势图

短暂脑缺血发作

-研究学者

  • 吴秋枫
  • 代江群
  • 何世桢
  • 刘卫国
  • 刘运德(校)
  • 孟宪举
  • 孟江涛
  • 宋涛
  • 尚雨露
  • 崔卫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岩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对象是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短暂脑缺血发作80例患者,依护理方式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脑卒中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20%;观察组护理后脑缺血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脑卒中率,值得推广.
    • 李振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辨证分型的祛风化痰法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各3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外加祛风化痰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C-reactive protein) 、血脂水平以及颅内血流变化,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DL-C、TG、TC、hs-CRP、BA、RVA以及L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P=0.244/0.404、0.363/0.359、0.280/0.390、0.313/0.377、0.209/0.418、0.851/0.199、0.511/0.306、0.257/0.359), 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LDL-C、TG、TC、hs-CRP、RVA以及LVA值均明显降低, HDL-C水平明显升高 (t/P=2.845/0.003、3.964/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group was 93.9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group (72.7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P=0.503/0.308).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can alleviate platelet aggregation, expand TIA blood vessels, improve intracranial hemodynamics, reduce inflammation and enhance clinical treatment.
    • 康乐; 苗明三; 白明; 高渐联; 田硕; 项丽玲
    •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TIA模型来研究毛冬青皂酮胶囊对大鼠TIA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过氧化叔丁醇的方法来建立大鼠TIA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养血清脑颗粒组(1g/kg)、尼莫地平组(0.03g/kg)与毛冬青皂酮胶囊0.2gkg、0.1g/kg、0.05g/kg组,各组连续给药7d.在给药第3、6d分别尾静脉注射过氧化叔丁醇,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于末次造模的第二天灌胃1h后,测定血液流变学、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及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皮质区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剂量毛冬青皂酮胶囊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并显著降低死亡率,毛冬青皂酮胶囊各剂量组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LPA水平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病理变化.结论:毛冬青皂酮胶囊对大鼠短暂脑缺血发作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炎症发生有关.
    • 黄广鹏
    • 摘要: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抽选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更高,NIHSS评分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 檀国祥; 丁婷; 叶小栓; 许啟伍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ICVD患者82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脑梗死(CI)组59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神经缺损评分(NIHSS)分为重度神经缺损组(31~42分)18例、中度神经缺损组(16~30分)42例和轻度神经缺损组(0~15分)22例;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血浆Hcy、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CI组和TIA组Hcy、Fib、TG、TC、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I组Hcy、Fib、TG、TC、LDL-C均显著高于TIA组,HDL-C均显著低于TIA组(P<0.05).重度神经缺损组、中度神经缺损组和轻度神经缺损组Hcy、Fib、TG、TC、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神经缺损组Hcy、Fib、TG、TC、LDL-C显著高于中度神经缺损组和轻度神经缺损组(P<0.05),中度神经缺损组Hcy、Fib、TG、TC、LDL-C显著高于轻度神经缺损组(P<0.05),重度神经缺损组、中度神经缺损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神经缺损组(P<0.05).Pr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类型和NIHSS评分与血浆Hcy和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VD患者血浆Hcy和Fib及血脂异常升高,不同类型和NIHSS评分与血浆Hcy和Fib呈正相关.
    • 林文萍; 卢晔芬; 孙丽娜; 任雨
    •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路径实施前)和临床路径组(路径实施后),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疗工作质量(临床预后)、医疗工作效率(平均住院天数)、经济效果(次均总费用、次均药费所占比、次均检查费所占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脑梗死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天数、次均总费用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的分配结构更合理,药费比例显著降低,检查费比例有所上升(P<0.01).结论 我院短暂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工作质量及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初婷婷; 叶琳琳; 郑永慧; 杨慧; 孙永奇; 张惊宇
    • 摘要: 目的:评估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年内收治的2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组和巴曲酶单一治疗组,每组100例;单一治疗组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巴曲酶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5、7、14天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5、7天,联合治疗组 FIB水平均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治疗后第14天,联合治疗组与一治疗组相比,FIB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3、5、7、14天,联合治疗组PT、APTT显著长于单一治疗组(P<0.01)。治疗后14 d,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单一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91% vs 75%,χ2=4.25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可有效控制 TIA后脑梗死的发生率,且风险未见明显提高。
    • 常四鹏; 牛敬忠
    • 摘要: 目的:探究预先短暂性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与脑梗死发作间隔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10‐02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存在预先T IA患者131例(61.50%)为脑梗死A组,预先发生T IA患者82例(38.50%)为脑梗死B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标准,从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与脑梗死发作时间间隔三个方面分析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结果脑梗死A组Ⅰ级预后79例(60.31%),脑梗死B组Ⅰ级预后56例(68.2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脑梗死B组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在2~3次、发作时间<10 min与脑梗死间隔≤1周时与脑梗死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梗死前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会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与短暂性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与脑梗死时间间隔具有一定关系。%Objective To explor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time and number of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n cere‐bral infarction ,providing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213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2010 February in our hospital as research objects ,among which 131 patients with non‐previous TIA were consid‐ered as group A(61.50% ) ,while 82 cases with previous TIA as group B (38.50% ). The frequency of TIA as well as onset ti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ssessed by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between two groups to analyze the nerve functional recovery.Results 79 cases (60.31% ) in group A reached grade I in prognosis ,and 56 cases (68.29% ) in B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 =1.386 ,P>0.05). Episode in 2‐3 times ,duration less than 10 minutes and inter‐val with one week or less in group B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group A (P<0.05).Conclusion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n cerebral infarction may hav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frequency ,duration and in‐terval.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