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油污染土壤

石油污染土壤

石油污染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60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68022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土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海峡两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与整治研讨会、第三届国际石油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2010年石油微生物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相关文献由155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启星、郭书海、张秀霞等。

石油污染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8022 占比:99.85%

总计:168277篇

石油污染土壤—发文趋势图

石油污染土壤

-研究学者

  • 周启星
  • 郭书海
  • 张秀霞
  • 王卅
  • 唐景春
  • 李法云
  • 吴波
  • 程立娟
  • 李刚
  • 张清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冰; 孟元; 陈坷铭; 刘宇程; 陈明燕
    • 摘要: 目的在活化过硫酸钠(Na_(2)S_(2)O_(8))体系处理石油污染土壤中,采用不同形态的铁基材料作为催化剂,进行石油烃的去除研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比较了3种铁基催化剂(柠檬酸亚铁、零价铁、四氧化三铁)活化Na_(2)S_(2)O_(8)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探究了氧化剂的持续性、污染物去除的有效性、可溶性碳氮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外加零价铁显著促进了石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的去除,反应10天后TPH去除率为53.39%,比对照组高出15.3%;外加铁基催化剂对溶解性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影响较大,后续若采用微生物手段联合修复,需要外加营养物质以调节至微生物生长适宜的碳氮磷比。结论加入零价铁能够增加Na_(2)S_(2)O_(8)有效利用率,进而提高对TPH去除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对采用更多类别的铁基材料活化过硫酸钠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廖长君; 苏建; 梁家宇; 戴书剑; 刘松豪; 廖春雨; 卢友志
    • 摘要: 为了对高浓度污染土壤与竹粉进行资源化利用,开展了污染土和竹粉的绝氧共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550°C,升温速率为7.5°C/min时,竹粉中的沥青质发生裂解,饱和分和芳香分的占比增加,对改善热解回收油的品质有利。混合热解后的残渣发热量随着污染土占比的增加而升高。
    • 张金秋; 王帅杰; 王露; 付雨潼
    • 摘要: 选择紫花苜蓿协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探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并考察了石油初始含量、植株种植密度、菌剂投加量及营养物对紫花苜蓿-铜绿假单胞菌联合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花苜蓿-铜绿假单胞菌联合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紫花苜蓿或铜绿假单胞菌修复,经过56 d的修复,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高达72%。在联合修复体系中,植物与微生物表现出明显的互生作用。当污染土壤中石油初始质量分数为0.6%,紫花苜蓿种植密度为20棵/dm^(2),土壤中铜绿假单胞菌菌剂投加量为20 g/kg时,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佳且修复体系能够得以充分利用。适量的氮、磷营养物添加可进一步改善紫花苜蓿-铜绿假单胞菌联合修复效果。
    • 张秀霞; 任文海; 丁明山; 陈琼瑶; 顾莹莹; 刘春爽; 刘其友
    • 摘要: 为了强化学生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理解,设置了污泥基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教学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污泥基生物炭及其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及观测指标测定方法,学会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开展创新实验能力。该文研究了污泥基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过程中总石油烃、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污染物质组成的变化。
    • 花莉; 成涛之; 梁智勇
    • 摘要: 近些年土壤污染修复问题备受关注,而在贫瘠的黄土地区,本身脆弱的土壤环境加之受石油污染,给环境造成巨大危害,探寻一种适合用于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尤为重要。利用前期已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菌,分别以小麦秸秆、生物炭和活性炭为吸附载体,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对混合菌进行吸附包埋固定,研究了不同载体固定化混合菌对陕北黄土地区受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发现固定化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比游离态混合菌好,且不同固定化载体修复效果有差异。经过42 d的修复,灭菌组中秸秆固定化混合菌修复效果最好,降解率为54.92%,比单纯的游离混合菌提高了20%;未灭菌组中生物质炭固定化混合菌修复效果最好,降解率为54.19%,比游离态混合菌提高了近30%。与游离态混合菌相比,固定化混合菌对石油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去除率。土壤Shannon-Wiener指数与微生物多样性T-RFLP的分析表明,石油烃降解率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相吻合。石油烃降解率高的土壤,其微生物多样性高,这是由于生物质炭为固定化混合菌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它是促进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生长的最佳载体,对于修复土壤比秸秆提高养分更重要。由此可见,固定化混合菌在石油生物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吴蔓莉; 肖贺月; 贺豪华; 王琪; 高敬华
    • 摘要: 对土壤中石油烃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是治理和管控石油污染的重要依据。然而,总石油烃(TPHs)中烷烃(Alkanes)和多环芳烃(PAHs)组分的毒性风险效应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蚯蚓为指示生物,利用微宇宙毒性试验研究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对蚯蚓的毒性风险;以正癸烷(C_(10)H_(22))、正十六烷(C_(16)H_(34))、正二十六烷(C_(26)H_(54))作为烷烃组分的模式化合物,以蒽(An)、菲(Phe)、芘(Pyr)作为多环芳烃组分的模式化合物,探究不同组分烃的当量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TPHs含量低于6 500 mg·kg^(-1)时对蚯蚓的毒性风险较小。当土壤含油量超过13 000 mg·kg^(-1)时蚯蚓初期有逃离土壤的行为,2 d后出现身体断裂以及死亡的现象,14 d可导致蚯蚓体重减轻50%。当土壤中含油量超过50 000 mg·kg^(-1)时,14 d蚯蚓致死率接近100%。蚯蚓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基本上均呈现低剂量(土壤含油量13 000 mg·kg^(-1))再次激活的变化趋势。选取各模式化合物在10 000、30 000 mg·kg^(-1)TPHs中的当量浓度为添加浓度,探究各组分烃的毒性效应。研究表明,当量正烷烃组分中的C_(16)H_(34)、当量多环芳烃组分中的An表现出高急性毒性。当量正烷烃模式化合物C_(16)H_(34)、C_(26)H_(54)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高于当量多环芳烃模式化合物An、Phe、Pyr的急性毒性。因此,在石油污染土壤初期应充分重视烷烃组分的生态毒性。
    • 马健波; 韩斌; 任文涛; 王楠; 周阳; 朱立
    • 摘要: 调查了陕北某采油厂油井周边石油污染土壤的基本污染情况,采用铜绿假单胞菌-黑麦草联合修复技术对其进行了现场修复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现场修复效果.调查显示,该油井周边土壤的含油量最高为9020 mg/kg.90 d的修复周期结束后,土壤的含油量降至402 mg/kg,去油率高达95.5%,并且不同采样位置的土壤含油量检测结果均低于500 mg/kg,满足《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2018)中的A级土壤标准.单独使用黑麦草或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修复,土壤的去油率分别为29.5%或88.8%,而空白区土壤的去油率仅为21.8%.
    • 白鹭; 吴春英; 谷风
    • 摘要: 探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土壤最佳理化条件,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从几种农业废弃物中选出固定化微生物的最优载体,并以吉林前郭油田原油为降解对象,考察固定化微生物投入量、原油初始浓度、表面活性剂投加量、孔隙率、含水率、pH及营养成分含量对原油降解率的影响.秸秆为固定化微生物最佳载体.取1 500 g土样进行单因素试验,投入60 g原油,最优化的降解条件是添加固定化微生物50 g/L,最佳环境因素是:孔隙率45%、含水率20%、pH=8,营养成分C/N=9.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能力远超过游离菌降解石油污染土壤的能力,调节到最佳的土壤环境,投入一定量的固定化微生物,能够大幅提高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率.
    • 张晨; 杨松; 王思瑶; 王乙羽; 杜孟哲; 李玉玺; 王君
    • 摘要: 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混合解烃菌群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将实验室保藏的3株解烃菌XB、JH、LJ-5活化,采用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油率,并对菌株的形态特征、乳化结果、石油降解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别接种3种菌株LJ-5、XB、JH的锥形瓶中液蜡被乳化,且乳化程度较高;接入解烃菌XB、JH、LJ-5混合菌液的污染土壤菌落数在第20天达到最大值,为3.31×104cuf/g土壤;石油降解率从第15天至第25天变化最显著,到第35天趋于稳定,高达75%.试验结果为生物降解石油、利用混合菌株降低环境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 康建中; 康伟浩; 时明翠; 杨昊博
    • 摘要: 我国在发展石油产业过程中,石油污染对于人类的自身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土壤当中石油污染物通常来自石油加工、开采、储存、运输时可能存在了泄漏情况.当前我国和国外都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加强治理土壤污染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将详细分析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用方案.希望通过科学运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石油污染土壤整体治理效果,有助于促进我国石油领域的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