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块岩

磷块岩

磷块岩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8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37573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沉积学报、矿床地质、云南地质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第十二届全国岩石破碎工程学术大会、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磷块岩的相关文献由6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东野脉兴、庞建涛、张杰等。

磷块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7573 占比:99.75%

总计:137921篇

磷块岩—发文趋势图

磷块岩

-研究学者

  • 东野脉兴
  • 庞建涛
  • 张杰
  • 肖喆
  • 张电吉
  • 曾允孚
  • 王灿霞
  • 钟康年
  • 吝曼卿
  • 李若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和培; 吝曼卿; 李先福; 柯晓苏; 张潘
    • 摘要: 在磷矿掘进开挖过程中,磷块岩在深部围岩开挖的扰动下,处于动静结合的应力状态,呈现不同程度的开采破坏现象。通过在室内展开不同预静载作用下的动静组合三轴试验,分析磷块岩在不同加载环境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破坏模式,研究磷块岩在不同动静加载作用下的破坏特性。结果表明:①动力扰动后的,磷块岩三轴抗压强度比其在常规三轴静荷载试验下测得的强度低;②磷块岩所受围压相同时,随着其所受预静载水平的提高,磷块岩受动载扰动程度逐渐降低,且变形破坏程度更明显;③磷块岩所受轴向预静载力相同时,随着其所受的围压越大,磷块岩在动静组合下的抗压强度越大。
    • 丁卫平
    • 摘要: 目前的稀土矿床主要与岩浆岩有关,对其研究较多,但对沉积岩中稀土研究较少。稀土作为战略性的矿产,系统研究稀土在分布广泛的沉积岩中的富集机理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而磷灰石又在沉积岩中以磷块岩形成存在。对已知的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中的稀土数据,磷块岩的电子显微镜下特征等进行研究,发现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有一致的稀土分布特征,推测磷块岩是古老细菌的细胞壁的堆积,细胞壁实际是细小的磷灰石。在沉积岩中存在磷灰石的情况下,磷灰石对周围环境的稀土能无差别吸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吸收周围稀土,因此年代久远的化石的稀土含量高于现在生物骨骼稀土含量,其他矿物则很少吸收稀土。由此可以利用聚磷菌对周围稀土进行吸收,从而富集稀土,利用这一特征可使用细菌提纯稀土,减少化学物质在提纯稀土中的应用,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 磷矿是指在经济上能被利用的磷酸盐类矿物的总称,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可以用来制取磷肥,也可以用来制造黄磷、磷酸、磷化物及其他磷酸盐类,用于医药、食品、火柴、染料、制糖、陶瓷、国防等工业部门。磷矿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绵竹市是中国四川磷矿基地之一。磷矿石按其成因不同,可分为磷灰石和磷块岩。磷灰石是指P元素以晶质磷灰石形式出现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磷矿石。磷块岩系指由外生作用形成、由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磷灰石及其他脉石矿物组成的堆积体。自然界中已知的含磷矿物大约有120多种,分布广泛。但是质和量都能达到可以开采利用条件的含磷矿物则不过几种。在工业上作为提取磷的主要含磷矿物是磷灰石,其次有硫磷铝锶石、鸟粪石和蓝铁石等。自然界中P元素约有95%集中在磷灰石中。
    • 曾雄伟; 王志宏
    • 摘要: 通过分析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二段岩石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对该区域埃迪卡拉纪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行了制约。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系数以及U/Th比值存在着明显的演化趋势,这些趋势显示陡山沱组二段沉积时期海水至少经历了3次含氧量明显减少的过程,并与磷含量显著增加相对应,分别沉积磷质条带、磷块岩和硅质结核白云岩。樟村坪地区下磷矿层沉积于水体由氧化快速转变为缺氧的环境之中。本文研究表明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是影响埃迪卡拉纪成磷的关键因素之一。
    • 秦欢; 周骞; 洪托; 米云川; 黄太平; 燕利军
    • 摘要: 羊场磷矿是近年来在云南评价确认的沉积大型磷矿床,磷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碳酸盐岩泥质碎屑岩沉积中部的一套含磷岩系中,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羊场背斜两翼,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含矿岩性为含磷白云岩、磷质岩、磷块岩、硅质岩建造。通过分析该矿床矿体特征和梅树村组磷块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研究了羊场磷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羊场磷矿磷块岩具有富钙(w(CaO)=42.07%~45.01%)、磷(w(P_(2)O_(5))=27.66%~39.25%)和贫硅(w(SiO_(2))=8.27%~15.40%)的特征;w(P_(2)O_(5))与w(CaO)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w(MgO)呈负相关关系,与w(Al_(2)O_(3))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矿石的w(Th)/w(U)值小于1、Pb(亲硫元素)和Sr富集(Pb平均富集系数16.66,Sr平均富集系数1.17)特征表明,羊场磷矿可能是热水沉积成矿与生物成矿双重作用的结果;微量元素特征值反映,羊场磷矿形成于深海到浅海的变化环境,为海相沉积型磷块岩,沉积时水体呈还原环境。
    • 吴颖慧; 李春阳; 金涛; 李津; 许晋瑞; 张明明
    • 摘要: 湖北省张家垭磷矿床磷块岩赋存于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块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磷块岩和泥质条带磷块岩。通过对各自然类型磷块岩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查明磷块岩主量化学成分主要为CaO、P_(2)O_(5)及SiO_(2)等。磷块岩中Sr、Ba等微量元素相对富集,表明其形成与有机质和微生物作用有关,Sr/Ba为0.17~0.72,反映在沉积过程中有热液作用参与;Co/Ni小于1,U/Th多小于1,在lgω(U)-lgω(Th)的关系图上,张家垭磷矿样品落在正常远洋沉积与古热水喷溢沉积之间,反映本磷块岩在正常沉积的过程中可能有海相热水流的加入。LREE/HREE范围为2.20~3.39,具有显著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δEu大于1,呈明显的正异常,表明磷块岩形成与被动大陆边缘的热水沉积作用相关;Ce_anom为-0.14~-0.17,小于-0.01,显示该磷块岩沉积时处于氧化环境。在LaN/YbN-REE图解中,张家垭磷矿床磷块岩样品结果主要落在大洋拉斑玄武岩区域,表明可能为海底与玄武岩有关的海底热液作用。认为本区磷块岩形成与热水作用相关,沉积形成于陆缘海且为氧化环境,磷块岩沉积过程有海相热水流的参与,磷块岩沉积物质来源于陆缘海周围的玄武岩,可能为海底与玄武岩有关的海底热液。
    • 东野脉兴; 胡珞兰; 赵忠伟; 朱熙槐; 李伟东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萨尔文和维塞提出:磷块岩形成的地点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通过机械搬运堆积到现在的地域,认为磷块岩有一个“生成区”和一个“堆积区”。30年后,叶连俊、陈其英等认为磷块岩多具内碎屑结构,磷质的富集是潮汐流和风暴流对矿源层或矿胎反复冲刷物理富集的直接产物,创立了“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近三十年来,“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与“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同步发展,认为富矿(P_(2)O_(5)≥30%)是微生物建造的,而非物理富集的产物。物理富集成矿理论没有现代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资料的支撑,主要借鉴碳酸盐岩内碎屑研究成果,碳酸盐岩颗粒是多种作用形成的,不全部是内碎屑,许多现代碳酸盐岩多由生物碎屑直接堆积而成。我们对上扬子地区震旦-寒武纪磷块岩几十年的勘查研究发现,磷块岩中的颗粒不是或大部分不是内碎屑,特别是厚层状高品位叠层石磷块岩是菌藻类生物直接堆积的产物。磷块岩选矿试验是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的成矿实验,选矿实验研究证明,天然水介质条件下,使磷质富集是不可能的。
    • 王建蕊; 张杰
    • 摘要: 本文用有机酸浸出法对磷块岩直接浸出,通过提高反应温度对浸出过程进行强化,再对浸出过程热力学参数进行考察,探索磷和稀土元素的高效富集机理,探明不同因素对白云石浸出率的影响规律,为我国中低品位磷矿石的进一步综合利用和选矿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 王琼; 徐进鸿; 吴林锋; 吴承泉; 彭松; 李溪遥; 靳子茹; 范云飞; 卢平
    • 摘要: 黔东铜仁地区广泛发育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已发现多个中小型含铀磷块岩型矿床,为探究其成因,文章选取矿化现象较好的大坳、牛角冲、溪门口和新冲等地出露的老堡组-牛蹄塘组剖面开展系统采样,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老堡组硅质岩、磷块岩和牛蹄塘组碳质页岩具有介于陆源物质和海底热液之间的Fe_(2)O_(3)/TiO_(2)、Al_(2)O_(3)/(Al_(2)O_(3)+Fe_(2)O_(3)+MnO)、Zr/Hf、Y/Ho值,以及相对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揭示铜仁地区磷块岩型铀矿形成于受陆源物质输入影响的正常海相沉积环境,部分受到海底热液影响;硅质岩、磷块岩和碳质页岩具有高δU值(>1)、低Th/U值(0.6)和明显的Ce负异常,进一步表明这些含铀磷块岩型形成于贫氧-缺氧的还原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由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受大陆风化和海底热液共同作用,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了具有正常海水沉积和海底热液作用混合成因的含铀磷块岩
    • 李宣孛; 王瑞敏; 黄天正; 帅歌伟; 沈冰
    • 摘要: 贵州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矿床沉积是新元古代晚期全球性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与气候突变及生命演化等存在密切联系。然而,目前对磷矿床沉积的研究仅局限于成磷机制和磷质来源等问题,而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研究该矿床成磷过程及与同期古海洋环境的关联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贵州省息烽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剖面观察和镜下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利用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EA-IRMS)连续流分析技术精确测得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硫酸根硫同位素变化范围为32.7‰~36.9‰(n=32,平均值34.1‰),比同时期海水的硫同位素值低11‰,两者的差异表明磷块岩中的硫并不全部来自表层海水。理想化早期海洋(>520Ma)化学分带模型指示同时期海水中存在相对亏损^(34)S的H_(2)S带,结合磷块岩中磷质来源与上升流关系密切的认识,可以认为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硫酸根硫同位素组成代表了表层海水和上升流的混合信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