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并发症

神经并发症

神经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2177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老人天地、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十三届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等;神经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勇、赵进喜、龙村等。

神经并发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177 占比:99.90%

总计:102283篇

神经并发症—发文趋势图

神经并发症

-研究学者

  • 邱勇
  • 赵进喜
  • 龙村
  • 向红丁
  • 季明亮
  • 宫琳
  • 张伟
  • 施露
  • 李全正
  • 杨军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路丽; 吴立
    •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1980年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患病率为0.67%,而2017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0.3%^([1])。糖尿病是一种可侵犯身体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的功能障碍,除常见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外,糖尿病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也逐渐加大且复杂多样。研究发现,高糖状态会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分泌,最终引起雌二醇(E_(2))分泌不足以及女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性功能障碍(FSD)是一种常被忽视但患病率很高的疾病。
    • 喻缇; 周乔; 黄元丁; 季平; 黄弘
    • 摘要: 目的:利用口腔锥形束CT(CBCT)探寻下颌切牙管(MIC)在下颌骨内的一般分布规律,为降低患者颏部截骨术后的神经并发症风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患者下颌骨的CBCT影像资料,评估MIC在颏孔间区各牙位下方的检出率和清晰度,并对MIC的直径及其与下颌骨各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MIC的检出率为52.5%~77.4%,从下颌中切牙区到第一前磨牙区,其影像清晰度逐步增高。在颊舌方向上,MIC到下颌唇侧皮质骨板的平均水平距离和切线距离分别为(3.74±1.23)mm和(3.54±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垂直方向上,MIC与双侧颏孔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从第一前磨牙区(4.47±2.07)mm到中切牙区(7.36±2.61)mm逐渐增加(P<0.0001),而MIC到根尖的垂直距离则逐渐降低(P<0.0001)。结论:从颏孔区到下颌正中联合,MIC逐渐向根方走行,且清晰度和检出率逐渐下降;MIC到唇侧骨板的水平距离基本保持不变。为尽量避免MIC神经并发症的发生,颏部取骨的范围最好在正中联合区域,且厚度应控制在3.5 mm以内。
    • 赵凯; 刘懿禾; 高伟; 蔡金贞
    •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ESNC)情况和相关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309例接受肝移植患儿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5例(4.8%,15/309),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6~46个月.原发病胆道闭锁12例,爆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尼曼-皮克病A型1例,Alagille综合征1例.分析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原因以及预后.结果 15例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ESNC平均时间为10.7(0~28)d.12例患儿发生肝移植术后脑病,其中2例合并癫痫.其中4例为严重感染引起,4例为心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为移植肝功能衰竭所致,1例为颅内感染,1例因严重脑肿胀最终导致脑死亡.3例发生癫痫,其中2例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神经毒性,1例患儿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术后发生ESNC患儿死亡3例,其中1例脑死亡,1例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严重感染死亡.结论 儿童肝移植术后ESNC发生率为4.8%,严重影响患儿远期预后.感染、心功能不全、药物毒性等导致ESNC,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ESNC.
    • 黄莹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方法 选出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结果 3例患者四肢麻木较前好转,血糖控制平稳;睡眠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均掌握足部护理相关知识,护理期间足部未出现破溃.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对其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
    • 隋文渊; 邓耀龙; 杨靖凡; 张伟; 黄紫房; 范恒伟; 王其飞; 杨军林
    • 摘要: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I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的36例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术中电生理监测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1岁,平均(17.6±6.1)岁。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MRI均未显示脊髓发育异常。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测模式。评估术中诱发电位变化数据资料,分析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前柱支撑PVCR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矫形效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2.5±8.2)个月。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假阴性发生,共出现电生理阳性事件10例(27.8%,10/36):7例发生于截骨阶段,置钉、矫形、矫形后各出现1例。通过系统排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后按照评价标准确定真阳性6例(60%,6/10)、假阳性4例(40%,4/10)。2例(5.6%,2/36)患者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发生于截骨阶段。1例在随访期间表现为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内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ASIA E级)。结论:无前柱支撑PVCR是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式。本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5.6%。70%神经电生理阳性事件发生于截骨阶段,主要为截骨阶段的平均动脉压过低、血红蛋白过低及机械性刺激所致。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无前柱支撑PVCR矫形手术中可有效地发现并辅助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隋文渊; 邓耀龙; 杨靖凡; 张伟; 黄紫房; 范恒伟; 王其飞; 杨军林
    • 摘要: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的36例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术中电生理监测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1岁,平均(17.6±6.1)岁.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MRI均未显示脊髓发育异常.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测模式.评估术中诱发电位变化数据资料,分析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前柱支撑PVCR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矫形效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2.5±8.2)个月.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假阴性发生,共出现电生理阳性事件10例(27.8%,10/36):7例发生于截骨阶段,置钉、矫形、矫形后各出现1例.通过系统排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后按照评价标准确定真阳性6例(60%,6/10)、假阳性4例(40%,4/10).2例(5.6%,2/36)患者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发生于截骨阶段.1例在随访期间表现为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内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ASIA E级).结论:无前柱支撑PVCR是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式.本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5.6%.70%神经电生理阳性事件发生于截骨阶段,主要为截骨阶段的平均动脉压过低、血红蛋白过低及机械性刺激所致.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无前柱支撑PVCR矫形手术中可有效地发现并辅助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孙孟坊; 金孟浩; 王丰; 巴华君
    • 摘要: 目的 探索颅脑未破裂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疗法后发生神经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28例行血管内介入疗法的颅脑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影响颅脑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发生神经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吸烟、脑缺血发作史、脑梗死病史、心血管疾病、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以及动脉瘤最大径>10 mm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分别=5.27、4.53、4.96、4.90、4.18、4.65、4.87,P均10 mm以及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者有子囊是影响颅脑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发生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分别=1.44、1.89、1.98、3.01、2.14,P均10 mm以及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者有子囊是影响颅脑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行介入疗法后发生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张晨; 孙龙
    • 摘要: 目的:对脊柱外科手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方法:对63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分析影响术中脊髓电生理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例如:麻醉药用量,病人体温,术者操作等.结果:在63例手术患者当中,有13例出现了术中SEP异常的现象.结论:通过观察与分析得知,SEP异常出现与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体温和麻醉方式等有着重要的联系.脊柱外科患者手术中,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并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监测,避免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对治疗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给予患者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在给予患者3个月治疗干预之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治疗前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依帕司他片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对病情起到延缓和治疗作用,并且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