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阱

离子阱

离子阱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700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13276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分析仪器、生命科学仪器、质谱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方园杯”安徽省第二届真空科技青年创新大赛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2010年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等;离子阱的相关文献由96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传凡、方向、徐福兴等。

离子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3276 占比:99.91%

总计:213462篇

离子阱—发文趋势图

离子阱

-研究学者

  • 丁传凡
  • 方向
  • 徐福兴
  • 江游
  • 王晓浩
  • 罗乐
  • 韩琢
  • 黄泽建
  • 周卓俊
  • 李晓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本刊2022年4期刊登的《双曲面型离子阱极杆精密车削方法》一文中,P107图9的分图题单位“mm”应为“μm”;P108图13b和图13c中,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2应为-0.2~0.2。
    • 饶欣欣; 李卓瑛; 宋潇; 朱峰; 刘海燕; 崔恩楠; 高子镡; 刘梦媛; 黄毛毛; 韩琢; 邱道文; 周卓俊; 罗乐
    • 摘要: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微观体系的量子力学性质--叠加性和纠缠性,对信息进行逻辑运算、存储传输的新型计算装置。通过运行基于量子硬件的量子算法,量子计算机解决某些复杂数学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可大幅度超越经典计算机,对未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子阱是通用量子计算机的主流技术之一,同时也对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发挥过关键作用。本文围绕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开论述。首先回顾离子阱量子计算发展历史;接着介绍离子囚禁关键技术的现状以及趋势;然后重点介绍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分析离子-光子纠缠、分布式量子计算,以及基于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互联网络等技术前沿;并介绍了离子阱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包括核心专利、研究机构、企业与融资、市场与生态等;最后,对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科研和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 杨军; 朱宏伟; 刘志栋
    • 摘要: 基于分区式线型阱的汞离子微波钟已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空间在轨飞行验证,为今后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实现单向导航奠定了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四极阱+十二极阱”的分区式线型离子阱,主要采用离子数密度分布模型,数值分析了轴向和径向的势阱结构特征,研究了该离子阱的离子囚禁性能,给出了囚禁离子的设计参数,估算了该离子阱应用于汞离子微波钟的二阶多普勒频移大小。论证了四极阱中实现光抽运与荧光探测,十二极阱中实现离子与微波相互作用及自由演化稳定存储功能的可行性。该项工作对于高性能离子囚禁钟和质谱仪的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杨军; 朱宏伟; 刘志栋
    • 摘要: 汞离子钟因其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深空探测和下一代全球导航系统的核心装备。离子阱中离子云的性质,对汞离子钟的性能指标有重要影响。在绝热近似条件下,基于多极阱中离子数密度的径向分布模型,采用经典四阶龙格-库塔数值计算方法,从阱电极数和离子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离子阱区内囚禁电势的组成及其分布,阐述了多极阱中汞离子云变化规律的物理机制,讨论了多极阱内的空间电荷效应以及二阶多普勒频移变化的成因,并同四极阱作了相应的比对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抑制空间电荷效应影响,减小二阶多普勒频移的建议。该项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多极阱囚禁离子的技术研究,有助于提升离子钟的设计能力。
    • 摘要: 日本国立自然科学研究院分子科学研究所(IMS)的科学家使用光镊来捕获两个冷却到几乎绝对零且仅相隔一微米的原子,然后用仅发光10皮秒(1皮秒为万亿分之一秒)的特殊激光束操纵原子,成功执行了世界上最快的双量子位门,其运行时间仅为6.5纳秒(1纳秒为十亿分之一秒)。8月8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在线版上的该成果,有望催生全新的量子计算机硬件,突破目前正在开发的超导和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限制。
    • 向玉; 姜婷; 徐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分子结构分析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离子阱质量分析器测量离子碰撞截面积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该方法能降低仪器复杂度,并且能同时获得高分辨的质量和分子立体结构信息,逐渐成为与离子淌度谱(IMS)互补的测量碰撞截面积的有效手段。目前,已经实现了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阱(FT-ICR)、轨道离子阱(Orbitrap)、四极离子阱(QIT)、静电线性离子阱(ELIT)测量离子碰撞截面积(CCS)。但该项技术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分辨率不高、受气压因素影响、无法区分同分异构体等。本文阐述了离子与缓冲气体分子碰撞理论、不同离子阱质谱仪测量碰撞截面积的方法,并总结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 施婷婷; 张露丹; 张帅宁; 张威
    • 摘要: 近年来,与环境耦合的非厄米开放系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非厄米体系中的奇异点会发生本征值和本征态的聚合,是区分厄米体系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具有宇称-时间反演对称性的体系中,奇异点通常伴随着对称性的自发破缺,存在很多值得探究的新奇物理现象.以往的研究多关注无相互作用系统中的二阶奇异点,对具有相互作用的多粒子系统,及其中可能出现的高阶奇异点讨论较少,特别是相关的实验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具有宇称-时间反演对称性的两量子比特体系,证明了该体系中存在三阶奇异点,并且量子比特间的伊辛型相互作用能够诱导体系在三阶奇异点附近出现能量的高阶响应,可通过测量特定量子态占据数随时间的演化拟合体系本征值的方法来验证.其次通过探究该体系本征态的性质,展示了奇异点的态聚合特征,并提出了利用长时间演化后稳态的密度矩阵验证态聚合的方法.此外,还将理论的两量子比特哈密顿量映射到两离子实验系统中,基于^(171)Yb^(+)囚禁离子系统设计了实现和调控奇异点,进而验证三阶响应的实验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并有望对利用非厄米系统实现精密测量和高灵敏度量子传感器提供新的思路.
    • 金奇奂
    • 摘要: 我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清华大学从事离子阱量子计算研究。我想强调的是更加开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使科学研究从跟随走向领先,这非常重要。我出生于韩国,并在这里获得了自己的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之后,我分别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科学技术领域,我拥有丰富经验,曾在韩国、中国、美国和欧洲从事原子物理学研究。特别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得以在清华大学研发量子计算机。在研究期间,我有11名学生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些学生在各个大学、研究所及公司从事相关研究并作出了贡献。
    • 方德声
    • 摘要: [本刊讯]澳大利亚硅量子计算公司SQC(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宣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这是一个包含经典计算机芯片上所有基本组件的电路,但体量却是在量子尺度上的。成果于6月23日发表在《自然》(Nature)周刊上。常见的量子计算芯片,无论是超导、离子阱,还是光子芯片,都是肉眼可见的。而该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则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工具才能一探究竟。
    • 华泽丰; 赵云肖; 李佑卿; 胡高明; 陈场; 赵东锋
    • 摘要: 本文对最近研制的低温离子阱-离子速度成像谱仪进行升级,实现了探测离子光解反应的离子产物和中性产物速度影像的符合探测.实验上利用自制的低温圆柱形离子阱对制备的离子样品进行富集和冷却.从离子阱中引出的离子束准直后进入一组电势切换电极和离子速度聚焦成像系统开展激光光解实验.利用一组新设计的离子引出、加速和聚焦电场,离子束可以被加速至4500 eV以上,使中性解离产物获得足够的平动能而被位置灵敏的影像探测器直接探测.本文利用Ar2+离子的355 nm光解反应对升级后的装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光解产生的中性Ar原子和Ar+离子产物的速度影像分辨率分别为厶v/vu4.6%和1.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