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幻

科幻

科幻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3篇,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0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641种,包括中学科技、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等; 科幻的相关文献由939位作者贡献,包括赫萌、星河、李涵等。

科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0 占比:98.93%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1.07%

总计:1213篇

科幻—发文趋势图

科幻

-研究学者

  • 赫萌
  • 星河
  • 李涵
  • 江晓原
  • 韩松
  • 郑军
  • 黄鸣奋
  • 吴岩
  • 尹传红
  • 木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陈姝
    • 摘要: 现代科幻小说的特点就在于作品叙事的时空跳跃性,空间叙事研究用一种全新的叙事视角来分析作者建构的科幻空间,理清作品中复杂的故事线索以及深入探讨小说作品中的人文思考。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理论用以浅析曼德尔的科幻小说《第十一站》,从创作心理、创作结构和创作手法三个方面来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 高蕊媛; 王红琼(指导); 段欣怡; 谢梓航
    • 摘要: “科幻手绘馆”全新开张!把你脑袋里的科学知识和新奇想法都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吧!注意,来稿必须是高清大图或扫描文件哟!投稿邮箱:ktnwlele@sina.com投稿地址:(401121)重庆市渝北区财富大道19号财富中心三号B栋7楼《课堂内外》(小学版)收。
    • 晏晏
    • 摘要: 语文老师带来的非课本类读物,总能在教室里得到广泛流通。相较其他“闲书”,这套由八光分出品的“领航员少年科幻丛书”显然有着非常扎实的出身——还是自习课上阅读时不会落入班主任的手里那种(没错,这是学生亲口告诉我的)。冠以“中国科幻少年启蒙读本”字样,又标上了“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推荐阅读(科幻类)”的招牌。这让我反而产生了一丝疑惑.
    • 周建琼
    • 摘要: 2019年,刘慈欣的两部科幻小说被搬上银幕,被视为中国新时代科幻电影的开端。本文通过对《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两部电影改编的分析,发现两部电影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改编有三个可取之处:从科幻到科普,文学价值的不断延伸;从理性到情怀,中国文化的成功输出;从科幻到现实,人类生存的永恒探究。两部电影对小说的成功改编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塑造了典范,指明了方向,探索出了运用中国符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精神的科幻电影发展新路径。
    • 黄硕
    • 摘要: 2021年12月18日的深夜,第79届(华盛顿)世界科幻大会选址委员会宣布成都市获选为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城市。那天夜里,众多科幻迷激动不已:这是大会首次由中国城市举办。世界科幻大会有着83年历史,其评选的“雨果奖”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 乔梦桢
    • 摘要: 长篇小说《引路人》是一部厚积式作品,让李宏伟长久以来的思考以一种宏大而具象的方式呈现。小说三部分之间关系紧密,互为印证,“因”“果”明晰;但是在建构逻辑连贯性的同时,也不免损耗了叙事的可能性。李宏伟刻意颠倒时序展开叙事,以颠倒引路人与被指引者的关系,却同样因其对小说过分精准的掌控而难以实现,反而暴露出现实之于人物和作家的双重局限。当然,瑕不掩瑜,《引路人》中现实与未来的碰撞,文学与科幻的交融,仍赋予了小说某种超越文学类型的魅力。
    • 彭超
    • 摘要: 技术更新、媒介变革、时代症候为科幻小说提供沃土,并深刻影响着科幻小说的转型。科幻小说呈现出“向内转”的倾向,直面人类对未来文明的焦虑与恐惧,探讨人类整体的未来命运转向。“元宇宙”是被科幻小说创造出来的概念,成为被资本热捧的对象,它没有对现实宇宙进行挑战、颠覆与超越,相反,它将真实的生命个体从真实的世界中割裂出来,并带来新的危机。对元宇宙的讨论并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试图打开认知的多重视角,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观察和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
    • 陈韬
    • 摘要: 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造“元宇宙”(Metaverse,另译“超元域”[1])这个概念的时候,应该想不到它会在近30年后引发一阵突如其来的热议。在这场热议中,一些科幻观察者和评论者保持了可贵的清醒。有学者指出,元宇宙是一个早已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的“老概念”,并且这一概念的流行夸大了创造它的小说《雪崩》在赛博朋克科幻史上的地位;[2]还有学者认为,元宇宙只是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不仅概念本身是旧的,就连针对相关技术概念的热炒现象也并不新鲜。
    • 樊迎春
    • 摘要: 李宏伟多年来创作节奏缓慢,却始终在价值观念和风格技艺方面有其个人坚持。《引路人》借助类型文学的手段,试图摆脱既往“纯文学”的限制,重构宏大叙事,重返以总体性认知世界的伟大传统。然而,信奉存在主义哲学的李宏伟始终无法摆脱积极的现实关切,小说中处处可供解读的细节与隐喻也不断提示着对“纯文学”风格逻辑的回归,他的类型文学写作手法因此不断遭遇想象力的边界,无法将宏大的结构性难题以自洽的方式进行清理和呈现。李宏伟同时是人文主义的忠实信徒,始终坚持维护“人”的尊严,也就难免深陷“最后的人”的窠臼,无法真正突出重围进入科幻文学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李宏伟似乎是站在未来的时间坐标回望现在,却没有携带真正的先进经验,而是只身返回。李宏伟出走的勇气与实践的局限或许恰是一代甚至几代科幻写作者共享的创作姿态与写作限度。
    • 摘要: “可可豆”们,请坐稳了,当你拿到这本《课堂内外》(小学版)时,有两件与杂志、与每一位“可可豆”都息息相关的大事,即将发生!站住!我知道,你就是“科幻创想家”!“科幻创想家”?谁是“科幻创想家”?当然就是你们呀!每一位“可可豆”,都有成为“科幻创想家”的潜力!那么,究竟如何成为“科幻创想家”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