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4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社会心理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积极暗示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闻锦玉、丁国生、刘淑玲等。

积极暗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27.6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40 占比:72.19%

总计:471篇

积极暗示—发文趋势图

积极暗示

-研究学者

  • 闻锦玉
  • 丁国生
  • 刘淑玲
  • 曹仕莹
  • 汤敏
  • 胡显强
  • 陆晓鸣
  • 黄慧英
  • 黄维利
  • Mr.KK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雪萍; 赵丹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信息提供结合积极暗示对妇产科局麻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局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信息提供结合积极暗示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应激反应指标、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心理领域、精神领域、社会和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对妇产科局麻手术患者给予术中信息提供结合积极暗示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而且能提高其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李胜凯
    • 摘要: 第一次美术课,这个皮肤白皙、穿着得体的男孩——小言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坐第一排,整节课都把水彩笔弄得"滴滴答答"响。我刚要发作,其他孩子立刻就说,"老师,老师,不用管他,他上课只会玩水彩笔,画画全部画小人打仗!"他也用大眼睛瞥了我一眼,漠然地说:"老师,我有多动症,管不住自己,每天都要吃药,定期还要去南京复查呢!"
    • 吴九玲
    • 摘要: 暗示感受性五法则分别是逆向反应法则、重复法则、支配法则、延迟作用法则和联系法则。了解并熟练应用暗示感受性五法则可以提高班主任积极暗示的工作效果,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 陈琼星; 彭红霞; 郑锐
    • 摘要: 目的 观察多路径积极暗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多路径积极暗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路径积极暗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施加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
    • 吴小霞; 赵杰志
    • 摘要: 心理学中第一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通常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以后的交往质量.那么,作为支教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后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认为支教教师应重视第一印象,运用首因效应,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引发师生的情绪感染,并在第一次见面中,善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情感需求,注重引导,进而实现理念认同;思考意义,目标指向未来;用支教初见指导后续工作,影响未来.
    • 余淑君
    • 摘要: 台湾《毛毛虫变蝴蝶》的作者道证法师讲道,在她身患癌症,病到身体虚弱,几乎无法站立起来行走时,父亲写来了一封信,只有几行字:“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是谁帮它化妆?是谁教它飞行?为什么它能由一只长得又丑、走路又慢的毛毛虫,变成一只又美又会飞的蝴蝶?”这几行字给了她很大的力量,既然一只毛毛虫都能变成会飞的美丽的蝴蝶,自己怎么可能没有力气站立起来?
    • 郭文红
    • 摘要: 心理学家荣格先生告诉我们:内驱力指的是个体在和环境自我交流的过程中,给个体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如果一个孩子在与其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能够不断获得尊严感、信任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让他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对自我的认知更多来自周围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教师的评价。因此,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幸福感,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并研究的一件事。
    • 张通; 宋乃馨
    • 摘要: 文章主要分析了不同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征以及图案在不同年龄段童装中的表现形式,研究童装图案的设计原则以辅助儿童的心理成长发育为重点,总结出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突出的心理特征,同时分析了对应阶段童装图案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可操作性,使在童装上的图案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使其更具启发性的思维引导作用与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 董芳
    • 摘要: 天气炎热,人容易浮躁、沉不住气。往往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引起争端。这就要求人们首先要做到遇事要冷静,处事要心平气和。要从自身做起,将平安理念深入内心。下面是几种有用的解决烦躁的方法:心理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之分。心情不佳时,如果对自己采取消极暗示,只会"雪上加霜",更加烦躁。这时应该对自己采取积极暗示,告诫自己有挫折是正常现象,乌云总会散尽.
    • 刘玉雯
    • 摘要: 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往往会感觉到心情烦躁,却又不知道如何去缓解,以下几种缓解心情烦躁的方法不妨一试。心理暗示法暗示是种心理现象,在烦躁时不妨对自我采用积极暗示,告诉自我这是正常现象,天终会放晴,同时多回忆以前所经历的美好事物及自豪的事情,能很好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常说的"阿Q精神胜利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某些场合是非常适用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