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粮堆

粮堆

粮堆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农学(农艺学)、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5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粮食储藏、农村新技术、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7年粮食储藏技术创新与仓储精细化管理研讨会、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中南地区2003年粮油仓储学术交流会等;粮堆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殿轩、张元、李兴军等。

粮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46.6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16%

专利文献>

论文:225 占比:52.20%

总计:431篇

粮堆—发文趋势图

粮堆

-研究学者

  • 王殿轩
  • 张元
  • 李兴军
  • 赵会义
  • 吴子丹
  • 曹阳
  • 王录民
  • 许启铿
  • 张来林
  • 揣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凯歌; 司武剑
    • 摘要: 从粮堆生态系统出发研究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重点阐述了内环流技术与粮堆生态系统中温度、湿度、气体等非生物因子和粮食、害虫以及微生物等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内环流技术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拓展思路。
    • 任伯恩; 王仁旭; 吴建忠
    • 摘要: 粮食水分是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掌握水分在粮堆中的分布规律,对安全储粮有重要意义。度夏期间,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对高大平房仓粮堆进行控温,并对粮堆内部水分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探索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可以起到很好的控温、保水效果,使粮堆处于准低温储藏状态,减少储粮干物质消耗,达到节粮减损的目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高大平房仓内环流控温储粮实际应用的操作建议。
    • 褚春燕; 孙桂玉; 孙洪伟; 姜丽霞; 王晓明
    • 摘要: 为提供精准的粮食仓储气象服务,保障粮食仓储安全,基于2017—2020年佳木斯地区三个粮库和当地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探索分析了台站和粮仓内外的温度、相对湿度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气象台站实时温度大多低于粮库仓外温度,二者呈同步震荡变化,差异较小,R在0.996以上,气象台站相对湿度高于粮库仓外相对湿度,二者基本呈一致变化,粮库的仓内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70%以下;气象台站日最高温度与粮库仓内温度、表层最高粮温相关性较好,R达到0.90以上,仓温变化和表层最高粮温滞后于日最高气温变化分别约为1和30 d,气象台站日最高气温与仓温、表层最高粮温的回归方程均为正相关,随日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层最高粮温受温度影响较小,根据回归方程预测仓温和各层最高粮温并得出高大平房仓仓储气象服务高温指标为28°C,通风降湿服务指标为低于70%。
    • 陈晓宇; 陆欣
    • 摘要: 为研究粮堆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基于分形理论,探究与渗透率密切相关的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首先使用EDEM软件模拟粮堆形成过程,验证图像二值法盒维数检测法的准确性,再用此法测得粮堆截面的分析维数,探究粮食入库速度和颗粒均匀度两因素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粮堆分形维数与渗透率正相关,较大的粮堆渗透率有利于后续粮堆的温度控制和机械通风降温能耗的降低。堆粮的入库速度对于粮堆的渗透率有较大影响,模拟发现单个运粮机速度为14.3 t/h时,分形维数较大,渗透率较大,同时不影响堆粮的效率;粮堆的堆积方式对于渗透率的影响较小,采用运粮机自然堆积方式对粮食比较有利。计算结果对于指导粮食入库具有参考意义。
    • 陈鹏枭; 刘烨; 吴建章; 蒋萌蒙; 陆学中; 张德榜; 朱文学
    • 摘要: 从古到今,治国理政的首要之务是粮食安全。粮食仓储安全尤为重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由于粮食干燥储存方法原始、干燥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每年收获后会损失大量粮食。粮食中湿热分布不均不仅会降低粮食的品质,而且会因霉变、虫害等问题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如何快速、均匀而又低能耗地降低粮堆含水率或者温度,保证粮食品质,同时节约能源,是粮食干燥储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通风干燥是保证储粮中湿热均匀分布的重要措施,建立干燥模型预测粮堆的湿热分布是研究粮堆干燥过程中湿热传递的重要手段。该研究综述了粮堆湿热传递的经验模型、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其中经验模型容易获得,但是应用较少;连续模型应用较多,但不能反映粮堆的孔隙结构;离散模型可以很好的反应粮堆的孔隙结构,但其计算量大,并且难以理解和构建。最后该研究指出可以根据不同的湿热传递过程,结合先进的计算方法和处理技术,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满足不同的模拟要求,并对粮堆通风干燥湿热传递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边浩; 蒋敏敏; 刘超赛; 尹君
    • 摘要: 粮堆孔隙率是粮堆基本物理参数之一,对粮堆温度场、湿度场和生物场的分布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小麦粮堆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压力下粮堆表层图像,用OTSU大津闽值分割法处理图像,分割粮食籽粒与孔隙,根据分割后的图像计算不同压力下的粮堆孔隙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测量技术的粮堆孔隙率测量方法.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可知:图像测量法测得小麦粮堆孔隙率随着压力增大成幂函数关系减小,与理论法测得变化规律一致;图像法测得的小麦粮堆孔隙率大于理论法测量结果.图像法能快速测量粮堆在动态压力场、温度场、湿度场下的边界孔隙率变化,无须取样,对试验粮堆没有扰动,为小麦粮堆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 崔淼; 刘尚峰; 甘双庆; 季振江; 杨旭; 洪文奎; 吕明; 汪中明
    • 摘要: 为了解硫酰氟在小麦、稻谷和大豆3种粮堆中的扩散和分布规律,通过6个实仓熏蒸的数据采集,对熏蒸气体在不同粮堆内的扩散速度、均匀性、以及衰减速度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硫酰氟气体在不同粮种中的扩散速度是大豆>稻谷>小麦;大豆粮堆最快在熏蒸后8 h后,可实现整仓气体均匀;平均气体浓度半衰期分别是大豆>小麦>稻谷;在5.0~12.7 g/m3的熏蒸药剂浓度下实现6个月无虫期的防护效果.
    • 王晓东; 陈雁; 丁永刚; 宋宏洋; 代贤达
    • 摘要: 为阐明太阳辐射对本研究所建立的粮堆渗流通风控温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对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的粮堆渗流通风控温过程进行监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渗流通风控温过程中,提高通风量可强化粮堆上方空气层的隔热效果;通风量增大后,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时高效降温段时长显著增加;渗流通风控温系统对粮堆外皮的控温效果优于粮堆内芯,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时该现象更为显著;通风量由28.26 m3/h增大至35.95 m3/h时,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的时粮堆外皮和内芯温度分别降低了1.56和0.70°C,无仓顶外辐射热源时下粮堆外皮和内芯温度分别降低了0.30和0.08°C,在有仓顶外辐射热源工况下增大通风量可提高粮堆渗流通风控温系统的局部控温性能.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系统日间应以低通风量运行,用以隔断外界传热;夜晚应以高通风量运行,用以降低粮堆温度.
    • 张祥祥; 王振清; 陈曦
    • 摘要: 为了解地下仓通风对粮堆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对筒仓直径25 m、仓高20.1 m的地下仓粮堆进行了288 h通风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该模型以实际地下仓为背景,基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调整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分析不同入口边界压力和温度下地下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对地下仓通风288 h条件下,竖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降温更快;提高边界入口压力(由300 Pa提高至400 Pa)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粮堆均温都有效下降;在降低入口边界温度(由17°C降至13°C)时,相同时间的降温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竖向通风过程的整体粮堆温度下降较快,在通风288 h后,仓内温度趋于平稳.
    • 白春启; 郭续; 侯居东; 王殿轩; 周晓军; 张浩; 代永; 司雪梅; 郑祯
    • 摘要: 书虱是储粮中易于发生且防治难度很大的虫种之一,检测其种群动态是综合治理的基础,而利用不同方法检测该害虫种群变化的敏感性不同,了解和掌握各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在散储小麦的平房仓内,采用探管诱捕器、波纹板诱捕器、两层瓦楞纸板诱捕器、三层瓦楞纸板诱捕器和取样筛检5种检测方法进行了粮堆表层嗜卷书虱的检测及效果比较.结果 表明:当取样筛检嗜卷书虱密度≤5头/kg或6头/kg≤嗜卷书虱密度≤10头/kg水平时,两层瓦楞纸板诱捕器检测方法比其他检测方法能较早、较多地发现书虱;当10头/kg<嗜卷书虱密度≤30头/kg水平时,探管诱捕器和取样筛检方法均比其他检测方法较早发现害虫,以探管诱捕器检测方法发现害虫数量较多;当嗜卷书虱密度>30头/kg水平时,取样筛检法的有效性最好.5月下旬为粮堆表层嗜卷书虱发生始期,6月初进入发生高峰期并维持2个月左右,之后嗜卷书虱虫口密度开始下降进入衰落期.对粮仓表层不同部位的嗜卷书虱发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粮堆表层西南部和中部种群密度较高,西北部和东南部次之,东北部最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