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紧耦合

紧耦合

紧耦合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1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3912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2003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等;紧耦合的相关文献由145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伟娇、陈增响、王恩东等。

紧耦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912 占比:99.83%

总计:94073篇

紧耦合—发文趋势图

紧耦合

-研究学者

  • 何伟娇
  • 陈增响
  • 王恩东
  • 马相雪
  • 刘飞
  • 杨仕文
  • 陈轩恕
  • 丁大志
  • 全鑫
  • 张加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志明; 谢春晖
    • 摘要: SLAM技术是机器人自动导航、无人驾驶、AR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而视觉SLAM因为可以获取更多的环境信息,同时成本远低于激光雷达的方案,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但是,传统的SLAM框架为了分析方便,采用了静态环境的假设,如何应对动态目标干扰至关重要。现有的面向动态场景的SLAM系统要么只利用语义信息,要么只利用几何约束,要么以松散耦合的方式简单结合起来,设计一个面向动态环境的视觉语义SLAM系统,它建立在经典的ORB-SLAM框架之上,采用一种新的动态特征检测方法,称为语义光流,充分利用隐藏在语义和几何信息中的动态特性,准确地去除前端提取到的动态目标特征点。利用SegNet生成逐像素语义分割结果作为语义光流中的掩码,计算可靠的基本矩阵,然后利用几何约束找到真正的动态特征点并过滤。在跟踪和优化模块中仅保留剩余的静态特征,以实现动态环境中准确的相机位姿估计。在TUM的RGB-D数据集和真实环境中进行了实验,与ORB-SLAM相比,在高动态场景中实现了98.49%的精度提升,优于四个经典动态视觉SLAM系统。
    • 张泽凡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机会信号组合导航的框架来辅助电视直播中的移动定位。其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使用范围外,利用机会信号辅助惯性导航,构建了一个信号融合的模型来提升在复杂环境下定位的精准度。
    • 邹强; 陆甫光; 兰馗博; 窦彦
    • 摘要: 超宽带(UWB)定位技术是室内定位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技术,但是在室内非视距(NLOS)环境下,UWB定位技术会出现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较高的室内定位精度需求.UWB定位技术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结合,可以减轻NLOS环境对UWB定位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ISRUKF)的UWB/INS组合室内定位方法.UWB/INS融合定位系统工作时,首先,通过INS输出定位目标的定位信息,但是单独的INS解算结果误差很大.然后,利用由零速更新(ZUPT)、零角速率更新(ZARU)和启发式漂移消减(HDR)组成的INS优化框架初步消除INS的累积误差.最后,基于ISRUKF以紧耦合方式深度融合UWB定位信息和INS定位信息,得到融合定位结果.其中,ISRUKF在标准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RUKF)的基础上增加了UWB伪距信息平滑、UWB伪距信息离群值修正以及状态协方差矩阵更新策略.在室内NLOS环境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既可以补偿UWB定位技术在NLOS环境下的精度丢失,也可以进一步限制INS的累积误差.另外,相较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标准SRUKF,ISRUKF分别提高了9.48%和4.59%的定位精度,具有更好的滤波效果和鲁棒性.
    • 连鸿强; 麦瑞坤; 李才洪; 周玮; 李恒
    • 摘要: 针对旋转式设备的原副边供电问题,提出一种副边无补偿的紧耦合无线供电系统。首先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耦合机构的电磁屏蔽方式,解决高频线圈对信道的串扰问题。基于屏蔽后的耦合机构电磁特性,设计副边无补偿的原边串联补偿拓扑,建立补偿网络的数学模型,经推导以及仿真发现使系统工作在第2谐振点可使系统在较宽的频带内具有独立于负载的恒压特性,且易于实现零电压开关。最后搭建原理样机,实现输出功率为100 W,原副边DC-DC的电压增益为1。变负载测试结果显示输出电压增益可以在较宽负载范围内保持恒定,且装置不会对周围通信通道产生影响,由此证明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 孙晓明; 宋滢
    • 摘要: 位姿估计一直是三维重建领域的关键性问题.为保证移动端有限计算资源下的实时性并提高轨迹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一种紧耦合的移动端实时位姿优化方法.首先,获取图像信息与运动传感器信息进行特征提取、预积分等预处理;然后根据对极几何约束,计算重投影误差与惯性传感器误差;最后采用加权误差联合优化计算位姿轨迹.紧耦合策略可以有效利用图像信息与惯性运动信息对位姿约束的一致性.在公开数据集EuRoC上的实验表明,与已有视觉惯性位姿估计方法相比,文中方法在保证移动端实时性的同时,重建相机轨迹误差更小.
    • 张邵华
    • 摘要: 本文对车载激光扫描系统的多传感器集成模块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原理,对采集的POS数据进行紧耦合处理,及基于靶标控制网的点云精度质量增强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纠正前后点云精度,详细介绍了轨道中心线、路基横断面、隧道断面提取步骤,完成了铁路复测中多要素的自动化处理。
    • 李磊磊; 梁琳; 陈家斌; 韩勇强
    • 摘要: 针对视觉惯性导航系统绝对航向信息缺失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航向约束的视觉惯性定位算法。首先,建立了视觉/惯性/地磁导航系统模型,并对惯性数据采用预积分进行处理,降低状态更新时系统计算负担,提高实时性;其次,在视觉惯性数据对齐后,引入地磁观测数据作为约束,获取真实航向信息,完成系统初始化;最后,构建目标函数,通过非线性优化实现视觉、惯性和地磁数据融合。通过搭建车载实验平台,在室外环境下对所提出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VINS-mono,引入磁约束后,视觉惯性导航系统的平均定位均方根误差减小了约25%。
    • 王玉琳; 曹小静; 李智深; 周春云
    •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现代化信息处理环境的复杂化,传统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软硬件之间、服务模块间、前后台之间紧耦合严重,导致信息系统扩展性能差、重构能力弱、升级改造困难,新功能开发或修改更加耗时。传统的RPC架构或SOA架构已无法满足各级各类信息系统适应多样化任务、快速更新迭代的需求。在信息系统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开展国产微服务架构关键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力求解决国产信息系统受国产基础硬件平台制约、运行效率低、交付扩展及迭代能力不足等问题。
    • 王培云
    • 摘要: 面对当前公共建筑愈发复杂庞大,居民对陌生环境下室内定位导航的需求日益高涨。传统基于无线网络传感器的方法在网络系统未知场所不适用,惯性传感器定位导航方法需要先验环境支持。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图像分析与传感器融合的室内导航定位方法。通过角点检测、视觉残差计算、高斯球方向检测实现图像处理,使用紧耦合策略将视觉数据与惯导数据融合,采用边缘化先验法消除无关标量。基于相关原理设计室内导航定位系统,经过在工作室内测试,该系统能够良好建立起虚拟地图并提供相对准确的导航和定位服务,误差可达分米级。为陌生环境下的室内导航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彭先涛; 王鹏
    • 摘要: 智能制造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将各环节的业务、数据进行打通与融合,MES/MOM是其中的关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数据赋予智能制造更多的“智”,让系统通过数据做决策。本文将结合多个智能工厂成功落地的经验,对紧耦合MES/MOM落地进行论述,期望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功贡献一份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