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小豆

红小豆

红小豆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8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73篇;相关期刊375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杂草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等;红小豆的相关文献由1592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永祺、项洪涛、何宁等。

红小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4 占比:74.6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98%

专利文献>

论文:273 占比:24.42%

总计:1118篇

红小豆—发文趋势图

红小豆

-研究学者

  • 罗永祺
  • 项洪涛
  • 何宁
  • 张永清
  • 刘振兴
  • 李琬
  • 周桂梅
  • 张玉先
  • 张耀文
  • 曹大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品种来源: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以红小豆B1668为母本、保红9817~1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2018年5月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评价鉴定,省级登记号:20180818。全国统一编号B0005486。特征特性:高产稳产,大粒优质,适应性强。夏播生育期91 d,春播112d。株型直立紧凑,抗倒伏。
    • 宋瑞军; 王彩萍; 侯小峰; 成玉红; 凌旭炜
    • 摘要: 为探讨晋西生态区连作地春播红小豆栽培技术,以红小豆新品种汾小豆2号为材料,采用3个播期(主区)和5个密度(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连作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下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株高呈增加趋势,而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均呈减少趋势,荚长和荚宽变化不大且没有规律。随着播期推迟,红小豆株高、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和荚长均以5月29日播期处理最高。相同播期下,随着密度增加红小豆产量构成因素除5月14日播种处理的百粒重外,其余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降低趋势。红小豆单株荚数、荚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均以5月2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且单株荚数、荚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处理。各作用因子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播期×密度(F=2.304)>播期(F=0.93)>密度(F=0.51)。利用播期X;、密度X;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Y=16 575.6X;-74.9X;-1 504.1X;-1.6X;+26.4X;X;-45 229.6 (R;=0.766 5),得出连作最佳播期、密度组合,即播期为5月19日、种植密度为14.3万株/hm;时,红小豆产量最高,为1 362.52 kg/hm;。
    • 徐宝玉; 张海燕; 辛宇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掌握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农艺性状以及在本地的适应性,筛选出优质、高产、稳产的良好品种,并进行相关栽培技术的摸索研究,为优良品种在八五○农场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保障,2021年进行了红小豆品种展示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区设在八五○农场旱田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质地中壤土,试验区地势平坦。
    • 白景熙
    • 摘要: 通过对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红小豆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从中选育出适宜推广的高产、优良品种。试验结果表明,PB4综合表现最好,PB6居第2位,PB15居第3位,亩产量分别为188.98 kg、186.76 kg、182.31 kg,分别比对照PB28(CK2)增产37.09%、35.48%、32.25%,适宜在本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 刘祥; 周洁; 邓金华; 叶爱萍; 郑玺; 张立新
    • 摘要: 为探究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陕西关中地区红小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红小豆新品种保红947为研究对象,设置T1(纯化肥)、T2(20%蚯蚓粪+80%化肥)、T3(50%蚯蚓粪+50%化肥)、T4(80%蚯蚓粪+20%化肥)和CK(不施肥)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红小豆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红小豆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T2处理效果最佳,其株高和叶面积较CK分别提高了42.52%和20.54%,均优于纯化肥处理;各蚯蚓粪处理中,红小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总量均有所提升,其中T2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了71.87%和19.34%,T4处理的可溶性糖较CK和T1分别提高了47.93%和37.20%。蚯蚓粪处理对功效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2处理的总三萜和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50.00%和96.44%,均高于纯化肥处理。T2处理在提高红小豆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上表现最佳,总抗氧化能力较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了151.78%和135.76%。红小豆中总三萜含量、γ-氨基丁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红小豆氨基酸含量,其中T2处理的氨基酸含量较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了43.64%和7.30%。研究表明20%的蚯蚓粪与80%化肥配施对红小豆具有较好的增产和提质作用。
    • 王星宇; 赵航; 肖晗; 纪佳怡; 刘媛媛; 李加奇; 金永玲
    • 摘要: 为探索黑龙江地区红小豆栽培生产中红叶螨绿色防控新模式,以两种不同抗性红小豆品种“珍珠红”(抗红叶螨)和“天津红”(感红叶螨)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源诱导剂处理对红小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田间红叶螨发生数量调查,总体评价施用外源诱导剂对红小豆红叶螨的防御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升高,红小豆不同抗性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均有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较对照下降,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又下降的趋势。其中,不同抗性品种对外源诱导剂的响应程度不同。不同浓度水杨酸甲酯处理下,红小豆红叶螨发生数量均低于对照,药后30 d防御效果为19.6%~33.9%。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红小豆红叶螨发生时期晚于对照,发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药后30 d对红叶螨的防御效果为52.1%~97.5%。其中,0.50 mmol·L^(-1)茉莉酸甲酯与助剂混用对红叶螨防御作用最好,为97.5%,高于单独使用茉莉酸甲酯的效果。
    • 李静; 陈井生; 郭永霞; 周园园; 曹尚
    • 摘要: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调查红小豆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情况,明确大豆胞囊线虫对红小豆的致病性。因此,为了阐明小豆胞囊线虫的发生规律,研究进行了室内盆栽试验。在大豆和小豆的两叶期,用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悬浮液1mL^(-1)(约600条·mL^(-1))接种幼苗根部。每隔3 d取样,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根组织进行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龄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造成红小豆地上部叶片缺绿,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主根长势弱。由大豆和红小豆根内各龄线虫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大豆相比,红小豆根内的幼虫发育为成虫的时间更早,为有效控制红小豆根系中大豆胞囊线虫提供了依据。
    • 杨永红
    • 摘要: 目的:探究红小豆超微粉在鲜湿面条中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采用粉质仪、拉伸仪、湿面筋仪、降落数值仪及面粉白度仪测定红小豆超微粉对面粉理化指标的影响,采用质构仪测定红小豆超微粉对鲜湿面条质构参数的影响,采用感官方法评价红小豆超微粉和红小豆粗粉对鲜湿面条感官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理化分析法测定面条的蒸煮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红小豆超微粉适宜添加量为8%~12%。当红小豆超微粉添加量为12%时,面条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0.1%,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31.8%,红小豆超微粉面条比粗粉面条品质提高了13.9%。结论:红小豆经超微粉碎后,降低了对面粉品质和鲜湿面条品质的负面影响,可提高小麦粉面条的营养价值。
    • 张思雨; 李科; 郭亚宁; 王富刚
    • 摘要: 为找出干旱胁迫下适宜红小豆幼苗生长的最适保水剂拌土比例,进而为种植红小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陕北红小豆为试验材料,根据保水剂不同拌土比例,设置了7个试验处理,分别为0(CK)、0.5%、1.0%、1.5%、2.0%、2.5%和3.0%,每个处理重复4次。前期正常管理,每盆加入相同量的水,在红小豆幼苗长到两叶一心时,最后一次浇透水,自然干旱12 d后测定红小豆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和相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添加保水剂能够有效提高红小豆幼苗株高、茎粗、侧根数、最大根长的增加,尤其在保水剂拌土比例为1.5%时促进作用最强;随保水剂拌土比例的增加,除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根系活力、叶绿素(Chl)、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保水剂拌土比例为1.5%时,其生理生化指标达到最大值。保水剂拌土比例为1.5%时,对红小豆幼苗期的生长效果最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