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纯滚动

纯滚动

纯滚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力学、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1715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大学教学、考试周刊、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3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等;纯滚动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祯、曾鸣、杨静等。

纯滚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715 占比:99.69%

总计:51876篇

纯滚动—发文趋势图

纯滚动

-研究学者

  • 陈祯
  • 曾鸣
  • 杨静
  • 凌四营
  • 凌明
  • 王立鼎
  • 任泓霖
  • 徐毅
  • 梁尚明
  • 陈飞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路峻岭; 顾晨; 任乃敬; 马泊一
    • 摘要: 在宽窄水平导轨上进行纯滚动双钢球碰撞实验,发现它与滑动运动中的双钢球碰撞实验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纯滚动双钢球的碰撞是在碰撞点的正碰和切向碰撞的复合碰撞,两类碰撞遵从不同的动力学规律;碰撞过后,两钢球的运动状态都不再是纯滚动,要恢复成纯滚动,每一个钢球都必须通过自身与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历一次自调整阶段;而自调整阶段的能量损耗,与钢球的滚动半径和它的即时状态与纯滚动的偏离有关.
    • 王鹏; 聂建军; 解晓琳; 鄢鸿桢
    • 摘要: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转向行驶过程中的侧滑问题,设计了一种纯滚动转向系统,以避免因车轮侧滑而导致的轮胎磨损。依据该纯滚动转向系统,开发了双动力差速驱动桥,建立了特殊的阿克曼转向、蟹型运动和原地转向等3种运动模式,并对3种模式进行了运动学特性分析。采用的H型平衡悬架结构,能够根据路面起伏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移动机器人的越障能力;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试了该结构的可行性。最后,基于建立的转向运动控制策略和运动学模型,利用反演法思想,推导出轨迹跟踪控制律,并通过Simuink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律的有效性。
    • 芮宏斌; 张森; 闫修鹏; 解晓琳; 黄川; 曹伟; 李路路
    • 摘要: 为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灵活运动的同时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本文提出一种移动底盘结构,采用双功率差速系统实现不同模式动力的分配;采用特殊结构完成四轮独立转向,使底盘转向更加轻松,并实现了转向过程的纯滚动;采用平衡摇臂调整机构来调整底盘摆臂与本体的运动,利用摆臂转动来实现对起伏路面的自适应,加强了底盘的越障能力;分析了移动底盘原理,据此设计对应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加入偏差耦合控制模块,提高多电机转向时的同步协调性能,利用MATLAB仿真验证了控制模块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实验样机及控制系统进行了搭建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结构原理正确可行,底盘越障能力较强,在野外环境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 李小燕; 凌四营; 凌明; 任泓霖; 石照耀; 王立鼎
    • 摘要: 齿轮螺旋线偏差是评定齿轮精度等级及承载均匀性的重要指标,也是齿轮国家标准GB/T 10095.1-2008中规定的四项必检项目之一,其溯源与量值传递基准是齿轮螺旋线样板。高精度螺旋线偏差测量,目前从高精度螺旋线样板结构及制造、研制高精度专用测量仪两个维度开展研究,测量精度得到一定提升,但现有齿轮螺旋线样板结构参数不符合我国1级精度齿轮螺旋线样板的规格要求,已有专用测量仪的测量不确定度也不能满足我国1级齿轮螺旋线样板的测量需求。本文综述了螺旋线偏差的两类常规测量方法与仪器,归纳了齿轮螺旋线样板的设计与结构特性以及国内外高精度齿轮螺旋线偏差测量专用量仪的研究成果,在总结现有典型螺旋线测量仪及专用测量仪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国家标准的等公法线齿轮螺旋线样板及其纯滚动测量方法与仪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 赵振
    • 摘要: 分析力学在讲述形状光滑的两刚性面保持点接触时,如果无摩擦或者纯滚动,使用了两个接触点的可能微小位移在接触点法向分量相等,或者接触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的条件推导出接触为理想约束.本文从两曲面保持点接触时满足共点和相切的几何条件出发,获得这一结论,前提条件更加明确.
    • 何迪; 何恩义; 殷诗浩; 吴海华; 杜义贤; 叶喜葱
    • 摘要: 为了提高线齿轮的传动效率,提出了一种平行轴纯滚动内啮合线齿轮的设计方法.基于线齿轮啮合理论,求解空间共轭曲线方程,并分析纯滚动啮合需满足的约束条件;建立过接触点且垂直于角速度方向的齿廓截面,通过齿廓截面方程和接触线方程构建凸凸、凸凹和凸平接触齿面数学模型.以圆柱螺旋线为例,分析纯滚动啮合的设计参数选取原则,构建凸凹接触的内啮合线齿轮齿面,利用三维软件建模并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当设定理论传动比为2、重合度为1.5、小齿轮齿数为6时,凸凹接触相对曲率半径最小,齿面接触应力最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凸凹齿面的接触应力相对凸凸接触和凸平接触分别降低了28.95% 和19.17%.通过该方法构建的内啮合线齿轮副平均传动比为2.00,瞬时传动比最大变化值仅为0.07,能够实现平稳、连续的速度传递.
    • 王树平
    • 摘要: 对在粗糙水平面上可作纯滚动的圆环和同时在圆环内作滑动的均质细杆所构成系统的运动进行了分析,导出了细杆质心在惯性参考系中的运动轨迹方程和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求出了细杆微振动的周期,在此基础上,经过讨论得到了细杆在静止的圆环内以及在可自由移动的圆环内微振动的周期,也容易得到质点在可作纯滚动的圆环内以及质点在静止不动圆环内微振动的周期.
    • 王树平
    • 摘要: 对在粗糙水平面上可作纯滚动的圆环和同时在圆环内作滑动的均质细杆所构成系统的运动进行了分析,导出了细杆质心在惯性参考系中的运动轨迹方程和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求出了细杆微振动的周期,在此基础上,经过讨论得到了细杆在静止的圆环内以及在可自由移动的圆环内微振动的周期,也容易得到质点在可作纯滚动的圆环内以及质点在静止不动圆环内微振动的周期.
    • 杜昆; 董爱军; 支启军; 郭洋; 李国良
    • 摘要: 高中物理中一般只考察小物块在斜面上的滑动问题,关于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问题,一般很少考察。小球在斜面上有三种运动状态——纯滑动、"连滚带滑"以及纯滚动。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三种运动状态,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物理实验进行验证。"纯滑动"因生活中无法找到接触面完全光滑的斜面,可采用的是物理仿真软件Algodoo,进行轨迹的示踪以及定量的分析。滚动状态直接采用真实的物理场景,通过视频分析软件Tracker进行定量的分析。整个探究遵循了从理论推导——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的一般科学探究过程。
    • 凌君安; 陈燕; 陈康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港口流动机械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重点阐述了转向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及所需的理论,以及如何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和对这种多目标多约束优化问题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及其在具体工程领域上的实际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