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纸质文物

纸质文物

纸质文物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9210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博、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六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次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保护专业委员会研讨会等;纸质文物的相关文献由5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金萍、郑冬青、陈潇俐等。

纸质文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2.42%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9210 占比:96.94%

总计:9501篇

纸质文物—发文趋势图

纸质文物

-研究学者

  • 张金萍
  • 郑冬青
  • 陈潇俐
  • 张诺
  • 刘博
  • 杨扬
  • 刘辰澍
  • 贲松彬
  • 张溪文
  • 李玉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廉哲; 梁鲁宁; 光晓俐; 齐凤亮; 李志豪; 石高军; 杨瑞琴
    • 摘要: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X-ray fl uorescence, XRF)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元素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分析样品中多种元素的种类和含量。XRF在法庭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本文从纸张、书写/印刷墨迹、纸币、纸质文物检验等方面综述XRF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概述了基于XRF数据的文件真伪鉴别、串并、溯源和断代技术,介绍了元素定量分析过程中引入的数学统计方法,以及多种颜料的定性分析方法。最后,对XRF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讨论了该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张婵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张度对联的修复,阐述纸质文物在保管和陈列中的预防性保护,指出文物保护和修复应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预防性保护就是要尽量减少对文物的干预,主要通过创造一个最佳保存环境,最终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强调在文物保存保管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最适宜文物保护的要求。
    • 程锦松
    • 摘要: 休宁县状元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其中121册古籍已经出现了生物病害、水渍、污渍、残缺、断裂、微生物损害、断线、褶皱、书脊开裂等病害,亟须抢救性保护。为对这批文物进行科学保护修复,本研究借助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对古籍善本的纤维原料、加工工艺等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文物不同的病害,选择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方法。
    • 戴若辰; 唐欢; 汤斌; 赵明富; 代理勇; 赵雅; 龙邹荣; 钟年丙
    • 摘要: 受保存条件影响,很多纸质文物表面会形成狐斑(foxing),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监测和科学判断,会进而影响纸质文物安全。纸质文物狐斑病害检测存在滞后性、主观性等问题,对于书画藏品被墨色、颜料及印章等覆盖的区域更是难以通过肉眼进行识别,因此,基于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理念,亟待开发对于狐斑高效、精确识别的无损检测技术。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图像结合了光谱和图像,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与光谱信息,可以实现无损批量地平面采集样本光谱信息。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纸质文物狐斑的快速识别方法,获取模拟纸质文物在360~970nm的高光谱图像,因360~450nm受噪声影响过大,所以选择剔除这部分光谱数据;选取感兴趣区域并获取相应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比较健康区域与被狐斑感染区域,发现两者的光谱曲线存在差异;在450~600nm附近,受狐斑影响区域比健康区域的光谱反射率偏高,并在600nm附近出现波峰形态;而在600~900nm范围内,被感染区域与健康区域的光谱都趋于平稳,两者之间差异逐渐减小。选取从特征波长对应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信息建立图像识别模型,运用波段运算观察狐斑图像特征,狐斑的大小和分布情况都能清晰地显示,但与印章和墨迹重叠部分,狐斑被印章和墨迹遮盖,难以识别;利用最小噪声分离,虽然不同部分有重叠,但能发现仅凭肉眼难以识别的隐藏的狐斑;180条高光谱数据(450~970nm)建立狐斑判别模型,随机地分为120条数据为训练集,60条数据为测试集,应用K-近邻法与BP神经网络建立纸质文物狐斑光谱判别模型,总体上两种方法对狐斑判别率分别达到73.3%和85%;BP神经网络相较于K-近邻模型,总体判别率更高,识别效果也更好。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可高效准确识别纸质文物狐斑,为后续研究狐斑分布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也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存提供指导意见。
    • 陈潇
    • 摘要: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也孕育了数不清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纸张的发明不仅仅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更成为了无数优秀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纸张的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更容易受到损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纸质文物在了流传过程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给现代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简单总结了纸质文物保护的有关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纸质文物日常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及在面临特殊情况时应当采取的修复性保护措施,希望能为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 马越
    • 摘要: 美国纽约各大博物馆下均设有纸质文物保护工作室,其主要保护对象为西方手稿和版画,部分博物馆开展中国和日本书画保护。文章通过对纽约大学、大都会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业务发展和机构人员设置进行考察,结合中西方纸质文物保护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
    • 张诺; 陈潇俐; 丁丽平; 胡南
    • 摘要: 为揭示馆藏纸质文物生物退化的关键因子,以贵州地区馆藏纸质文物为例,采用无损采样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侵染微生物的种属进行了鉴定,以纤维素酶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和蛋白酶酶活表征了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实验共实际鉴定得到16种细菌和8种真菌,它们主要属于芽孢杆菌属、曲霉属、青霉属和双聚散霉属;馆藏环境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导致微生物病害的关键因素;细菌和真菌对纸质文物都有降解活性,但以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真菌为主,其中曲霉属的纤维素酶酶活和木聚糖酶酶活分别可达18.70和38.02 U/mL。实验结果可为后续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 孙亚娣
    • 摘要: 本文以信阳博物馆为例,就目前中小型博物馆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经费不足、藏品保管条件差、技术落后等现象,提出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纸质文物藏品保护,并对一些可行性方法进行分析。
    • 张永慧
    • 摘要: 纸质文物是以纸为载体的文物,包括古代字画、古籍图书、碑刻拓本、档案文献等。由于纸张本身造纸纤维和保存条件的限制,纸质文物容易造成损害导致寿命下降。文章简析可用于纸质文物保护的常用中药及其应用,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 刘建伟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后因文化发展需要大量纸质文物被保存,纸成为记录历史、社会生活等最直观的载体。文章阐述了馆藏纸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路径,并提出了当前纸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存在保护与利用意识欠缺、保护与利用标准不统一、保护与利用人才缺失、纸质文物数字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保护与利用意识、建立统一标准、培养保护与利用人才、通过创新提高纸质文物利用率的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