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沟侵蚀

细沟侵蚀

细沟侵蚀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水利工程、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9779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山地学报、土壤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监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中国力学学会"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等;细沟侵蚀的相关文献由385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强国、郑粉莉、雷廷武等。

细沟侵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779 占比:99.60%

总计:39937篇

细沟侵蚀—发文趋势图

细沟侵蚀

-研究学者

  • 蔡强国
  • 郑粉莉
  • 雷廷武
  • 孙莉英
  • 张晴雯
  • 李占斌
  • 杨明义
  • 张科利
  • 刘普灵
  • 赵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婷婷; 陈晓燕; 陈仕奇; 韩珍; 李彦海; 顾小杰; 叶鸿铭
    • 摘要: 细沟水力学特征是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动力因素。不同侵蚀阶段细沟形态影响水流动力学特征,进而影响细沟侵蚀发育与形态演变。试验以饱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测量得到不同流量(2,4,8 L·min^(-1))及坡度(5°,10°,15°,20°)下初始态细沟和稳定态细沟径流流速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初始态和稳定态细沟水力学参数,包括平均径流深,雷诺数,弗劳德数,达西阻力系数,曼宁糙率系数等,对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细沟侵蚀阶段,初始态细沟流速介于0.170~0.778m·s^(-1)之间,稳定态细沟流速介于0.156~0.619m·s^(-1)之间,在同一流量和坡度条件下,初始态细沟流速>稳定态细沟流速,且流量和坡度在不同细沟侵蚀阶段对流速和平均径流深的贡献率存在差异。流态以过渡流居多,均属于急流,弗劳德数在稳定态细沟阶段受到流速和平均径流深的调节保持相对稳定且趋近于1。达西阻力系数受流速和平均径流深的影响发生改变,在初始态细沟中流速的影响占主要作用,稳定态细沟中平均径流深的影响占主要作用。饱和紫色土细沟从初始态到稳定态的发育过程中,流速逐渐减小,平均径流深增大,雷诺数增大,弗劳德数减小,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增大。研究结果有利于明确饱和紫色土坡面不同细沟侵蚀阶段水力学特征,对建立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龙琪; 韩剑桥; 何育聪; 王飞; 焦峰
    • 摘要: 为探索细沟侵蚀的空间分异特性,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的坡面细沟侵蚀过程,探讨细沟侵蚀强度及形态在坡面尺度的沿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和雨强增加,细沟侵蚀量不断增大;在特定处理下,细沟侵蚀强度沿坡长方向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沟宽、沟深和细沟割裂度等细沟形态参数也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峰值出现在坡面中部。沟宽和沟深与细沟侵蚀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细沟侵蚀强度与形态之间的演变具有一致性;径流汇集导致坡面中部径流侵蚀动力增强,沟壁崩塌和下切侵蚀严重,沟宽和沟深扩大,而坡下位置由于径流含沙量较大且土槽侵蚀基准面稳定而侵蚀较弱。坡面中部易发生严重侵蚀,需要加强防控或做好截排水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细沟侵蚀防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 许强强; 张宽地; 任涓
    • 摘要: 不同降雨径流条件下,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会产生土壤侵蚀,影响坡耕地品质和农业灌水均匀度。为探明不同流量类型条件下该地区细沟侵蚀产沙机理,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4种流量类型(凹陷型(5.0-2.5-7.5 L/min)、峰值型(2.5-7.5-5.0 L/min)、均匀型(5.0-5.0-5.0 L/min)、增加型(2.5-5.0-7.5 L/min))与3个坡度(4°、8°、12°)组合工况下的细沟侵蚀产沙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坡度下,土壤剥蚀率最大的流量类型为峰值型,均匀型流量类型冲刷下的剥蚀率次之(除坡度4°外);峰值型、凹陷型和增加型的土壤剥蚀率分别为均匀型的1.36倍、0.91倍和0.95倍;土壤剥蚀率与坡度显著相关(P<0.05),且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强度参数(剪切力、水流功率、有效水流功率)之间的关系均能很好地用幂函数描述(R^(2)=0.37~0.94);土壤剥蚀率与消能率呈正相关(幂函数关系),且峰值型的土壤剥蚀率与消能率间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增加型和均匀型,凹陷型最弱;细沟水流挟沙系数变化范围为20.84~83.57,平均值为52.21,相对应的不淤保证率为95%。各研究结果对阐明不同流量级组合冲刷下黄土高原地区黄绵土土质坡面侵蚀产沙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可望为该地区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和防治侵蚀提供理论支持。
    • 孟书翰; 厉晓峰; 杨佳慧; 雷廷武
    • 摘要: 为明确黄绵土在径流冲刷下的细沟侵蚀特征和产流产沙规律,通过细沟模拟,设计3个流量(2,4,8 L/min)和4个坡度(5°,10°,15°,20°),在变坡土槽中进行室内冲刷试验,实测不同坡度和流量下黄绵土在坡面细沟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径流含沙量,并得到其相应的输沙能力(A)。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输沙能力随流量增大呈线性增大,且坡度越大增幅越明显;当流量较小时,输沙能力随坡度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流量达到8 L/min时,输沙能力随坡度增加的幅度更为明显,但坡度上升到15°以后几乎不再变化,说明流量对输沙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含沙量(c)随沟长(x)的变化规律符合数学模型c=A(1-e^(-Bx)),控制所有流量坡度组合在不同沟长(1,2 m)条件下进行冲刷试验,将冲刷测量得到的径流含沙量与各组合下的输沙能力(A)代入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计算出不同试验条件下含沙量随沟长变化的衰减系数(B)。研究结果可为黄绵土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 朱启明; 程西科; 刘俊娥; 齐小倩; 杨莉婷; 崔钦凯; 周正朝
    • 摘要: 细沟侵蚀产沙是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坡面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明确该区细沟侵蚀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有效防控入黄泥沙和维护流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选取水蚀风蚀交错区下垫面典型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流量(3,5,7,9,11 L/min)、不同坡度(9°,12°,15°,18°,21°)组合下的室内水槽冲刷试验定量揭示风沙土细沟分离过程对坡度、流量以及流速的响应关系,并建立分离能力方程。结果表明:(1)分离能力对坡度和流量的响应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极显著。流量对风沙土分离能力的影响大于坡度。除了受到坡度、流量的影响,分离能力还受到坡度和流量叠合作用的影响,这3种因子对分离能力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流量、坡度和流量的叠合作用、坡度,且分离能力与这3种因子的关系可用线性正相关关系表示。(2)流速可作为反映坡度和流量之间叠合作用的关键因子。细沟分离能力对流速的响应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试验条件下,临界流速为0.607 m/s。(3)坡度与流量组合下,坡度、流量与坡度和流量叠合作用组合下,单个流速因子下以及坡度、流量与流速因子组合下的4个分离能力方程均能较好地预测和模拟风沙土的分离能力,其中考虑坡度、流量以及坡度和流量叠合作用的方程拟合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水蚀风蚀交错区细沟水蚀过程模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郭小雪; 田鹏; 刘文民; 韩剑桥; 赵广举
    • 摘要: 为了探究高寒地区道路边坡沟谷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青藏公路都兰至格尔木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测量获取16个60 m样区公路边坡侵蚀沟的沟长、沟宽、沟深等数据,分析了侵蚀沟密度、深度、细沟体积等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细沟体积、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在靠近格尔木的S2711—S2595样区3个指标数值均较大,中间部分S2575—S2465样区数值均较小,靠近都兰的S2437—S2395样区3个指标数值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6个样区分为了两大类,第一类样区包括格尔木至都兰沿线中间路段的8个样区,为弱侵蚀路段;第二类样区包括靠近格尔木的6个样区和靠近都兰的2个样区,为强烈侵蚀路段。(3)分析样区侵蚀沟指标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发现研究区公路边坡细沟侵蚀与降雨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降雨强度越大,产生的细沟侵蚀量越高。根据高寒地区公路边坡侵蚀特点,提出从降低边坡坡度、完善坡面排水、开展坡面防护3个方面对边坡进行防护。
    • 顾小杰; 陈晓燕; 韩珍; 李彦海; 陈仕奇
    • 摘要: 近地表水流的存在会加剧土壤侵蚀过程,剥蚀率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物理参数,其对近地表水流的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采用限定性细沟模拟冲刷试验,探讨不同工况条件(3个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5,10,15 cm;3个坡度5°,10°,15°;3个流量2,4,8 L/min)下紫色土细沟剥蚀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下细沟剥蚀率随沟长和含沙量分别呈指数和线性下降,剥蚀能力在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为15 cm时最大,随着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减小而减小;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表明,细沟剥蚀率与流量、坡度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其标准化系数分别为1.14,0.72,0.36,说明细沟剥蚀率在近地表水流存在的条件下对流量的敏感性大于坡度。研究结果为紫色土近地表水流作用下细沟侵蚀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李彦海; 陈晓燕; 韩珍; 顾小杰; 陈仕奇
    • 摘要: 地表径流与近地表水流耦合作用会引发强烈的土壤侵蚀.输沙能力作为土壤侵蚀的关键参数之一,对完善近地表水流作用下的土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限定性细沟模拟试验,采用从底部供水的方式构建近地表水流,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距弱透水层不同饱和深度(5、10、15 cm)与水力条件(3个流量2、4、8 L·min–1,3个坡度5°、10°、15°)下细沟水流的输沙能力,进一步采用多变量非线性方程分析流量、坡度、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细沟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输沙能力随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大的速率逐渐减小,最终输沙能力趋于稳定.细沟水流输沙能力与流量、坡度及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坡度相比流量对输沙能力的影响作用更大.试验结果为明确地表径流与近地表水流耦合作用的土壤侵蚀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 李霞; 金鑫; 谢斯琴; 宋颖; 王春振; 赵华荣; 汤珊珊
    • 摘要: 自然条件下降雨多以间歇形式出现,而坡面土壤侵蚀又是一个渐变发育的复杂过程。通过3个雨强(60,90,120 mm/h)、5个坡度(5°,10°,15°,20°,25°)下的15场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一、二次降雨条件下不同雨强、坡度及降雨量对红壤坡面径流和侵蚀过程的影响,探讨间歇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发育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二次降雨的产流时间相比一次降雨均提前,一次降雨径流总量受到雨强、坡度和降雨量的共同影响,15°坡度是径流总量变化的一个转折点,二次降雨时降雨量的作用减弱,各雨强下的最大相差倍数减小,各坡度之间的倍数差距也减小。(2)一次降雨发生细沟侵蚀最主要的动力是降雨强度,大雨强、陡坡情况下细沟侵蚀更容易产生,而15°坡度对细沟侵蚀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此时若发生细沟侵蚀,坡面侵蚀则多以细沟侵蚀为主,二者侵蚀量呈正比例函数关系,二次降雨的细沟侵蚀量和一次降雨过程中细沟发育情况相关,一次降雨的细沟发育越剧烈,二次降雨的细沟侵蚀量越少,此时细沟侵蚀量和总侵蚀量呈一次函数关系。总体来说,侵蚀总量的变化和细沟发育所处阶段紧密相关。(3)间歇降雨条件下,不同雨强、坡度、降雨量对坡面土壤径流和侵蚀过程的影响存在差异;同时,一次降雨土壤径流和侵蚀的变化对后期二次降雨径流和侵蚀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使得在不同土壤侵蚀发展阶段,雨强、坡度、降雨量等因子对坡面土壤径流和侵蚀影响的程度也随之改变。
    • 贾莲莲; 刘雅丽; 朱冰冰; 张霞
    • 摘要: 为了研究植被对坡面细沟侵蚀调控机制,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结合激光扫描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带分布沟坡面细沟侵蚀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草带位于梁峁坡下部60%,植被调控侵蚀效果最优,相比裸坡减少径流量7.4%,减少产沙量62.9%,相比蓄水减沙功效而言更具直接拦沙的功能。植被通过调控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发育过程实现了对土壤侵蚀的调控作用,尤其是对沟坡侵蚀产沙的调控作用;而且这种对侵蚀的调控作用不仅改变了细沟侵蚀发生的位置,而且改变了径流和侵蚀过程以及侵蚀方式;细沟侵蚀已经向面蚀(片蚀)转化,大幅度降低侵蚀程度。研究结果揭示了植被可以通过影响侵蚀方式来调控侵蚀输沙过程,有助于加深坡面植被对细沟侵蚀发育形态作用机理的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