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16583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等;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田华、徐永清、汤逊等。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6583 占比:99.97%

总计:216657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发文趋势图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研究学者

  • 周田华
  • 徐永清
  • 汤逊
  • 丁晶
  • 李军
  • 潘险峰
  • 杨阳
  • 何磊
  • 倪文卓
  • 冯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牛辉; 鲍朝辉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凸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脊柱退变性侧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22例采用OLIF手术治疗,28例采用TLIF治疗,分别设为OLIF组与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并发症、融合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价ODI指数、冠状位及矢状位Cobb角以及VAS评分。结果OLIF组住院时间与TLI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显著高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TLIF组(P0.05);两组术后ODI指数、VAS评分、冠状位Cobb角均显著降低,矢状位Cobb角显著升高,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OLIF组冠状位及矢状位Cobb角均优于TLIF组(P0.05)。结论OLIF与TLIF手术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凸能获得一致的近期疗效,但OLIF手术创伤更小,在冠状位及矢状位矫正方面效果更佳。
    • 李跃京; 王豪; 孔凡国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TLIF)术后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7例TLIF术后SEH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按照1:3比例抽取在同期在我院接受TLIF且术后无SEH的1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赋值后,引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计算影响SEH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术前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手术节段、手术类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凝血酶时间、是否输血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 s、出血量≥400 mL是影响SEH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凝血功能和术中出血量可影响TLIF患者术后SEH的发生。
    • 万云芳; 许黎柳; 杨雯; 蒋毅; 娄桢祺
    • 摘要: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1,2]。虽然MIS-TLIF可有效减少入路相关组织创伤且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其围手术期仍存在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与术中失血不一致的情况[3]。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量差异,探讨MIS-TLIF术式在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上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 郑留根
    • 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后慢性腰痛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华县人民医院2018-06~2019-06收治的实施TLIF的6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6个月内慢性腰痛发生情况,设计一般基线资料调查问卷,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TLIF后慢性腰痛的影响因素。结果:6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TLIF后有13例出现慢性腰痛,占20.63%(13/63)。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kg·m^(-2)、有吸烟史、术后腰椎间隙感染、合并骨质增生、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高是引起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TLIF后慢性腰痛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TLIF后慢性腰痛发生率略高,体质量指数高、有吸烟史、术后腰椎间隙感染、合并骨质增生、术前ODI评分高是引起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TLIF后慢性腰痛的影响因素。
    • 姜宇; 孙卓然; 袁磊;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 ~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 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 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 朱雷; 拓源; 郝定均; 贾帅军
    • 摘要: 目的 对比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入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开展TLIF,观察组采取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取经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评分、功能恢复情况及腰椎滑脱相关参数.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ODI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1 d显著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LL丢失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TLIF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可减轻术后腰背疼痛,改善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优势.
    • 秦世强; 孙宇庆; 倪文卓; 刘亚军; 行勇刚; 马成利; 张巨龙; 郭嘉义; 卢志
    • 摘要: 目的 对比经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结合后路椎板开窗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因多节段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OLIF组和TLIF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两组在末次随访椎体间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椎矢状位Cobb角、冠状位Cobb角、顶椎中心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评价脊柱-骨盆参数改变情况.结果 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OLIF组腰椎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TK、LL、SVA较TLIF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OLIF技术结合后路椎板开窗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可取得TLIF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围术期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远期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脊柱-骨盆参数.
    • 王会旺; 吴占勇; 吴华荣; 马建青; 徐伟坤; 宁胜华; 孙亚东; 贾丁丁; 杨克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改良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8年2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7~71岁,平均(61.5±6.28)岁.手术节段:L3~44例,L4~511例,L5 S19例,L4~5、L5 S1双节段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测量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5~98个月,平均(61.2±22.9)个月,手术时间平均(89.2±19.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2.9±63.1)mL,术后引流量平均(93.0±27.2)mL.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间融合按Bridwell标准Ⅰ级和Ⅱ级融合24例(92.3%);优良率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加强换药后切口甲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改良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 唐烨; 卢圆圆; 贾真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临床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均进行脊柱-骨盆矢状面检测,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来评价临床及神经恢复效果,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结果 以治疗效果为金标准,治疗有效66例,无效24例.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预测有效66例,无效24例,矢状面参数预测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91.7%,准确性为93.3%,阳性预测值96.9%,阴性预测值为84.6%.经Kappa检验评估一致性,κ 值为0.83.治疗前矢状面失平衡28例(31.1%),治疗后矢状面失平衡13例(14.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骶骨角(SS)、腰椎前凸(LL)和骨盆透射角(PI)较治疗前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骶骨角为0.860,腰椎前凸为0.867,骨盆透射角为0.592.术后2周VAS、OD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不平衡与腰椎退行性变有关,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佳,术前矢状面参数检测有助于预测术后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