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缓冲带

缓冲带

缓冲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基础科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5644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湖泊科学、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2016年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缓冲带的相关文献由88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建强、黄沈发、叶春等。

缓冲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5644 占比:99.97%

总计:565790篇

缓冲带—发文趋势图

缓冲带

-研究学者

  • 吴建强
  • 黄沈发
  • 叶春
  • 李春华
  • 胡小贞
  • 唐浩
  • 熊丽君
  • 王敏
  • 王辉
  • 金恩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熊丽君; 吴建强; 黄沈发
    • 摘要: 以3种典型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监测、质量平衡、相关分析等方法,探明缓冲带水分分配与降雨、土壤因子的关联性,确定水分及总氮(TN)污染负荷去除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径流与降雨量呈高度正相关(0.980~0.987,P<0.01),渗流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呈显著正相关(0.595~0.828,P<0.01).植被缓冲带在14.3mm以下降雨不产流,中雨、大雨、暴雨平均产流系数为0.10、0.36和0.72,TN负荷平均截留系数分别为11.0、8.2和4.5mg/(m^(2)·mm),径流及TN负荷去除效果随雨量增大而降低.中大雨、暴雨下植被缓冲带水分分配分别以土壤渗透(0.48~0.71)、末端出流(0.69~0.74)为主,TN负荷去除以土壤渗透为主(中雨56%、大雨44%、暴雨20%).茎叶覆盖地表、根系细密发达的植被去除效果更好,其中百慕大缓冲带对水分、白花三叶草缓冲带对TN负荷的去除效果最优,分别达60%和61%.即使在高地下水位的平原河网地区,缓冲带对径流与TN负荷削减仍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50mm以下降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研究结果为降雨、植被多因素影响下的径流污染削减差异化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不同降雨特征下缓冲带径流污染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尹德洁; 侯冰钰; 王冬薇; 王皓; 吴亚伟; 刘大亮
    • 摘要: 为探究近20年来黄河对沿岸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以及城市建设对黄河沿岸景观格局的影响,文章以黄河沿岸济南区段5 km缓冲带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济南区段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和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济南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表现为城市用地扩张与耕地缩减耦合,草地和林地急剧减少,建设用地显著增加,景观破碎度增加;2)各景观类型斑块分布趋于规则,集聚度不断增强,南北两岸各景观指数随着缓冲带外扩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南岸景观指数普遍高于北岸,两岸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空间差异;3)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强度在2010—2020年有所加强,景观逐渐向破碎化、异质化方向发展,但在基本农田保护情境下,景观破碎化程度将逐渐得到控制。综上,城市化过程和人为干扰是影响景观格局梯度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 黎明杰; 张又; 张颖; 徐锦前; 胡恺源; 蔡永久; 龚志军; 徐德兰; 李宽意
    • 摘要: 湖滨带是湖泊与陆地生态系统间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带,能够保障周围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以及功能的正常发挥.随着湖滨带被持续开发与利用,人为干扰对湖滨带的影响逐渐增强.大型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之一,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了解湖滨带开发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20年8月对洪泽湖湖滨带4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9种,隶属3门7纲17目26科44属,各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差别较大,介于6.67~1386.67 ind./m^(2)之间,整体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口型湖滨带和大堤型湖滨带与其他类型湖滨带差异显著,而围网型、圈圩型和光滩型3种湖滨带类型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均不显著.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结果表明,腹足纲的环棱螺属是造成不同湖滨带类型差异的主要物种.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SS)、溶解态总氮、pH、透明度(SD)、浊度、水生植物盖度和扰动指数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有显著影响.考虑不同湖滨带宽度的开发利用情况,发现湖滨带开发利用200 m范围内,物种环境解释率最高,说明200 m湖滨带范围内的开发利用情况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最大,对湖滨带200 m范围内的开发利用应该加强管控.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湖滨带开发利用主要通过影响水生植物盖度、总氮、硝态氮、叶绿素a、SS、SD等进而影响大型底栖动物,且围网也会直接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侯利军; 杨善印; 陈达; 达波; 吴腾; 廖迎娣
    • 摘要: 为了推进长江岸线保护的精细化管理和规划,初步探索了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河湖岸线保护相关文献、标准及法规,综合考虑水利行业河道岸线行政管理范围和“河岸线-河岸带-缓冲带”保护范围,提出了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界定与规划方法,指出长江岸线河岸带和缓冲带范围需综合考虑岸线生态、水文功能和后方陆域利用方式予以界定。对扬州段长江岸线界定结果表明,提出的岸线保护界定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现行岸线管理办法有较好的关联性,可用于长江下游段岸线保护范围的界定。
    • 孔祥榮; 仝闻一; 刘通; 刘洋; 张羽丰
    • 摘要: 乡村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流经的河流水质,是保障河流水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水文分析模块和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分析了辇头村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得出了生态源斑块数量占比少,生态廊道不足,无法形成生态网,生态韧性差。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直接进入大沽河引发河流水质超标。依据生态连通性原理,规划了21条生态廊道,形成了村庄的生态网,增强了村域的生态韧性。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和深度净化,在大沽河沿岸规划了宽度为100 m的缓冲带,减少农田径流污染,保障了河流水质。
    • 魏佳豪; 温玉玲; 龚志军; 王晓龙; 蔡永久
    • 摘要: 滨岸缓冲带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维持湖泊水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8-2018年间7期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相关分析、ESV当量因子估算等方法,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滨岸缓冲带近30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ESV变化。结果表明:(1)近30年鄱阳湖滨岸缓冲带土地利用类型逐渐形成了以耕地为主导,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主要地类占比相对均衡的格局。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增幅为21.48%;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增幅分别为542.90%和326.23%,耕地、水域、草地是二者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草地面积出现明显减少,幅度达66.79%,主要转变为林地、耕地和水域;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出现小幅减少。研究区内,南昌县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1.81%高于其他11个区(县),土地利用较其他区(县)出现更大的变化。(2)近30年鄱阳湖滨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损失25.54亿元,降幅为24.18%;各类ESV的变化趋势与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趋势相似,其中水文调节为研究区内最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占总ESV的66.03%。(3)水域和草地对ESV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是鄱阳湖滨岸缓冲带ESV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域面积减少是导致滨岸缓冲带ESV下降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修复和保护滨岸缓冲带内的水域和草地对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对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亦具有重要意义。
    • 李春华; 叶春; 刘福兴; 王俊力; 于海燕; 魏伟伟; 郑烨; 徐宜雪
    • 摘要: 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是提升湖库水环境承载力和实现生态扩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恢复湖库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河湖岸带空间的保护及生态修复,《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也明确将河湖缓冲带生态修复列为考核指标.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浙江省湖库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的编制工作,《指南》从分析湖库特征及功能、湖滨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强度等对实现湖泊保护目标所需的缓冲空间的影响出发,提出湖库生态缓冲带范围划定的方法、分类型进行宽度划定和修复的生态技术模式,并推荐适用的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技术,为指导和规范浙江省不同类型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何文娟; 王曹吉
    • 摘要: 老板申请破产员工“被下岗”,劳工合法权利如何保障?邻里土地边界不清发生纠纷凭何界定?开发商迟迟不交付,房子成了烂尾盘怎么办?……2019年,为了让群众有诉求“最多访一次、最多跑一地”,杭州全力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成立了一站式解决群众问题的信访超市,也为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设下“解压阀”和“缓冲带”。
    • 李柏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婚姻与家庭心理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柏英认为,父母需要从深层次认识到打骂孩子的危害。打骂对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破坏容易被忽视,有的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甚至需要用一生去疗愈。如何避免"打骂式""咆哮式"育儿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李柏英认为,从社会层面,一是要"有地儿说",提供社会公益心理热线,孩子被打骂后有情绪可以有地方疏解;二是要"有地儿去",孩子若赌气离家,应有安全的地方做"缓冲带",可以是朋友、亲戚家,也可以是安全的社会公共场所。
    • 刘长勇
    • 摘要: 生态治理是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核.乌伦古湖曾因入湖补给水量减少,造成湖水水位下降,出现湿地面积萎缩、湖滨沙化扩大、生境片段化、湿地动植物资源减少等生态退化问题,虽几经治理,取得一些成效,但乌伦古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为巩固现有成果,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以促进乌伦古湖生态系统向健康发展为核心,从有效控制主要农业面源等入湖污染物,改善入湖水体水质,开展环湖缓冲带建设示范等方面入手构建生态保护屏障,可为湖泊生态治理积累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