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819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吉林中医药、微循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议、第二届全军保健医学研讨会、全军第三次激光医学学术会议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纪云霞、蒋王林、张伟等。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190 占比:99.85%

总计:68292篇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文趋势图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学者

  • 纪云霞
  • 蒋王林
  • 张伟
  • 刘一丹
  • 杨兆祥
  • 亢泽春
  • 徐洋
  • 万辉
  • 任涛
  • 倪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英平; 曲辅政
    • 摘要: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遗留的器质性损伤和功能性障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中医药在治疗缺血导致的细胞血管损伤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其中灯盏花素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灯盏花素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张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现综述灯盏花素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吴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血脂达标现状调查研究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均接受体格检查、血脂筛查,并统计患者个人信息,并以血脂达标情况作为基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TG、TC、HDL-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与心脏血管疾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率为35.00%.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患者的血脂达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危险因素数量2个及以上、疾病发作次数2次及以上、不完全依从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分别为20.00%、11.54%、15.15%,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与疾病、性别、年龄无关,与血管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有关,研究价值较高.
    • 吴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血脂达标现状调查研究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均接受体格检查、血脂筛查,并统计患者个人信息,并以血脂达标情况作为基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TG、TC、HDL-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与心脏血管疾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率为35.00%.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患者的血脂达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危险因素数量2个及以上、疾病发作次数2次及以上、不完全依从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分别为20.00%、11.54%、15.15%,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与疾病、性别、年龄无关,与血管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有关,研究价值较高.
    • 项前
    • 摘要: 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的优点而备受老百姓的青睐,但如果在使用中成药前没有充分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非但没有治疗作用,还会给健康带来损害。以下是人们容易误用的几类中成药。活血化淤类——代表:丹参制剂丹参是活血化淤的代表性中药。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谭玉龙; 尹岭; 王式功; 陈雷; 谭元文; 康延臻
    • 摘要: 本文综合探究了日平均气温、24 h变温和气温日较差变化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的影响,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与广义相加模型(GAM),分别探析了2015—2016年安徽省阜南县和贵州省锦屏县日平均气温、24 h变温和气温日较差与缺血性心脑血管住院病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气温日较差大于15°C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剧烈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即时效应,且其相对风险随滞后日增加和气温日较差增加达到叠加效应的峰值.当24 h内气温下降7°C以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开始明显上升,下降10°C以上呈现显著的即时效应.统计分析发现,两县在春季达到上述阈值概率最高,因此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住院人数也在春季达到峰值,特别是雨水至清明节气时段为两县住院人数共同最高峰时段;值得注意的是,地处西部的锦屏县夏季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也较多.此外,降温过程与节气转换也是导致两县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住院人数阶段性增多的主要天气与气候因素.
    • 李志坚; 黄焕峰
    • 摘要: 目的 探索使用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早期预警指标.方法 在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将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糖尿病规范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血浆LPA的水平定期检测,对LPA明显升高者,予降脂、抗纤溶、抗血小板凝集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LPA高于轻型组(P<0.05),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 血浆LPA值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预警因子,值得在基层老年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中常规应用.
    • 秦地茂; 蔡琳; 王晓梅; 黄远航; 赵聪; 余秀琼; 罗媛; 蒋晖; 汪汉
    •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模型在成都地区干部保健人群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模型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307名干保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307人.与女性干保人群比较,男性干保人群体重指数[(24.38±2.53)kg/m2比(21.85±2.61)kg/m2,P=0.000]、收缩压水平[(127.32±15.43)mm Hg比(117.10±15.17)mmHg,P=0.000]以及吸烟人数(20.34%比4.39%,P=0.001)更多;不同年龄分层之间,仅收缩压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以性别比较,男女性人群ICVD实际值与平均参考值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而55~59岁年龄组ICVD实际值明显高于平均参考值[(3.37±2.91)%比(2.91±1.02)%,P<0.01],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成都市干保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
    • 何建成; 王利
    • 摘要: 中医药促进或抑制血管新生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近5年(2012年-2017年)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促进血管新生的复方多是益气活血化瘀类,如血府逐瘀汤、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芪参益气方等,单味中药如川芎、丹参、黄芪、人参、三七、红花、当归等,中药药对如黄芪与当归、川芎与黄芪、当归与赤芍等;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及其受体Flt-1(VEGFR1)、KDR/Flk-1(VEGFR2)、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Tie-2密切相关.而抗血管新生的多是清热燥湿解毒散结的复方(如鳖甲煎丸、复方苦参注射液、西黄丸、六神丸、解毒消癥饮等),单味中药如姜黄、半枝莲、黄芩、雷公藤、蟾酥、蝎毒等居多,其机制多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如降低MMP-2、TIMP-1的表达或者抑制VEGF、bF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通过概述中医药对血管新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可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 施蕊; 余显伦; 陆卿; 杨为民
    • 摘要: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灯盏花乙素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张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已广泛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现综述灯盏花乙素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
    • 韩京军; 张艳炜; 张晶; 伍德强; 张磊; 姚尖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两个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包括29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和487例健康对照,2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46例健康对照.利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NOSrs2779248 C/T、rs1137933 C/T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rs2779248和rS1137933 T等位基因可以不同程度增加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合并2个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后,这种风险关系仍然存在.rs2779248 T等位基因可以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比值比(OR)值为1.33[95%可信区间(CI):1.09 ~ 1.61];rs1137933 T等位基因OR值为1.42(95% CI:1.16~1.73).经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rs2779248TT基因型仍然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2.75(95%CI:1.38 ~5.49);rs1137933 CT +TT基因型可以增加发病风险1.37倍(95% CI:0.03~ 1.82).结论 iNOS基因rs2779248和rs113793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明显相关,突变等位基因和突变基因型可以明显增加发病风险.%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gene polymorphisms and ischem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Methods Two independent case-control studies were conformed,including 291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487 healthy subjects,246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246 healthy subjects.The genotype of rs2779248(C/T) and rs1137933 (C/T) were determined by Taqma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genotyping assays.Results T allele of rs2779248 and rs1137933 may increase the risk for CHD or ischemic stroke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combined with the two independent case-control studies,the risk relationship also existed.T allele had higher risk for ischem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an C allele with the odds ratio being 1.3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1.09-1.61] for rs2779234,and 1.42 (95% CI:1.16-1.73) for rs1137933,respectively.Adjusted by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rs2779248 TT genotype still wa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dds ratio (OR) =2.75,95% CI:1.38-5.49].As compared with CC genotype,individual with CT + TT genotype of rs1137933 had higher risk with the odds ratio being 1.37 (95% CI:1.03-1.82).Conclusion Our study revealed the polymorphisms of rs2779248 and rs1137933 in iNOS gene were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