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耐酸

耐酸

耐酸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438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062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全面腐蚀控制、腐蚀与防护、中国涂料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届国际防腐蚀涂料及海洋防腐技术研讨会暨第25次全国涂料工业信息年会、第21次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2004年全国非金属材料研究与应用技术学术讨论会等;耐酸的相关文献由8355位作者贡献,包括乔之刚、乔嘉豪、李星宇等。

耐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7.2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4062 占比:92.59%

总计:4387篇

耐酸—发文趋势图

耐酸

-研究学者

  • 乔之刚
  • 乔嘉豪
  • 李星宇
  • 吴伯麟
  • 华国金
  • 陈坚
  • 堵国成
  • 徐兆超
  • 王兴吉
  • 祁清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奕莛; 刘璐; 赵军英; 乔为仓; 陈君; 刘彦品; 侯俊财; 陈历俊
    • 摘要: 研究旨在筛选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人源乳酸菌,为开发良好的乳酸菌产品提供依据。对公司自建菌库中的28株人源乳酸菌中进行胆固醇降解率的初步测定,筛选出3株降解能力较高的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的特性试验,最终确定一株具有胆固醇降解能力及特性良好的人源乳酸菌。结果表明,28株人源乳酸菌中讲解率较高的6株乳酸菌分别为来自婴儿粪便源的格氏乳杆菌F020、F024和来源于母乳源格氏乳杆菌B1-26、B1-29以及母乳源罗伊氏乳杆菌B1-27、B1-28。对这6株乳酸菌进行体外胆固醇降解试验得到F024对胆固醇的同化量最高达到25.92%,F020的沉淀量最高达到了10.49%;B1-28的胆盐水解酶活性最高。将格氏乳杆菌F020、F024以及罗伊氏乳杆菌B1-28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pH 1.5时,3株乳酸菌均不耐受,pH 2.0和pH 3.03 h时,格氏乳杆菌F020的存活率超过100%;在0.3%的胆盐培养基中,格氏乳杆菌F0203 h存活率达到102.94%。本实验最终选出胆固醇降解率高并且特性良好的格氏乳杆菌F020,为进一步开发乳酸菌产品提供良好依据。
    • 肖俊; 张桂芳; 李艳芳; 丁立云; 徐先栋; 傅义龙; 饶毅
    • 摘要: 为给渔用中草药发酵提供良好的益生菌来源,从健康草鱼肠道内分离鉴定得到12株乳酸菌,选择2株乳酸乳球菌(CR1、CR2)和2株粪肠球菌(CR3、CR4),从生长速度、耐酸、耐胆盐、安全性、抑菌能力、药敏测试等方面对4株乳酸菌进行益生效果评价。结果显示:①乳酸乳球菌CR1、CR2生长速率较粪肠球菌CR3、CR4快,且4 h后差异显著(P<0.05)。②菌株CR4对酸的耐受能力较弱,CR2对胆盐耐受能力较弱。③4株菌株均无致病力。④4株菌株对大肠杆菌均表现为高度敏感,CR1和CR4对维氏气单胞菌表现为高度敏感,CR2和CR3表现为中度敏感。⑤菌株CR1对9种抗生素中的7种敏感,对恩诺沙星中度敏感,仅对丁胺卡那耐药,而CR2、CR3和CR4都仅对其中4~5种抗生素敏感,对恩诺沙星、头孢他啶和丁胺卡那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综合以上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CR1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发酵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益生菌。
    • 陈阔; 欧阳英; 何天翔; 卢炜琪; 尹乐斌
    • 摘要: 目的:筛选出邵阳地区大曲中耐酸、高产淀粉酶微生物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法与碘显色法,从湘窖酒曲中初步筛出3株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WB4、WB9、WB13,分别将其在室温下放置1 h后,采用DNS法测定其酶活。结果:WB4菌株的酶活力最高,该菌株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2 °C,在该条件下获得淀粉酶活性为2.877 U/mL,其最耐受酒精浓度为10%。结论:耐酸、高产淀粉酶菌株WB4的筛选对于酿酒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减少了酿酒过程中的酸碱调节步骤,在酸性条件下,许多其他杂菌因无法适应这一条件而被抑制,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郑越; 段涛; 宋丹; 乔琳; 陈丽仙; 王薇薇; 宾石玉
    • 摘要: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的6株植物乳杆菌(分别为LP15-1、LP15-2、LC16-1、LP17-1、LP17-3、RS048)的益生特性。试验通过测定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模拟胃肠道耐受能力、抑制有害菌能力分别对结肠上皮细胞系Caco-2和空肠上皮细胞系IPEC-1细胞的黏附性等特性,考察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6株植物乳杆菌在pH=2的酸环境中孵育3 h存活率均在43%以上;除LC16-1和LP17-1外,其余4株均能在0.3%(质量分数)的胆盐中存活;在模拟胃肠液中存活率均高于9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K88和大肠杆菌K99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对Caco-2和IPEC-1有一定的黏附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LP15-1各项益生特性均比较优良,可作为潜在的益生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孙卿; 王家乡; 李鹏; 谢洋; 周诗钦; 吴艳
    • 摘要: 为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供候选菌株,对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粪便中3株乳酸菌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能以及耐酸、耐胆盐、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鸵鸟粪便中分离的3株乳酸菌(M1、M2、M3)培养6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4 h后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稳定在4.92。3株乳酸菌间互相比较,M1有较好的耐酸性,M2、M3有较高的耐胆盐能力。3株乳酸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氧氟沙星耐药。3株菌株具有很好的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动物微生态制剂中。
    • 白菊; 赖卫; 巩莉丽; 肖璐琪; 罗双江; 王国胜; 单玲珑
    • 摘要: 纳滤技术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水软化、食品加工及制药等行业,其中许多过程涉及酸性溶液的处理.商品化纳滤膜材料主要以聚酰胺为主,但聚酰胺在酸性环境中易水解而造成性能大幅下降,限制了其在酸性溶液中的应用,因此面向酸性溶液处理的耐酸纳滤膜应运而生.本文综述典型的耐酸膜材料,包括聚磺酰胺类、三嗪环类、磺化聚合物类和聚电解质类耐酸纳滤膜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重点分析了这几类膜材料的耐酸机理、膜结构调控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构筑耐酸膜结构来实现膜耐酸性的提高.此外,本文还总结了耐酸纳滤膜在金属加工、矿业开采、造纸、食品加工及电镀等工业过程中的应用,为高性能耐酸纳滤膜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指导.
    • 李秉洁; 贾忠奎; 黄沛增
    • 摘要: 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真石漆饰面层会受夏季高温雨淋、冬季风霜雨雪冻融、紫外线及各种腐蚀性气体的长期侵蚀。研究了围护结构饰面层真石漆在耐水、耐冻融、耐酸、耐盐、耐紫外线老化侵蚀条件下拉伸粘结强度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及XRD物相分析进一步研究分析其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多种气候环境下,冻融循环、酸雨侵蚀、盐侵蚀对真石漆耐久性影响较大,拉伸粘结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紫外老化2500 h期间,仅受单因素(紫外光辐射)作用下,对有机物的劣化作用有限,其拉伸粘结强度有一定程度升高。
    • 王鹏; 樊紫萱; 乔里; 代芸洁; 叶朝阳; 梁燕
    • 摘要: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临床变异链球菌株,并构建该临床菌株的412c基因缺陷菌株,比较两者生长速率和致龋性。方法随机收集无龋健康成人口腔牙菌斑样本,在唾液/变异链球菌杆菌肽琼脂(MSA)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和筛选,通过菌斑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反应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对获得的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将线性化重组质粒转入临床变异链球菌中进行同源重组,获得412c(hit)基因缺陷菌株;在不同pH值脑心浸液(BHI)培养基中,比较两者的生长速率和耐酸特性;在含3%蔗糖的BHI培养基中,比较两者的产酸能力。结果无龋健康成人口腔牙釉质表面菌斑在MSA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形态均为深蓝色半球颗粒状突起、表面粗糙、边缘不齐;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油镜下可见革兰阳性蓝紫色球状菌体,呈长链状和短链状分散;生化反应和412c基因片段PCRSanger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临床变异链球菌为“等效变异链球菌UA159”菌株。将hit-UP-pFW5-Down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入临床变异链球菌中进行同源重组并筛选出412c基因缺陷变异链球菌株,该缺陷菌株生长速率相较其亲本菌株异常快速(与模式菌株ATCC 25175的缺陷菌株相似),其产酸能力略弱于亲本菌株,耐酸性则显著强于亲本菌株。结论临床分离变异链球菌株为“等效变异链球菌UA159”菌株,其412c基因与细菌生长调控相关,而412c基因缺陷变异链球菌株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亲本菌株,更具致龋潜力。
    • 史梅莓; 伍亚龙; 杨恺; 吕鹏军; 汪冬冬; 唐垚; 王勇; 张其圣
    • 摘要: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作用和安全性的植物乳杆菌,以四川泡菜中分离的114株植物乳杆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耐酸性、耐胆盐能力、耐模拟胃肠液能力、自聚能力、致病菌共聚性、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性研究。经过pH2.0酸性条件、0.2%浓度胆盐培养后,初步筛选出13株耐受能力较好的菌株。对13株菌进行模拟胃肠液、聚集能力、耐药性和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13株菌模拟胃肠液耐受存活率均高于75%,自聚集能力23%~52%,与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共聚集能力分别为10%~29%和16%~37%。在药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中,潜力菌株对10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表现基本一致,对β-内酰胺类、酰胺醇类抗生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有较强耐受性;13株菌均无溶血现象,说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此,筛选得到的13株植物乳杆菌均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较高安全性,研究结果为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菌种资源。
    • 庞文键; 李福中; 谢婉怡; 付子恩; 徐健明; 潘梓欣; 郑常华
    • 摘要: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MTMS/TEOS低聚物、气相法白炭黑、惰性填料、硅烷偶联剂和有机锡催化剂等为原料,制得了RTV-2耐酸有机硅密封胶。研究了填料种类、MTMS/TEOS低聚物的用量以及不同硅烷偶联剂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密封胶在酸性介质中的粘接耐久性。结果表明:以石英粉与硫酸钡为填料,MTMS/TEOS低聚物为交联剂,KH-792/KH-560低聚物为偶联剂可制得在酸性介质中具有优异粘接耐久性的双组分密封胶,其可用于湿法脱硫系统烟囱或烟道的防腐粘接与密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