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变

聚变

聚变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8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53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国际学术动态、核科学与工程、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和粒子输运学术会议暨2008年反应堆物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等;聚变的相关文献由2042位作者贡献,包括宋云涛、吴宜灿、陆坤等。

聚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23.1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053 占比:76.42%

总计:1378篇

聚变—发文趋势图

聚变

-研究学者

  • 宋云涛
  • 吴宜灿
  • 陆坤
  • 李波
  • 程勇
  • 卯鑫
  • 赵文龙
  • 潘洪涛
  • 雷明准
  • 刘松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姝静;
    • 摘要: 聚变(nuclear fusion),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是指一种核反应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整合"进而"融合",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好像只有用"聚变"一词来形容才更为贴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企业既已完成22组、41家企业重组。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企重组整合更是动作频频。项目之多、力度之大、模式之新、效果之好,可以说前所未有。
    • 徐阳; 杨章灿
    • 摘要: 在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钨偏滤器会受到低能高束流的氦等离子体冲刷,导致材料表面形成绒毛状纳米结构或针孔状表面损伤,使钨材料使用性能发生退化,影响等离子体的稳态运行。目前普遍认为,氦致表面损伤的形成与钨表面下氦泡的生长密切相关。钨受到氦等离子体辐照后会在材料的近表层形成高密度的小氦泡,它们可通过融合的方式长大,氦泡的融合是近表层大氦泡形成的关键环节。为了解氦泡的相对位置、温度、氦空位比(He/V)、氦泡初始间距对氦泡融合的影响,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氦泡在金属钨中的融合过程。结果表明:氦泡的相对位置、温度、He/V、氦泡初始间距都会影响氦泡的融合,但影响的机理并不相同。其中,氦泡的相对位置是影响氦泡融合的关键因素,当氦泡沿〈100〉方向排列时,氦泡易发生融合,而沿〈111〉方向排列则不易发生融合,其原因是氦泡附近存在各向异性的应力场。温度升高有利于氦泡体积得到更快、更充分的弛豫,进而促进氦泡发生融合。高He/V的氦泡具有较高的压力,更易发生融合。当温度为1500 K时,2个He/V为3、半径为1 nm的氦泡之间的相互作用距离可达1.28 nm甚至更远,但它们发生融合的最大初始距离为0.96 nm。本研究可促进对钨中氦泡融合机理的理解,为钨中大氦泡的形成提供可能的解释。此外,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模拟(如动力学蒙特卡罗、团簇动力学)提供相关输入参数用于研究高密度氦泡的长时间演化。
    • 张伟光; 张凯奋; 夏立东; 黄鑫; 周晓松; 彭述明; 施立群
    • 摘要: 为了实现激光约束核聚变(ICF)的自持聚变目标,对靶壳内氘氚冰的质量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冰层内表面和靶壳的同心度要求大于99.9%,冰层内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优于1μm.高质量的冷冻氘氚靶建立在靶壳内高质量氘氚冰层的前提之上.单晶是冰层的最好形态,在靶壳内获得氘氚冰籽晶是基础条件.本文通过采用逐渐降低升温速率的台阶控温方法,开展了充气微管内保留籽晶的研究,揭示了充气微管内保留籽晶的形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充气管口可保留稳定、单一的籽晶,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当氘氚籽晶c轴方向与充气管轴向平行时,生长速度较c轴垂直于充气管轴向时的速度慢约1—2个量级,为获得高质量的籽晶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氘氚冰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 向魁; 梁展鹏; 李华; 朱光涛
    • 摘要: [目的]基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功率输出特性,在聚变堆最大热功率1.25 GW条件下,提出一种CFETR聚变发电厂概念设计方案。[方法]针对CFETR聚变堆周期性长脉冲输出特性与常规岛设备连续稳定输入需求之间的矛盾,采用储能技术方案以“削峰填谷”的方式实现CFETR聚变发电安全稳定运行。讨论了CFETR聚变水冷与氦冷两种不同包层方案下的储能以及一回路与二回路之间耦合与解耦运行模式的组合方案,并通过方案比较,给出CFETR聚变堆不同包层对应的最佳储能运行组合建议。[结果]结果表明:水冷包层、氦冷包层聚变堆分别对应的最佳组合方案是导热油+解耦储热方案与熔盐+耦合储热方案。[结论]从常规岛侧而言,相对于水冷包层方案,采用氦冷包层方案的CFETR聚变发电厂技术经济性更好。研究提出的CFETR聚变发电厂概念设计方案对后续聚变发电技术研究以及工程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吴玉(编译)
    • 摘要: 2022年2月9日,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JET)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打破了生产可控聚变能量的纪录。据《科学》报道,JET曾在1997年产生约22 MJ聚变能量,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能源纪录。此次JET在持续5 s的核聚变实验中产生总共59 MJ的能量,大约是满载半挂车以160 km/h行驶的动能的两倍,大幅刷新其此前创造的纪录。然而,JET刷新纪录并不意味着聚变发电将很快进入电网.
    • 伍浩松; 李晨曦
    • 摘要: 【本刊2022年7月综合报道】近期,两家聚变技术研究企业——美国Zap能源公司(Zap Energy)和澳大利亚HB11能源公司(HB11 Energy)——宣布相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Zap能源公司Zap能源2022年6月22日宣布聚变技术研究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其研究装置Fu ZE-Q近期首次创造了等离子体。该公司正在研发的聚变技术被称为“剪切流稳定Z箍缩”。
    • 伍浩松; 张焰
    • 摘要: 【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20年12月3日报道】韩国国家聚变研究所(NFRI)2020年11月24日宣布,其超导托卡马克聚变研究装置K-STAR堆创下了超高温等离子体在1亿°C下保持20秒的新纪录。以前的记录均不超过10秒。
    • 吕广宏
    • 摘要: 中子辐照条件下材料结构与性能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以及未来聚变反应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钨材料是CFETR拟全面使用的壁材料,但中子辐照导致钨硬度升高和韧性大幅下降,严重影响材料的服役性能,进而影响CFETR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目前缺乏聚变中子源进行辐照实验的情况下,开展聚变堆材料中子辐照模拟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的支持下,本文以钨为模型材料,构建金属材料聚变中子辐照模拟平台,解决中子辐照模拟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中子级联损伤→辐照微结构→力热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籍此预测聚变中子辐照条件下材料的行为.
    • 潘卓楠; 杨章灿; 周洪波; 吕广宏
    • 摘要: 实体动力学蒙特卡罗(OKMC)方法是模拟材料辐照微结构演化的有效工具,能够在保留缺陷空间关联性的前提下处理缺陷的扩散和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具有足够大的时空尺度,使其模拟结果能够与实验值进行直接对比.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OKMC方法和模型的构建.然后在不同时空尺度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OKMC在缺陷阱吸收强度、级联内退火模拟、反应堆压力容器钢的脆化机理研究、杂质对微结构演化作用、空洞阵列模拟等材料辐照模拟方面的应用,并讨论了OKMC方法的优劣和未来发展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表明,OKMC方法具备准确、灵活和大时空尺度的特征,可有效地应用于核材料辐照损伤模拟.另外,算法的并行化、如何解决OKMC方法对事件库的依赖从而使其可模拟更加复杂的系统、如何与其他尺度的方法结合是未来OKMC方法发展所需要克服的挑战.
    • 李晨曦; 伍浩松
    • 摘要: 【加拿大通用聚变公司网站2021年7月27日报道】加拿大通用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和加拿大核实验室(CNL)近日宣布,将合作开发用于商业聚变电厂的提氚技术。通用聚变成立于2002年,一直致力于“磁化靶”聚变技术研究。这一技术起源于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LINUS概念,其主要原理是:将氘氚等离子体团注入到一个液态金属的自旋涡流中,然后用一组活塞向内挤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