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己内酰胺

聚己内酰胺

聚己内酰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4571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塑料应用、合成纤维工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年会、第六届全国火安全材料学术会议 等;聚己内酰胺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东、徐永、杨勇等。

聚己内酰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4571 占比:99.88%

总计:124716篇

聚己内酰胺—发文趋势图

聚己内酰胺

-研究学者

  • 徐东
  • 徐永
  • 杨勇
  • 李小宁
  • 王朝生
  • 舒春柳
  • 姜兆辉
  • 易春旺
  • 李志迎
  • 李明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超; 林洁龙
    • 摘要: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生产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MMT)增强聚己内酰胺(PA6)。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开展自成核试验及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了解纳米MMT含量对PA6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纳米MMT可以明显提高成核效率和结晶速率,但继续增加纳米MMT会抑制PA6结晶生长,降低结晶速率和结晶度。使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研究PA6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纯PA6同时存在α及γ晶型,添加纳米MMT的PA6发生α-γ晶型转变,证实纳米MMT与PA6的作用可以改变PA6的结晶行为。使用毛细管流变仪分析纳米MMT含量对PA6熔体受剪切时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MMT含量影响PA6熔体的黏度及非牛顿流体特征,尤其是高纳米MMT含量的PA6在不同剪切速率下表现出明显的黏度变化。
    • 周存; 杜佳佳
    • 摘要: 为获得具有良好表面活性的水溶性改性聚己内酰胺(PA6),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磷酸酯对PA6进行改性。研究了反应物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水溶性、黏度、表面活性、接触角及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水溶性PA6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碳纤维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物热稳定性较好,500°C时未改性PA6几乎完全分解,8102PK的残留率为24.12%,而8102PPAK的残留率达到27.59%;其1%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2.6mN/m,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使用1%乳液对碳纤维上浆处理后,碳纤维与水的接触角达到51.23°,与改性前85°相比,纤维表面亲水性提高。当上浆浓度和施覆量分别在1%和4mg/g时,碳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浆膜,纤维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纤维表面的缺陷得到修复。
    • 岳敏; 刘玉环
    • 摘要: 直径不大于5 mm的尖锐异物刺入Seal技术轮胎胎面时,会被胎体层上的特殊密封胶料包裹住.特殊密封胶料具有粘性,喷涂在透明光亮的专用保护薄膜上.亮层薄膜能够对Seal技术轮胎特殊密封胶料起保护和防粘作用,并使成型贴合容易操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亮层薄膜材质为聚己内酰胺.
    • 易春旺
    • 摘要: 回顾了己内酰胺水解开环制备尼龙6聚合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十年来聚合工艺技术、设备和功能性产品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了制约聚合生产能力和技术发展的特定历史因素,探讨了聚合装置面临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分析了尼龙6切片中残余可萃取物含量对纺丝工艺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深入阐述了全消光切片生产、环状低聚物解聚、浓缩液全回用等工艺.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彩色尼龙等功能性产品及其制备技术.并指出柔性生产和环保节能聚合技术及功能性尼龙6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 肖国文
    • 摘要: 将尼龙6切片分别与4种不同的成核剂(有机成核剂N22和DN、无机成核剂滑石粉和白炭黑)以及润滑/脱模剂混合均匀,成核剂质量分数为0~0.20%,采用注塑加工方式制备测试样条,研究了不同成核剂及其用量对尼龙6注塑成型效果、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用量的增加,尼龙6的注塑成型时间缩短、成型收缩率明显降低,但成核剂质量分数超过0.15%后,成型时间和成型收缩率变化不大;添加成核剂质量分数为0.05% 时,尼龙6的结晶峰温度提高至188~189°C,继续增大成核剂用量,结晶峰温度变化不明显;随着成核剂用量的增加,尼龙6拉伸强度明显提高,而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下降;从尼龙6的实际加工出发,添加成核剂质量分数0.10%~0.15%较合适,且添加有机成核剂比添加无机成核剂的注塑加工效果更好.
    • 张利建; 陶馥洁; 伍仟新; 肖朝晖
    • 摘要: 采用原位聚合和共混改性的方式制备了不同配方的尼龙6(PA 6),研究了热稳定剂的加入量及其加入方式、己内酰胺(CPL)回收液的加入量对PA 6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168/抗氧剂1098的加入可以提高PA 6的长期高温下的耐热氧老化性能,加入复合抗氧剂质量分数为0.1%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相比于共混,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加入复合抗氧剂,其耐热氧老化效果更加明显;当CPL回收液加入质量分数小于等于30%时,PA 6的力学性能随着CPL回收液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但CPL回收液的加入对PA 6的耐老化性能有不利的影响,CPL回收液加入量越高,在长期高温下的老化速度越快,力学性能损失越大,黄变指数越高;当CPL回收液质量分数为30%,复合抗氧剂加入质量分数为0.1%时,PA 6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氧老化性能达到最优,且均优于纯PA 6.
    • 蔡铁锦; 董伟; 陶岚
    • 摘要: 将三嗪类苯环结构与单羧基阻燃剂结合,合成出双羧基、阻燃元素含量高的新型二酸阻燃单体2-(二甲基磷酸酯)-4,6-(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均三嗪(DPPATPO);将DPPATPO与己二胺、己内酰胺无规共聚,制备不同DPPATPO含量的阻燃共聚PA 6(c-PA 6);对DPPATPO及c-PA 6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DPPATPO含量对c-PA 6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DPPATPO,DPPATPO热失重5%对应的温度为300.54°C,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能够满足PA 6的聚合温度要求,并且其残炭率较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通过无规共聚,DPPATPO成功引入到PA 6大分子主链上;选择DP-PATPO质量分数为2.4% 较适当,得到的c-PA 6同时具有较高的相对黏度和极限氧指数,分别为2.43和30.6%;随着DPPATPO含量增加,c-PA 6的力学性能略有降低.
    • 许娜; 范硕; 李发学; 张弘楠
    • 摘要: 以水为反应介质、无水乙醇为溶剂,将正硅酸四乙酯(TEOS)制备成二氧化硅(SiO2)溶胶,利用溶胶的网络结构对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进行表面包覆,制备出包覆型MCA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将包覆前后MCA与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混合制备成不同阻燃剂含量的阻燃PA 6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垂直燃烧法和极限氧指数法等研究了阻燃PA 6复合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SiO2溶胶成功接枝在MCA表面,且主要分子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PA 6复合材料的熔点均有降低,但下降幅度较小;包覆型MCA在材料燃烧过程中能够有效参与成炭,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层,增强PA 6复合材料的凝聚相阻燃效果,提高其阻燃性能;随着阻燃剂含量增加,PA 6复合材料的阻燃性逐步提高,添加包覆型MCA质量分数为8%时,PA 6复合材料阻燃性可达到UL-94 V-0等级,极限氧指数为2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