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肛门疼痛

肛门疼痛

肛门疼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584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家庭医生、中老年保健、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中国中医肛肠教育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等;肛门疼痛的相关文献由389位作者贡献,包括房洁渝、李强、梅笑玲等。

肛门疼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2.9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584 占比:96.94%

总计:7823篇

肛门疼痛—发文趋势图

肛门疼痛

-研究学者

  • 房洁渝
  • 李强
  • 梅笑玲
  • 朱卫洲
  • 范学顺
  • 覃建章
  • 余世菊
  • 刘中曙
  • 刘红炜
  • 吴新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明标; 顾鹏飞
    • 摘要: 目的 分析切开根治术对低位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速度、术后疼痛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6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53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切开根治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分期治疗(切开引流后行Ⅱ期肛瘘术)。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术后肛门疼痛情况,以Starck评分和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评估两组术前、治疗8周后肛门功能。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两组术后肛门疼痛分级有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Starck评分和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根治术可促进低位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保护其肛门功能,且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肖玉娇; 罗敏
    • 摘要: 目的研究肛门环缩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肛门环缩术联合消痔灵黏膜下注射加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对照组行消痔灵黏膜下注射加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观察两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直肠脱出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7%,低于对照组的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环缩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唐凯; 张禄芳
    • 摘要: 目的常规肛门指诊能早期发现环状混合痔术后粪嵌塞形成,探讨围手术期综合干预联合肛门指诊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160例2020年5—12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常规行洁肠水疗及磷酸钠盐灌肠液灌肠、术后第1天晚上开始口服通便药软化大便,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在术后第2、5、7天行肛门指诊。比较两组粪嵌塞发生率以及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粪嵌塞发生率9例(11.25%)与治疗组粪嵌塞发生率1例(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两组患者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肛门指诊能早期发现环状混合痔术后粪嵌塞形成,从而减少术后粪嵌塞的发生,从而有效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安全有效。
    • 徐统球
    • 摘要: 痔疮在所有肛肠疾病中占80%~85%,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便血、肛门肿胀、肛门疼痛等,且容易反复发作[1-2]。本文采用消痔方熏洗联合痔疮栓治疗痔疮3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痔疮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6岁,平均(42.54±4.63)岁;病程2~5年,平均为(3.37±0.16)年;疾病类型:内痔13例,外痔7例,混合痔10例。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7岁,平均(43.12±4.67)岁;病程2~6年,平均(3.41±0.20)年;疾病类型:内痔12例,外痔7例,混合痔11例。经统计学检验2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 温秀华
    • 摘要: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热奄包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排尿、腹胀及肛门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厦门市中医院治疗的104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于混合痔切除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热奄包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3、5 d的肛门疼痛评分、腹胀评分和尿潴留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3、5 d的肛门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腹胀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尿潴留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切除术后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热奄包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缓解其腹胀、尿潴留状况。
    • 韩宇杰; 奚舜毅
    • 摘要: 目的:探究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法对手术后的Ⅲ度、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怀来县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Ⅲ度、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9例。术后采用传统中药熏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肛门疼痛及水肿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肛门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法对手术后的Ⅲ度、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其肛门疼痛和水肿的程度,促进创面的愈合。
    • 吴飞飞; 张荣枝; 王俊
    • 摘要: 肛瘘是多发肛肠疾病,发病率高达3.5%,且男性多于女性,多因直肠周围脓肿或肛管所引起,难以自愈,具体表现为:反复自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分泌物、肛门疼痛、瘙痒,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均造成负面影响[1]。肛瘘的治疗以手术最为常见且治愈率高,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复发,且受疾病自身发病部位特殊性影响,术后切口多位于消化道末端,易被大便污染或遭受细菌侵袭,切口愈合缓慢,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较大的痛苦[2]。
    • 赵志勇
    • 摘要: 近日,金先生(化名)来到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就诊,自述肛门不适已有一月余,此前在当地卫生室就诊并用氧氟沙星等口服药后无明显好转。肛肠外科张鸿光主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观察局部病情后发现,金先生肛旁突起的皮疹非痔疮、肛瘘等常见疾病,更非普通皮疹改变,予以相关性传播疾病检验,提示为梅毒阳性,请皮肤科季洪军副主任医师会诊后确诊,并同时安排金先生配偶完善相关检查。无独有偶,肛肠外科近日就诊的另一位患者也是肛门疼痛,不适一月余,经查确诊是梅毒,其配偶也被确诊。
    • 赵苏然; 程苏圣; 孙景仙; 王立柱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乏力10余年,反复皮肤出血1年,肛门疼痛1周于2020年6月12日入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PN);(2)胸腺瘤;(3)混合痔。给予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因肛门疼痛剧烈,强烈要求手术,6月18日经血液科医师同意后,转入肛肠科待手术。
    • 程苏圣; 王立柱; 孙景仙; 墨云舒; 王丽雨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肛门间断疼痛2年,加重2月”于2020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疼痛,就诊于本市某省级三甲医院并行肛周脓肿手术,术后出现继发性大出血并行缝合治疗,后因肛门疼痛,再次于该医院行手术瘢痕切开治疗,随着伤口的愈合,术后肛门部疼痛仍未缓解,期间给予普济痔疮栓、中药冲洗局部治疗,路盖克镇痛治疗,黛力新抗焦虑治疗,疗效不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