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股静脉穿刺置管

股静脉穿刺置管

股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120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华临床防治医学杂志、广西医学、青岛医药卫生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股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满姣、陶红艳、付喜秀等。

股静脉穿刺置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209 占比:99.89%

总计:71286篇

股静脉穿刺置管—发文趋势图

股静脉穿刺置管

-研究学者

  • 杜满姣
  • 陶红艳
  • 付喜秀
  • 张素岚
  • 杨柳
  • 汪小海
  • 赵文霞
  • 赵杏香
  • 陆利冲
  • 黄瑞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洁衡; 林洁涛; 曹洋
    • 摘要: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带教方式在肿瘤科的运用,提高临床轮训初学者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掌握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轮训实习医师一共28名,开展轮训实习医师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带教,统计实习医师对在带教过程中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情况,分享总结股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教训。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ANOVA(方差分析)。结果研一、研二、研三带教穿刺次数分别为(3.62±0.92)次、(3.83±1.19)次、(4.25±1.49)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P=0.582);研一、研二、研三成功置管时间分别为(5.75±2.77)min、(6.17±3.21)min、(3.88±1.6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P=0.188);研一、研二、研三出科时置管成功率别为50%(4/8)、75.0%(9/12)、6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516);研一、研二、研三掌握穿刺点定位比例分别为87.5%(7/8)、91.7%(11/12)、100.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61)。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疾病患者运用广泛,因其有一定的难度及风险,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要求更高。从研一、研二、研三3个不同年级医学生带教培训结果来看,该穿刺技术临床带教方式总体效果基本一致,有助于指导初学者掌握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受到医学生欢迎。
    • 张志娟; 阮淑芳; 袁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整体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4例.2组均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在置管前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置管情况、患者适应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36%,置管时间为(6.53±2.74)d,长于对照组的(5.11±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患儿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评分为(109.33±11.18)分,高于对照组的(94.57±7.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面积烧伤患儿股静脉穿刺置管护理中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适应行为能力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龚梅爽
    • 摘要: 目的:探讨总结危重患儿抢救状态下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的有效性.方法:总结科室一年中抢救状态下给危重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穿刺后的护理总结出危重患儿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技巧及护理方法.结果:抢救状态下遵技巧给患儿穿刺股静脉留置针时穿刺成功率高,有助于患儿的抢救治疗工作顺利进行.结论:抢救危重患儿需建立静脉通路时可选择股静脉穿刺置管.
    • 苏晓燕; 付喜秀; 盘玉飞; 赵小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股静脉静脉穿刺置管血栓形成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肿瘤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置管方法、疾病、用药、患者活动情况有关,在穿刺前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是可以防治的.结论:提高穿刺技术及规范的护理,对血栓发生的高危病人预防性用药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王萌; 沈雁波; 王艳; 彭清云; 袁鼎山; 王霆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急诊ICU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诊ICU需股静脉置管患者90例,以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传统定位组、超声引导组、超声定位组.传统定位组以传统解剖结构为定位标准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组以超声实时指引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定位组在术前利用超声探查股动静脉解剖位置,并以此为指引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3组股静脉穿刺均为同一人操作以保证操作者熟练程度一致.比较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总时间、机械损伤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传统定位组、超声引导组、超声定位组一次穿刺分别为17例(53.3%)、28例(93.3%)、27例(83.3%),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7,P=0.001);超声引导组优于传统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001),超声定位组优于传统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3,P=0.007).传统定位组、超声引导组、超声定位组操作时间分别为19.43±4.69 min、15.39±4.46 min、15.79±4.08 min,三组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11,P=0.001);超声引导组和超声定位组均优于传统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引导法相似,超声定位法操作便捷、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传统定位法,值得急诊ICU推广.
    • 沈欢
    •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血透患者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取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治疗的9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置管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和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术后7d内的股静脉置管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7%(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1/46)(P<0.05).结论:预防性干预可有效减少血透患者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从而改善患者健康,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刘岚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中心股静脉置管股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股静脉穿刺置管治疗的8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是否合并股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其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 激素、WBC、G-CSF、卧床时间、置管时间、感染、D-D为血液净化股静脉穿刺置管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与感染、激素、卧床时间、D二聚体含量、置管时间等因素相关,为降低股静脉血栓发生率,必须重视对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的预见性护理,以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梅霞
    •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服务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预防DV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一组为实验组,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和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给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系统的早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股患者发生DVT,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