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穿刺方法

穿刺方法

穿刺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6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0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0244093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1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军急诊医学学术会议等;穿刺方法的相关文献由172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张泽锋、王彭等。

穿刺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44093 占比:99.99%

总计:10244831篇

穿刺方法—发文趋势图

穿刺方法

-研究学者

  • 张泽锋
  • 王彭
  • 顾铁保
  • 齐鹏
  • 陈禹
  • 万家盛
  • 朱丽珊
  • 林聪杰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希
    • 摘要: 目的研究穿刺方法对保护动脉内瘘血管的效果。方法将自愿参与试验的74例穿刺患者以盲选法平均分组,组别确定为对照组(绳梯式穿刺)、治疗组(扣眼式穿刺)。对两组穿刺质量、血管内膜厚度、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重复穿刺次数、穿刺紧张度、穿刺疼痛度、压迫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穿刺10次、15次之后治疗组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1个月、3个月、第6个月透析血流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16.22%,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绳梯式穿刺相比,扣眼式穿刺降低了穿刺的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更加理想,为血液透析提供更好的条件。
    • 张渊; 范建桢; 尤金芳; 周薇
    • 摘要: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影响内瘘使用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穿刺的护理管理是内瘘维护的重要的一环。本文从穿刺时机、护士管理、穿刺方法、病人教育等方面对内瘘穿刺护理及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及管理提供参考。
    • 潘玲
    • 摘要: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形成的一种血管通道,是一种能长久且安全使用的永久性通路[1].中国90%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血管通路[2],目前,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常见穿刺方法包括区域穿刺、绳梯穿刺和扣眼穿刺,其中绳梯穿刺法的应用更为广泛[3].
    • 潘晨
    •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运用方法和护理技巧。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6 月至 12 月份收治的 134 例神 经外科患者,使用 Y 型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并做好护理,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患者平均留置时间为(4.6±0.7)d,共发生 25 例不良 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8.7%。包括针刺伤、针头脱出、穿刺周围皮肤感染等。结论:神经外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输液效 果,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通过加强护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周斌
    • 摘要: 目的:探究单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邻近椎体再骨折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1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7例.观察组受试者接受单侧穿刺入路,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双侧穿刺入路,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骨水泥用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24.56%(14/57),观察组为22.81%(13/57).两组受试者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为其开展单侧入路法开展操作,有助于减少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概率,且此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节省骨水泥用量.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因此值得推广.
    • 刘沙沙; 杨文君; 迪丽努尔·麦海提江; 马水梅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操作常规穿刺方法,观察组给予双次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的穿刺方法,对比两组不同穿刺时间点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充分率、出血阳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10次和50次后分别与穿刺前相比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增加,穿刺50次后与穿刺10次后相比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增加,观察组穿刺50次后与对照组穿刺50次后相比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较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3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充分率较高,出血阳性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51,x2=5.175,x2=5.5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27,P<0.05).结论: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端内瘘血管的操作能够获得更高的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充分率,对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更高,穿刺效果更加理想.
    • 王敏
    •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统计研究方法对其分组,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每组分别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区域穿刺,实验实施绳梯穿刺,对比随访结果.结果 结果显示,随访一年后,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穿刺成功几率为100%,对照组穿刺成功几率为85.41%,对比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 吴伟娟; 唐杏明; 秦耀荣
    • 摘要: 目的:分析不扎止血带的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带压迫穿刺针穿刺方法,研究组通过借助外力,不捆扎止血带的方法进行穿刺.对比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血管瘤及内瘘失功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99.40%、99.89%)显著高于对照组(59.76%、68.63%),动、静脉皮下血肿发生率(1.43%、3.20%)显著低于对照组(20.50%、1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瘤发生率、内瘘失功率为2.9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外力不扎止血带的穿刺方法优于常规止血压迫穿刺方法,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可以减少皮下血肿、血管瘤和内瘘失功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 汤甜; 何自倩; 唐一植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一步穿刺法与两步穿刺法在老年肝脓肿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肝脓肿患者,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一步法组和两步法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一步法组和两步法组的穿刺时间分别为(10.83±1.58)min和(14.10±1.2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8,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36/40)和100%(4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0.05).一步法组术后出血、术中疼痛及导管引流不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3/40)、17.5%(7/40)和5.0%(2/40),两步法组分别为5.0%(2/40)、7.5%(3/40)和5.0%(2/40),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1.93±0.41)d和(1.95±0.38)d,血常规恢复时间分别为(3.08±0.82)d和(3.00±0.67)d,脓腔消失时间分别为(7.83±1.22)s和(7.75±0.26)d.两组术后出血、术中疼痛及导管引流不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恢复时间及脓腔消失时间及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老年肝脓肿患者,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改善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一步穿刺法耗时短,而两步法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的优点,但两种穿刺方法均为较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
    • 白文辉; 易银萍; 张红梅; 赵文利; 蒋秋焕
    • 摘要: [目的]总结含碘非离子对比剂输注前预防静脉外渗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数据库及文献数据库关于含碘非离子对比剂静脉外渗预防的所有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4月29日.由2名研究者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并采用AGREEⅡ及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分别对纳入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JBI证据分级与证据推荐系统(2014版)对所提取的证据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包括7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以及2篇系统评价和2篇Meta分析.总结了21条含碘非离子对比剂输注前静脉外渗预防的证据,包括血管评估和选择、静脉注射工具的选择、穿刺方法的改进以及穿刺部位的固定4个方面.[结论]含碘非离子对比剂输注前静脉外渗预防策略的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循证依据,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证据时应综合考虑证据级别、临床情境及病人意愿等规范临床实践行为,降低含碘非离子对比剂静脉外渗的发生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