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浅静脉留置针

浅静脉留置针

浅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61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9794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当代护士(专科版)、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1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浅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文献由109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仕莲、蚁静君、吕艳等。

浅静脉留置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4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9794 占比:99.35%

总计:90378篇

浅静脉留置针—发文趋势图

浅静脉留置针

-研究学者

  • 王仕莲
  • 蚁静君
  • 吕艳
  • 应文娟
  • 张惠敏
  • 胡辉
  • 荆绪斌
  • 蔡先彬
  • 薛梅
  • 马燕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灵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7月间我科手术病人在产房分娩过程中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发生留置针回血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方法及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为4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对维持患者浅静脉输液通道的畅通有着重要意义,且干预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潘灵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7月间我科手术病人在产房分娩过程中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发生留置针回血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方法及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为4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浅静脉留置针回血堵塞率,对维持患者浅静脉输液通道的畅通有着重要意义,且干预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戴淑艳; 张清清; 郑蓓蓓
    • 摘要: 目的:观察四黄粉局部贴敷治疗浅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治疗且出现输液性静脉炎的1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给予四黄粉局部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2.00%、9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满意度分别是80.00%、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6.00%、6.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粉局部贴敷治疗浅静脉留置针后输液性静脉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孕产妇满意度,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包昀
    • 摘要: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护理疗效,并对局部红肿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将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86例,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50%硫酸镁纱布湿敷治疗,给予研究组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分别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总有效率为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时间、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26%,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50%硫酸钱纱布湿敷相比,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减少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有效提升预后效果.
    • 张宏梅
    • 摘要: 目前浅静脉留置针是被普遍用于临床输液的一种套管针,是为静脉输液专门设计的一种新的护理操作技术,可替换普通头皮针用于临床输液,给病人和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封管的方法不适当可在病人体内形成部分血栓或是管道堵塞,因此,选择何种封管方式和封管液体非常重要,本文就不同的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技术和不同封管液体作以下综述,希望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 敖丽萍; 杨益龙; 黄春红
    • 摘要: 目的:探索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月及2020年11月—2021年1月我院老年院区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医用肢体加温袖带热敷)与对照组(无热敷),各51例.对比两组的皮肤温度、针管堵塞、浅静脉炎、疼痛程度、留置时间等5个指标.结果:观察组皮肤温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肢体加温袖带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预防浅静脉炎发生并降低发生程度,减少堵管发生率并减轻疼痛感,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沈媛
    •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肿瘤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流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静脉炎、导管滑落、导管堵塞、液体渗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时,结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起到有效的改善,明显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值得推广.
    • 马润红; 娄兴旖
    •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输入药液能快速控制感染,补充机体因疾病丢失的液体、血液、电解质和营养物质.浅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运用于静脉输液的一种新型静脉输液装置,操作简单,由质地柔软的套管和套管内不锈钢的针芯构成.和普通钢针输液相比,浅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穿刺次数,预防体液外渗和钢针的拔脱,能够保证液体在有效时间内输入患者体内,有效抢救和挽救了患者生命.但是,对于血流来说,留置针是一个异物.留置针软管没有钢针光滑,留置针软管减慢了穿刺血管的血流,易是血小板聚集,留置针管内会因回血形成少量微血栓.D2聚体来源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维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是一个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其数值反应的是溶解血栓的功能,出现血栓的时候,D2聚体在功能亢进时大量生成.D2聚体血浆水平增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过程.因此,D2聚体升高,是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指标.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输液工具,是由不锈钢的心、软的外套管以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内,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将柔软的外套留在血管中,从而作为进行输液的工具.患者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或者间歇性连续性输液,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可以避免反复穿刺患者痛苦,因此临床上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住院患者的输液.血栓形成原因静脉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流减慢、和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留置针比普通钢针粗且管壁也没有钢针光滑,对局部血管壁是一个大的损伤,且植入的留置针肯定减慢了血液流速,促进了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在血管壁沉着.留置针管子是一种化学物质,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ule".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留置针导管材料也由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但是,留置针套管对于人体是一种具有化学性和物理性的异物.静脉留置针材质的化学刺激可以是局部血管发炎,炎性介质和血管的红肿可以减慢血流,使一些血细胞停留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物理刺激是留置针置于血管内明显减慢局部血管血流,可以使血细胞停留和附着于导管壁和血管壁形成血栓.临床上,D2聚体升高常作为血栓形成的指标.我工作的消化科,因患者禁食和不能进食,需要大量输液,因此留置针使用非常广泛.通过搜集2020年10月-2021年1月近千名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在排除使用留置针后没有复查凝血筛选D2聚体的患者后,筛选出300-名患者.发现入院时患者D2聚体在正常值内,使用留置针后复查的凝血筛选D2聚体明显升高.现将报告如下.
    • 张素敏; 张娟; 邢伟萍; 臧舒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00例急诊患者,均需进行输液,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4月至7月)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00例(8月至11月)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0.76±7.51)h高于对照组的(48.91±5.34)h,观察组发生留置针堵管1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堵管率9.00%,低于对照组的18.50%(P0.05),经1个月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各2例,渗液4例,脱管3例,对照组发生穿刺点感染6例,渗液9例,脱管7例以及静脉炎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0%,低于对照组的13.50%(P<0.05).结论 FMEA模式能够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RPN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张素敏; 张娟; 邢伟萍; 臧舒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00例急诊患者,均需进行输液,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4月至7月)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00例(8月至11月)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0.76±7.51)h高于对照组的(48.91±5.34)h,观察组发生留置针堵管1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堵管率9.00%,低于对照组的18.50%(P0.05),经1个月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各2例,渗液4例,脱管3例,对照组发生穿刺点感染6例,渗液9例,脱管7例以及静脉炎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0%,低于对照组的13.50%(P<0.05)。结论FMEA模式能够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RPN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