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表面活性剂

肺表面活性剂

肺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74446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等;肺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文献由82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波、宋国维、李文志等。

肺表面活性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74446 占比:99.96%

总计:874763篇

肺表面活性剂—发文趋势图

肺表面活性剂

-研究学者

  • 孙波
  • 宋国维
  • 李文志
  • 董声焕
  • 甘小庄
  • 方凤
  • 李杰
  • 杨宗城
  • 陈卫民
  • 周晓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续艳; 陈文超; 程红斌; 刘丽; 丁月银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剂(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c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PS治疗,研究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1317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RR=1.25,95%CI=1.16~1.36)明显高于对照组,氧分压升高幅度(MD=8.02,95%CI=6.25~9.79)、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幅度(MD=-5.72,95%CI=-6.70~-4.75)和氧指数降低幅度(MD=-2.61,95%CI=-2.97~-2.2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机通气时间(MD=-1.50,95%CI=-1.79~-1.22)明显短于对照组,PS再次使用率(RR=0.31,95%CI=0.16~0.60)、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RR=0.30,95%CI=0.22~0.43)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Egger’s检验结果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可通过显著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窘迫体征、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减少PS再次使用和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风险,从而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 郝玉贵; 周江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以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双途径给药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85例重症MA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不同实施分组,将其中以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气管内滴入治疗的42例为对照组,另外以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气管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2组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血气指标水平、治疗前、治疗48 h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氧疗、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水平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48 h后研究组血清IL-8、ET-1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低于对照组17%(7/42)(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以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双途径给药方式治疗重症MAS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血气指标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及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加快患儿康复。
    • 杨波; 雷红林; 任漪; 李丽; 王惠颖; 黄迪; 李敏; 苏敏; 高翔羽
    • 摘要: 目的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s,PS)联合布地奈德与单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和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0.05)。PS+布地奈德组胎龄<28周患儿“BPD+出生36 h后死亡或自动出院”率略低于PS组(29.4%比38.9%,P=0.555)。结论与单用PS相比,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治疗早产儿RDS可以改善注入后24 h的OI、缩短连续呼吸支持天数,但未降低BPD发生率,也未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杨波; 雷红林; 任漪; 李丽; 王惠颖; 黄迪; 李敏; 苏敏; 高翔羽
    • 摘要: 目的 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s,PS)联合布地奈德与单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和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3周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PS组和PS+布地奈德组,根据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气管注入给药后1 h、12 h、24 h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PS再次使用、静脉使用地塞米松、通气模式、连续呼吸支持天数、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等短期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RDS早产儿198例,PS组101例,PS+布地奈德组97例.PS+布地奈德组给药后24 h OI[(3.3±1.3)比(4.1±2.0)]、连续呼吸支持天数[8(5,11)d比10(5,15)d]均明显小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给药后1 h、12 h的OI,给药后1 h、12 h、24 h的PaCO2、FiO2,以及PS再次使用率、地塞米松静脉使用率、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BPD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布地奈德组胎龄<28周患儿"BPD+出生36 h后死亡或自动出院"率略低于PS组(29.4%比38.9%,P=0.555).结论 与单用PS相比,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治疗早产儿RDS可以改善注入后24 h的OI、缩短连续呼吸支持天数,但未降低BPD发生率,也未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王惠颖; 杨波; 高翔羽
    • 摘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BPD发生率,但不良反应转明显,而通过气道给药局部作用较强,全身不良反应较少.早期连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降低BPD发生率,但可能增加死亡风险;早期一次或多次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可降低BPD发生率、减轻BPD严重程度.本文就布地奈德预防BPD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林建丰; 陈淑特; 陈思钧
    •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微管微创使用肺表面活性剂(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新生儿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LISA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值及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压差(a/APO2),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时间、总氧疗时间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吸入氧浓度(FiO2)、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动脉血pH值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PAP使用时间为(7.23±2.12)d,总氧疗时间为(13.05±5.36)d,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为(1.42±0.78)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FiO2为(41.05±10.65)%,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为(110.25±21.36)次/min,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为(80.12±5.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治疗后,患儿OI低于治疗前,a/APO2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治疗新生儿RD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对提升安全性有积极意义.
    • 王晓潇; 蔡静静; 王丙
    • 摘要: 目的:比较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疗法联合不同剂量的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安徽省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发生NRDS的4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CPAP疗法联合常规剂量的肺表面活性剂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用CPAP疗法联合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剂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液酸碱度(pH)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患儿,其接受氧疗、接受CPAP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与用CPAP疗法联合常规剂量的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症NRDS相比,用CPAP疗法联合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其吸氧及住院的时间.
    • 朱曦怡; 李柳青; 李福兵; 谢钰雁; 韦秀珍
    •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SURE)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N 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应用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再次使用率、平均撤机时间、平均总吸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全(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记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12 h、24 h,两组患儿pH、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高于给药后4 h,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给药后4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INSURE技术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早产儿BPD发生,未增加治疗期间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王惠颖; 杨波; 高翔羽
    • 摘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BPD发生率,但不良反应转明显,而通过气道给药局部作用较强,全身不良反应较少。早期连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降低BPD发生率,但可能增加死亡风险;早期一次或多次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注入,可降低BPD发生率、减轻BPD严重程度。本文就布地奈德预防BPD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吴自勇; 胡静; 王伟; 秦娜; 廖华; 肖晓林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2月发表的布地奈德持续吸入、单剂吸入和气管滴入分别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对照研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049例患者,持续吸入组400例,单剂吸入组265例,气管滴入组3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地奈德持续吸入组治疗后氧合指数增加值大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气管滴入组治疗后增加值大于单剂吸入组,中重度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单剂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不同用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是最优用药方案,其次为气管滴入给药,再次为单剂雾化吸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