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底

胃底

胃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9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567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临床消化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等;胃底的相关文献由1027位作者贡献,包括夏金雁、殷志阳、F·J·费尔南德斯-格德亚等。

胃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567 占比:99.38%

总计:54907篇

胃底—发文趋势图

胃底

-研究学者

  • 夏金雁
  • 殷志阳
  • F·J·费尔南德斯-格德亚
  • J·I·安德雷斯-希尔
  • K·范埃梅伦
  • M·F·L·德布鲁恩
  • M·J·阿尔卡扎-瓦卡
  • 令狐恩强
  • 季信良
  • 汪元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磊; 段庆红
    • 摘要: 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只有7%~11%发生在胃肠道,以小肠累及多见,胃受累少见,发生在无白血病背景的患者更是罕见[1]。现回顾性分析一例胃孤立性髓系肉瘤的CT表现,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知。病例资料女,6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伴黑便20余d,于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胃壁不均匀增厚,胃底及胃体周围多发结节影,诊断为胃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入院查体阳性体征: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左上腹可触及大小约5 cm×6 cm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
    • 葛淑琼; 辛汉龙; 骆定海; 毛鑫礼; 叶丽萍
    • 摘要: 胃内异位脾临床较少见,患者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我院收治胃底异位脾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性,45岁,因“上腹部胀满7月余,发现胃底隆起性病变6个月”于2020年3月23日入院。患者就诊前10余年因外伤行脾脏切除术,术后恢复可。患者就诊前约7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进食后加重,无腹痛、反酸、烧灼感,无消瘦。
    • 王伟; 陶锋
    • 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部差异化检查顺序在普通胃镜检查中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筛选更优的胃镜检查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4月该院行普通胃镜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流程中贲门胃底部拍摄顺序的不同,分为前拍组和后拍组,再按照黏液湖胃液多少进行亚分组。比较各组胃镜检查时长、视野清晰度、患者恶心及操作者满意度等指标,分析贲门胃底前拍的应用效果。结果少胃液时,前拍组与后拍组的胃镜时长及各视野清晰度相差不大。多胃液时,前拍组胃镜时长明显较后拍组短(P<0.05),且前拍组胃底、胃体大弯(为胃体前后壁+胃大弯)、胃角小弯(为胃角+胃小弯)的视野清晰度优于后拍组(P<0.05)。前拍组中,多胃液与少胃液的检查时长及视野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拍组中,多胃液的胃镜时长明显较少胃液长(P<0.05),贲门、胃底和胃体大弯的视野清晰度差于少胃液(P<0.05)。多胃液时,前拍组恶心反应轻于后拍组(P<0.05)。前拍组总体操作者满意度高于后拍组(P<0.05),尤其在多胃液时(P<0.01)。结论贲门胃底前拍方案缩短了胃镜检查时间,改善了胃镜视野清晰度,减小了胃镜运动幅度,减轻了患者恶心等不适体验感,增加了操作者满意度,尤其在胃液较多时更为适用。贲门胃底前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胃镜检查方案。
    • 王超; 王柏清; 李甜甜; 王珏磊; 孙光斌
    • 摘要: 背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临床医师常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切除;然而对于胃底黏膜下肿瘤应用传统方法有诸多缺点,应用悬吊法辅助EFTR可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对其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尚不多.目的探讨“悬吊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7-08/2021-06期间22例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患者接受EFTR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EFTR组和改良“悬吊法”+EFTR组.对照组12例患者进行传统EFTR,观察组10例患者进行改良“悬吊法”+EFTR.比较两组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缝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缝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悬吊法”+EFTR可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及创面缝合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有效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应用.
    • 金新天; 王强; 王俊荣; 陈健; 陈文庆; 刘刚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建贲门、胃底、His角预防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方法行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管胃,观察组行管胃+重建贲门、胃底、His角。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吻合口瘘发生,术后1、6、12个月反流症状、胃镜及消化道造影情况,随访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反流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和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建贲门、胃底、His角可降低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降低反流症状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
    • 胡佩; 何池义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83岁,因“腹胀2月余”于2021年3月3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伴有纳差,随后于2021年1月13日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内镜下可见胃底有一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灶,考虑胃底黏膜下肿瘤(见图1)。予以促胃肠蠕动等对症处理后,因症状持续不缓解再次来我院就诊,完善腹部增强CT提示胃体部小弯侧黏膜下占位,间质瘤伴囊变可能(见图2)。
    • 罗萍; 任权; 段香梅; 刘爱民; 杨丹; 况晶; 杨雪澜; 沈文拥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联合异物钳全层切除胃底小间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诊断为胃底小间质瘤并行内镜下圈套器联合异物钳切除术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89例患者均1次性完成手术、术中均未见明显出血,中位手术时间为32 min(范围20~50 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测核分裂像均小于5个/50 HPF,1年后复查胃镜原手术部位无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圈套器联合异物钳全层切除胃底小间质瘤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手术步骤简单,该手术方式可能更适合于初学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宇; 李喆; 楚娜; 夏娴
    • 摘要: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是一种侵入式超声检查,其探头从被检者口伸入食管及胃底,用以查看心脏结构、了解有无血栓等,为外科手术提供辅助诊断。TEE探头使用后被患者体液污染,但探头的材质又导致其不能同普通医疗器械一样清洗消毒,这成为TEE探头感控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1综合性医院当前TEE探头感控管理存在的问题1.1探头不可拆卸,消毒方法局限:医用超声探头污染状况严重的情况时有报道[1]。为防止交叉感染,TEE探头每次使用后需要清洗消毒。
    • 李国帆; 林雪丽; 石鑫
    • 摘要: 目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组织胶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70例,按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35例接受组织胶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另35例接受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状况、止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1.43%)高于对照组(68.57%),早期再出血率(0.00%)、迟发性再出血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3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组织胶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能显著降低食管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止血效果良好。
    • 摘要: 你知道吗?打嗝、流鼻涕、打喷嚏、小便,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上了太空后,却成了宇航员们要面对的大挑战。打嗝真费劲由于太空中重力不足,食物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人的胃底,所以宇航员对打嗝的尝试大部分会以呕吐告终。不过,宇航员吉姆·纽曼想到了一个妙计,可以把打嗝和呕吐这两件事分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